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孔流膿
A+醫學百科 >> 鼻孔流膿 |
鼻孔流膿是粘膜病理改變表現為水腫、增厚、血管增生、淋巴細胸和漿細胞浸潤、上皮纖毛脫落或鱗狀上皮化生以及息肉樣變,若分泌腺管阻塞,則可發生囊性改變。
目錄 |
鼻孔流膿的原因
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種。
由於身體上火的原因也會引起鼻孔流膿;
慢性化膿性鼻竇炎是鼻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常為急性鼻竇炎未徹底治癒或反覆發作而形成。牙源性上頜竇炎及部分篩竇炎也可以開始即成慢性。慢性化膿性鼻竇炎可以某一鼻竇單發,但常為多發性。凡一側或兩側鼻竇均患炎症者,稱全鼻竇炎。治療本病應重視變態反應性病因處理,去除感染病源;改善通氣引流,維護生理功能及適當施行手術。
鼻孔流膿的診斷
1.急性鼻竇炎未徹底治癒或反覆發作史。
2.膿涕多,牙源性者多惡臭且有齲齒。鼻塞、嗅覺障礙、頭悶痛或鈍痛。
4.鼻竇內窺鏡可見膿液、息肉樣變、X線鼻竇片顯示模糊或液平、上頜竇穿刺沖洗有膿有助診斷。
鼻孔流膿的鑒別診斷
鼻孔流膿需要與慢性額竇炎、慢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慢性篩竇炎、慢性蝶竇炎相鑒別。
慢性額竇炎:急性額竇炎發病30天後仍有炎症遷延者,稱為慢性額竇炎。常在一定條件下急性發作,並常伴有慢性篩竇炎。
慢性鼻炎:慢性鼻炎(chronic rhinitis )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層的慢性炎症。表現為鼻粘膜的慢性充血腫脹,稱慢性單純性鼻炎(chronic simple rhinitis)。若發展為鼻粘膜和鼻甲骨的增生肥厚,稱慢性肥厚性鼻炎(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急性鼻竇炎:急性鼻竇炎(acute sinusitis)系鼻竇粘膜的急性炎症。多繼發於急性鼻炎。急性傳染病、牙根感染、變態反應、氣壓性損傷、鼻腔異物、腫物、腺樣體肥大、慢性疾病以及機體抵抗力差等均可誘發。致病菌以化膿性球菌多見,如肺炎雙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等。真菌感染較少。主要症状為鼻塞、流膿涕、頭痛、重者畏寒、發熱、全身不適。以上頜竇及篩竇多見。X線檢查為確診手段之一。
慢性篩竇炎:在鼻竇中,以篩竇解剖最為複雜,特別是前組篩竇開口處的半月裂孔及其附近的鉤突和篩漏斗等,是中鼻道內的小突起和溝狀間隙,稱為竇口鼻道複合體。該處是鼻腔吸入氣流衝擊之處,也是細菌、病毒、吸入性抗原(變應原)最易侵入的部位。無論感染或變態反應,開始都是表現為該處粘膜腫脹,纖毛運動停止,篩竇通氣和引流受阻,然後才波及到其他鼻竇。由於篩竇引流不暢,若有炎症不易消散,很易遷延成為慢性。
慢性蝶竇炎:過去認為蝶竇炎是罕見鼻病。據劉君謙(1958)660例鼻竇X線片觀察,單獨慢性蝶竇炎者只有6例,佔0.9%。由於蝶竇位置較深,鼻鏡檢查照明不足,看不到其開口情況,再加蝶竇炎的症状不明確,因而認為蝶竇炎的發病率是最低的。近年來由於冷光源鼻內窺鏡的問世,可以利用各種視角,以提高其鼻內各處的照明度和可見度,克服了視野的限制,因而慢性蝶竇炎的發病率也明顯提高。據趙綽然等資料(1988),在700例常規鼻內窺鏡檢查中,蝶竇炎者58例,佔8.3%。
1.急性鼻竇炎未徹底治癒或反覆發作史。
2.膿涕多,牙源性者多惡臭且有齲齒。鼻塞、嗅覺障礙、頭悶痛或鈍痛。
3.中鼻道或嗅裂有膿涕,引流試驗膿涕增多。
4.鼻竇內窺鏡可見膿液、息肉樣變、X線鼻竇片顯示模糊或液平、上頜竇穿刺沖洗有膿有助診斷。
鼻孔流膿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的治療
1、滴鼻劑 以減充血劑為主,其能改善鼻腔通氣和引流,常用者是1%麻黃素生理鹽水。本病多數與變態反應騰,故減充血劑內可適當加入類固醇類激素藥物。此外,滴鼻劑配伍中應含有保護和恢復鼻粘膜纖毛活性的成分,如ATP、溶菌酶等。
2、上頜竇穿刺沖洗 每周1—2次。必要者可經穿刺針導入矽膠管留置於竇內,以便每日沖洗和灌入抗生素與類固醇激素等藥物。
3、置換法用負壓吸引法使藥液進入鼻竇。應用於額竇炎、篩竇炎和蝶竇炎,最宜於慢性化膿性全鼻竇炎者。方法:①先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收縮鼻粘膜,以利竇口開放,擤盡鼻涕。②取仰臥、墊肩或頭低垂位,使下頜頦部與外耳道口連線與水平線(即床平面)垂直。③將以0.5%麻黃素生理鹽水為主並適當配入抗生素、類固醇激素和a糜蛋白酶的混合液約2-3ml注入治療側鼻腔。④用連接吸引器(負壓不超過24kPa)的橄欖頭塞入治療側前鼻孔(不能漏氣),同時指壓另一側鼻翼以封閉該側前鼻孔,並令患者連續發斷續的「開、開、開」音,同步開動吸引器,持續約1—2秒即停,如此重複6-8次。
4、額竇導管沖洗 由於鼻額管解剖變異甚多,且常被過度發育的篩泡或肥大和炎性腫脹的中鼻甲所阻擋,使導管通入竇內之可能性極小,加之掌握本法較難,故目前已較少應用。
5、輔助性手術如中鼻甲切除、鼻息肉摘除和糾正高位鼻中隔偏曲等。手術目的是解除中鼻道及其附近區域的阻塞,改善鼻竇通氣和引流,促進鼻竇炎症的消退。
6、鼻竇手術上述保守治療無效者可採用手術方法。(1)經典的鼻竇根治性手術:原則是切除患竇不可逆性病變粘膜,並建立鼻竇與鼻腔間長期穩定的勇氣和引流。如徹底切除竇內粘膜後,行上頜竇內側壁和鼻腔下鼻道開窗、開放額竇鼻額管和蝶竇開口等。(2)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原則是解除鼻腔和鼻竇口的通氣和引流障礙,清除以中鼻道為中心的附近區域(竇口鼻道複合體)病變,特別是前組篩竇的病變,無須行廣泛的鼻竇粘膜切除。即通過小範圍或局限性手術解除廣泛的鼻竇病變。如鉤突切除術、前篩竇切除術、上頜竇自然口、蝶竇開口和額竇開口擴大術等。
參看
|
關於「鼻孔流膿」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