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飯子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烏飯子
Wū Fàn Zǐ
烏飯子
別名 烏飯果、米飯果、純陽子、冷飯果、沙湯果、土千年健果、螞蟻果、小馬扎豆
功效作用 安神止咳。主心悸怔忡夜不安眠;久咳
英文名  
始載於 滇南本草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烏飯子是一種美味的野果,除了食用外還能入藥,是烏飯樹所結的果實。烏飯樹(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別名牛筋南燭草木,杜鵑花科植物。屬常綠灌木,多分布於福建、江蘇、安微、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台灣等地。畲家人常於每年三月初三採集其葉,榨汁浸糯米,蒸成烏飯食用,以助陽補陰,明目壯腎,烏飯樹名也由此而得。

烏飯樹生於山坡、路旁或灌木叢中,為常綠植物樹種,夏日葉色翠綠,秋季葉色微紅,萌發力強,喜光耐旱、耐瘠薄,樹高1m~3m,多分枝,枝條細,灰褐帶紅色,幼時帶有點狀微毛,老葉脫落。葉互和,卵狀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長3cm ~6cm,寬1cm~3cm,邊緣具有稀疏尖鋸齒,基部楔狀,先端銳頭革質,有光澤,中脈有短毛;時柄短而不明顯,總狀花序腋生2cm~5cm,具有10餘花,微具毛;苞片披針形,長1cm,邊緣具不明顯鋸齒。花柄長0。2cm,具絨毛、萼鍾狀、5淺裂,外被絨毛,花冠白色,壺狀,長5mm~7mm,具絨毛;先端5裂片反卷,雄蕊10枚,花藥先端伸長,成管狀,花絲有白絨毛,子房下位;花柱長6mm,漿果球,成熟時紫黑色,直徑約5mm,萼齒宿存,內含白色種子數顆,花期6~7月,果期8~9月。  

植物形態

烏飯樹,別名牛筋樹,為常綠灌木。夏季葉色翠綠,秋季葉色微紅,花型玲瓏秀美,有清香,球果

烏飯樹

累,既能觀賞又可食用,根干灰褐色帶紅,葉片層疊有致,姿態優美。烏飯樹體態優美,萌發力強,是非常優秀的園林觀賞樹種,既可群栽,亦可孤植,皆可為四時增添景色。烏飯樹更是不可多得的製作盆景、盆栽的優良素材,尤其用其製作的提根式盆景,懸根露爪、蒼古遒勁,惹人喜愛。

烏飯樹多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因人們有每年陰曆三月初三用其葉蒸烏飯食用而得名。其樹高1米—3米,多分枝,枝條灰褐帶紅色。葉卵狀橢圓形至狹橢圓形,革質有光澤,長3厘米—6厘米,寬1厘米—3厘米,邊緣具有稀疏尖鋸齒。花期6月—7月,總狀花序,花冠白色、壺狀,腋生8朵—10朵。果期8月—9月,球型漿果,直徑約5毫米,成熟時紫黑色,內含白色種子數顆。  

栽培技術

烏飯樹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適生範圍較廣,我國大部分地區均可種植。烏飯樹為喜酸性植物,喜濕潤怕積水,地栽以富含有機質、疏鬆排水性能好的土質為宜,盆栽土可將腐殖土、爐灰按1:1混合配製使用。施肥要遵循適時、適量的原則,春季可每月追施磷肥1至2次,花後施以氮磷為主的混合肥料。北方鹼性土質地區澆水以礬肥水及雨水為主,亦可在自來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亞鐵及食醋。

為加速烏飯樹植株成形,可通過摘心來促發新枝

烏飯樹

整形修剪一般在早春或冬季進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長枝、病蟲枝及部分交叉枝,以保證樹冠和樹型的完美。

烏飯樹的繁殖多以扦插和播種為主。扦插:於春季取一年生剛剛木質化的健壯枝條,剪去下部葉片,留頂端1—2個葉片。在梅雨季節前扦插,成活率最高。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生根粉等溶液浸蘸處理。扦插基質可用河沙、蛭石、珍珠岩等,入土深度為插穗的1/3至1/2,插後需遮陰和噴水,約1個月左右即可生根,當年即可移栽或上盆。播種繁殖能獲得大量種苗,可採收秋季呈黑色的漿果,於翌年春季播種。播種宜用淺盆、木箱或地床,以排水良好的粗砂粒鋪於底部,面層鋪2厘米厚的消毒腐殖土。撒播後,薄覆一層細土,保持盆土濕潤,溫度在15℃—20℃時,25天左右即可出苗,待幼苗長出2片—3片真葉時即可移植

烏飯樹最常見的蟲害是紅蜘蛛,多在6月—8月高溫乾旱時危害嚴重,可用三氧殺蟎醇或樂果溶液噴殺。最常見的病害是褐斑病,主要發生在梅雨季節,染病時葉片上出現褐色斑塊,循環感染,危害甚大,是引起落葉的主要原因,可噴洒托布津或波樂多液進行防治。  

