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鹿角草 | 中藥圖典 |
鹿角草 Lù Jiǎo Cǎo |
|
---|---|
別名 | 小號一包針、落地柏、小鬼叉子、鬼針草、山黃連、土黃連、不怕日草、鬼疙草、刺針草、金鎖匙、矮鬼針草、小葉鬼針草、鷂鷹爪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活血去瘀。治感冒發熱,喉痛,腸炎腹瀉,闌尾炎,跌打損傷,癰疽熱癤。 |
英文名 | Herb of Smallflower Beggarticks |
始載於 | 《泉州本草》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
藥性 | 涼 |
藥味 | 苦 |
鹿角草
【別名】小號一包針、落地柏、小鬼叉子、鬼針草(《江蘇野生植物志》),山黃連、土黃連、不怕日草(《泉州本草》),鬼疙草(《河南中草藥手冊》),刺針草(《內蒙古中草藥》)。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莖直立,四棱形,高30~50厘米,暗褐色,有毛。基生葉密集,具長柄;莖生葉對生或互生,2~3回羽狀深裂,裂片線形,寬約3毫米,先端尖,全緣,葉柄較短。頭狀花序頂生,徑約7毫米;總苞2~3列,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尖;管狀花黃色,先端5裂。瘦果線形,長1~1.5厘米,棕黑色。有四梭,頂端有針刺2枚,長約5毫米。花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於山坡、路旁,或陰濕處。分布東北、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江蘇、福建等地。
【性味】
苦,涼。
①《泉州本草》:"甘微苦,涼,無毒。"
②《河南中草藥手冊》:"苦,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去瘀。治感冒發熱,喉痛,腸炎腹瀉,闌尾炎,跌打損傷,癰疽熱癤。
①《泉州本草》:"清熱解毒,去瘀活血,通調水道。治癰疽癤腫,小便赤澀。"
②《河南中草藥手冊》:"活血,利尿。"
③《內蒙古中草藥》:"治腸炎腹瀉,闌尾炎,感冒發燒,跌打損傷及蛇蟲咬傷。"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祛瘀活血。用於急性扁桃體炎,齒齦炎,支氣管炎,腸炎,尿道炎,浮腫;外用治帶狀皰疹,跌打損傷。
【附方】
①治副鼻竇炎:鬼針草、白芷、天麻、豬腦髓,水煎服。(《內蒙古中草藥》)
②治跌打損傷:小花鬼針草二兩,水煎,兌黃酒一兩服。
③治闌尾炎:小花鬼針草二兩,水煎,加蜂蜜二兩服。
④治咽喉痛:小花鬼針草三棵,水煎服。
⑤治毒蛇吱傷:小花鬼針草三兩,水煎服。外用小花鬼針草、犁頭草各二兩,搗敷傷處。(②方以下出《河南中草藥手冊》)
⑥治熱癤屢發不愈:鮮山黃連每次至一兩半,水煎服。
⑦治小便疼痛:鮮山黃連每次至二兩,酌加冰糖煎服。
⑧治下消手足酸軟無力:鮮山黃連一兩,木本白椿根一兩,合豬小肚炖服,連服四次。(⑥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來源】菊科香刺屬植物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 Cass.的全草。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晒乾。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絞汁塗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
關於「鹿角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