對蝦殼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對蝦殼
Duì Xiā Ké
別名 海蝦殼
功效作用 安神止癢。主神經衰弱;疥癬;禿瘡
英文名  
始載於 中國藥用動物志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對蝦殼

【別名】海蝦殼

【漢語拼音】dui xia ke

【拉丁名】

1.Penaeus chinensis(Osbeck)[Penacus orientalis Kishinouye]

2.Penaeus penicillatus Alcock

3.Penaeus merguiensis de Man

4.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P.bubulus Kubo;P.tahitensis Heller]

【來源】為對蝦科動物中國對蝦、長毛對蝦、墨吉對蝦、斑節對蝦等多種對蝦的甲殼。

【動植物形態】

1.中國對蝦,體長大而側扁。雌體長180-240mm,雄體長130-170mm,甲殼較薄,光滑略透明,頭胸甲較堅硬寬大,中央前端延伸成長而呈尖的額角,上緣具7-9齒,下緣具3-4齒,額角下兩側具眼1對,有柄。額角側脊伸至胃上刺附近;額角後脊僅伸至頭胸甲中部。頸溝、肝溝細而明顯,肝刺清晰,眼眶觸角溝較寬,眼胃脊甚明顯。頭部有附肢5對,第1、第2對成為2對鞭狀觸角,其第2 對觸角特別長,觸角刺明顯;其他3對附肢,成為1對大顎和2對小顎胸部附肢8對,前3對成為顎足,均為口器的一部分;其餘5對為步足,前3對步足的末端均為鉗狀,以第3對為最長大,後2對末端成為爪狀。雌體交接器呈現圓盤狀,位於第4、第5對步足基部之間,中央有一縱行裂口,內為受精囊,前方有一圓形突起,表面著生密毛。腹部7節,能屈曲,第4-6節背面中央具有縱脊;腹部附肢6對,第1對雌者內肢極小,雄者內肢變形為呈鐘形的交接器。第6對為尾肢,短粗,與腹部第7節末端甚尖的尾節合為尾扇。雌體性生殖腺成熟前呈淡青藍色,體表散布有棕藍色色素細胞。雄體略呈棕黃色,胸部和腹部附肢微呈紅色,尾肢的後半為深藍並夾有紅色。

2.長毛對蝦,在外形、體色和大小等方面,均與中國對蝦比較相似。但額角上緣7-8齒,下緣4-6齒。額角側溝淺,向後更淺,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額角後脊伸至頭胸甲後緣附近,上有1-2個淺凹。額角基部稍高,背部較凸,末端較細,第1觸角上鞭與頭胸甲長度約相等或稍短。雄體交接器呈葉片狀,葉尖變圓,邊緣具剛毛,兩側向腹面捲曲。雌體交接器圓盤狀,前片的頂端突較小,尾節呈刺狀,背面中央具一縱溝,兩側邊緣的後半部有剛毛。雌性比雄性個體大。體呈灰藍色,頭部前端多藍點。

3.黝吉對蝦,體形和中國對蝦亦較相似,但額角上緣8-9齒,下緣4-5齒,額角側溝淺,向後越淺,向後越淺,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額角後脊伸至頭胸甲後緣附近。額角基部背面很高,側面觀呈三角形,末端較細,第1觸角上鞭與頭胸甲長約相等或稍短。雌交接器前片的頂端疣突相當大。

4.斑節對蝦,本種是對蝦屬中最大的一種,雌蝦體長300-350mm。額角上緣6-8齒,下緣2-4齒,額角基部特長,末端較粗,眼胃脊較短,肝脊平直,第5步足無外肢。體上具棕色和暗綠色相間的橫斑,但往往隨環境、年齡 而顏色有所差異勝地肢的柄部外面呈明顯的黃色。

化學成分】肌肉蛋白、脂肪、胺類、鈣、鐵、砷、維生素A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 B12、龍蝦肌鹼(nomarine)、磷酸酯等。蛋白水解後得胱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組氨酸賴氨酸色氨酸酪氨酸門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絲氨酸牛磺酸等多種胺基酸。含組氨酸脫羚酶、芳基醯胺酶(arylarnidase)、組織蛋白酶 D(cathepsin D)、羧肽酶 A、(carboxypeptidase A、B)、含亞精胺(spermidine)、3,3-二氨基-二丙基胺(3,3'-diaminodipropylamine)、三甲胺等多胺類。含隱黃質(cryptoxantnin)。

〖各家論述〗《中國藥用動物志》:有補腎壯陽健胃補氣的功能。主治腎虛陽痿遺精脾胃虛弱氣虛瘡口不斂等症。

【功效分類】健脾

【功效】安神止癢

【主治】神經衰弱;疥癬;禿瘡

性味】味甘;咸;性涼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撒。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生的指導。

關於「對蝦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