藥用價值

「烏飯子」《滇南本草》

異名烏飯果、米飯果、純陽子(《滇南本草》),冷飯果烏鴉果、沙湯果(《雲南中草藥》)。

【來源】為杜鵑花科植物烏鴉果的果實。植物形態詳「土千年健」條。

化學成分】 樹皮含

Bkfnj.jpg

鞣質;花含烏索酸、葒草素、異葒草素、莽草酸山楂酸,據文獻報導並含烏飯樹甙(vaccinoside);葉含槲皮素及酚甙類;果實含墊付,醣類,游離酸(林檎酸和少量枸櫞酸酒石酸)。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及西藏、江西、湖南、廣東、廣西。

【動植物形態】常綠矮小灌木,高20-50cm,有時高1m以上。地下有木質粗根,有時粗大成疙瘩狀。莖圓柱形多分枝,有時叢生,枝條被具腺長剛毛和短柔毛。葉密生;葉柄短,長1-1.5mm;葉片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3.5cm,寬0.7-2.5cm,先端銳尖、漸尖或鈍圓,基部鈍圓或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被剛毛和短柔毛。總狀花序生枝下部葉腋和生枝頂葉腋而呈假頂生,長1.5-6cm,有多數花,偏向花序一側著生;苞片葉狀,有時帶紅色,長4-9mm,兩面被糙伏毛,小苞片卵形或披針形,著生花梗中、下部;花萼通常綠色或帶暗紅色,短鍾狀,萼齒三角形,長約1mm;花冠壺形,白色至淡紅色,有5條紅色脈紋,長5-6mm,裂齒短小,三角形,直立或略向外反折;雄蕊10,內藏,短於花冠,藥室背部有2上舉的距;雌蕊1,扁圓形,花柱內藏。漿果圓球形,綠色變紅色,成熟時紫黑色,內有多數細小種子。花期春夏至秋,果期7-10月。

性味《滇南本草》:「味甘酸。」

【功用主治】心悸怔忡;夜不安眠;久咳。《滇南本草圖說》:「怔忡睡臥不寧者,煎服。」

【選方】治久咳,失眠:烏飯果三至五錢(9-15g),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根:散瘀消腫,止痛。治牙痛

果:強筋,益氣,固精。

根:主治跌打損傷腫痛,鮮根搗爛水煎外洗。

牙痛:鮮根3~5錢,搗爛炖雞蛋吃。

筋骨痿軟乏力滑精:果2~5錢,水煎服。

植物色素特性】烏飯樹葉色素,異名:Blueberry Leef Color ;成分:槲皮素及酚苷。性質:藍黑色浸膏。有酸性條件下色素的穩定性好,來源:以烏飯樹(Vaccinium beacteatum Thunb,又名南燭)的葉為原料,用現代的生物技術提取而成的天然色素。用途:天然著色劑,對蛋白質毛髮澱粉、白醋及色攔油有良好的著色能力。

「烏飯樹葉」

【俗名】南燭葉、墨飯葉。

【性味】性平,味酸。

【功效】益精氣,強筋骨,明目。

【宜食】適宜血虛風痹,腰腳痿弱

烏飯樹葉

無力酸痛,神經痛之人食用;適宜貧血衰弱,視力減退之人食用;適宜頭髮早白,多睡嗜睡之人食用。

《本草拾遺》:「止泄除睡,強筋益氣力。」

《本草匯言》:「益氣添髓,涼血養筋。」

《本草經疏》:「發者,血之餘也,顏色者,血之華也,直熱則鬢髮早白面顏枯槁。凡變白之藥,多是氣味苦寒,有妨脾

胃,惟南燭氣味和平,兼能養脾。」

【忌食】烏飯樹葉性平益氣,諸無所忌。

【按語】烏飯樹古稱染菽,為杜鵑花科常綠灌木,我國南部各省都有分布。每年寒食節,採用烏飯樹葉煮成烏飯食用,香糯益人,已成為中國民間傳統習俗流傳至今。

「烏飯樹」

又名南燭,古稱染菽。屬杜鵑花科常綠灌木。中國南部各省都有分布。果實味甜可食,江淮一帶,每於寒食節采樹葉煮成烏飯,故名。

【性味】 果:酸、甘、平,無毒。

【枝葉】苦、平,無毒。

【成分】 果:含糖類、

【功用】 果:強筋骨、枸椽酸、酒石酸。

【刀傷出血鮮嫩葉搗爛外敷。

【婦人白帶烏飯樹根30克,紅棗5個,水煎去渣服,並食棗。

【血虛風痹 (貧血衰弱、神經痛)、腰腳無力】 春季采新葉、嫩枝,切細,加水熬濃汁去渣,加糖收膏,瓷瓶收貯,每次用溫水送服一匙,一日2次。  

關於「烏飯子」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