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蓮豆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荷蓮豆菜
Hé Lián Dòu Cài
別名 團葉鵝兒腸、地花生、痞子草、荷連豆、水青草、青蛇仔、有米菜、串錢草、水荷蘭、水流冰、青錢草、水藍青、水冰片、穿線蛇、串蓮草、野豌豆尖、對葉蓮、青芳草、粉丹草、對節草、月光草、金玉藤、十二時草、田日星、倒藤匙、痞子藥、月亮草、野豌豆菜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治瘡癰腫黃疸瘧疾風濕腳氣
英文名  
始載於 貴州民間藥物
毒性  
歸經 胃經肝經膀胱經
藥性
藥味

中藥大辭典》:荷蓮豆菜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 Hé Lián Dòu Cài

【別名】 團葉鵝兒腸、地花生、痞子草(《貴州民間藥物》),荷連豆、水青草、青蛇仔、有米菜(《海南植物志》),串錢草、水荷蘭、水流冰、青錢草(《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為石竹科植物荷蓮豆全草

【原形態】 一年生披散草本。莖光滑,近基部分枝,枝柔弱,長60~90厘米。葉對生,具短柄;葉片卵圓形至近圓形,寬1~2.5厘米,先端圓而具小凸尖,基部闊楔形或近楔形,3~5脈,膜質;托葉剛毛狀。花序疏散,腋生或頂生;花小,綠色,花梗纖細;苞片具膜質邊緣;萼片5,狹長圓形,長3~3.5毫米,有3脈,邊緣膜質;花瓣5,2裂至中部以下,裂片狹,短於萼片;雄蕊3~5,和萼片對生;花柱短,2裂,基部連合。蒴果卵圓形。種子1至多顆,圓形,壓扁,粗糙。花期春、秋。

【生境分布】 生於山野陰濕地帶。分布我國南部至西南部。

【性味】 苦,涼。

①《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微澀。"

②《雲南中草藥》:"苦,涼。"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治瘡癰腫黃疸瘧疾風濕腳氣

①《貴州民間藥物》:"治風濕,黃疸,散痞塊。"

②《廣西藥植名錄》:"消炎消腫解毒清熱。治熱瘡,瘡癤,癰毒,蛇傷,眼膜炎,小兒疳積小兒哮喘。"

③《雲南中草藥》:"清熱消炎,利濕退翳。治黃疸,瘧疾,翼狀胬肉骨折,瘡癰。"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鮮者0.5~1兩);泡酒或搗汁。外用:搗敷。

【附方】 ①治黃疸:團葉鵝兒腸、金針花各一兩。煎水服。

②治風濕腳氣:團葉鵝兒腸一兩。泡酒服。

③治痞塊:團葉鵝兒腸搗爛,炒熱包患處。(選方出《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荷蓮豆菜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 Hé Lián Dòu Cài

【別名】 團葉鵝兒腸、水藍青、水冰片、穿線蛇、串蓮草、水荷蘭、野豌豆尖、對葉蓮、青芳草、粉丹草、對節草、月光草、金玉藤、十二時草、田日星、倒藤匙、地花生、痞子藥、月亮草、野豌豆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荷蓮豆單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ymaria diandra Bl.[D.cordata(L.) Willd. Ex Roem. Et Schult. Subsp. Dianda(Bl.)Duke;D.cordata(L.)Willd.ex Roem.et Schult.

採收和儲藏:夏季采全草,晒乾或鮮用。

【原形態】 一年生披散草本。莖光滑.近某部分枝,枝柔弱,長60-90cm。單葉對生,膜質;葉柄短;托葉剛毛狀;葉片卵圓形至圓形,長1-1.5cm,寬1-1.2cm;先端圓而具小凸尖,基部寬楔形、圓形或近楔形;基出脈3-5,花成頂生或腋生的聚傘花序;花小,綠色,花梗纖細,有短柔毛;蒼片具膜質邊緣;烏片5,狹長圓形,長3-3.5mm,有3脈,邊緣膜質;花瓣5,先端2裂,裂片狹,短於萼片;雄蕊3-5,與萼片對生;花柱短,柱頭2-2裂,基部聯合。蒴果卵圓形,2-3瓣裂。種子1至多粒,圓形,壓扁,有疣狀突起。花期春,秋季。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山野陰濕地帶。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南、華南及福建、台灣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全 草長60-90cm。莖光滑,纖細,下部有分枝。葉對生,完整者卵圓形至近圓形,長1-1.5cm,寬1-2cm,葉脈3-5條,膜質;具短葉柄,頂生或腋生綠色小花。氣微,味微澀。

化學成份】 全草含荷蓮豆素(cordacin)[1],琥珀酸(suc-cinic acid), a-菠菜甾醇(a-spinasterol),已酸(caproic acid),辛酸(caprylic acid),癸酸(capric acid),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o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2],對羥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硝酸鉀(potassium nitra-te)[3],荷蓮豆鹼(cprdatamine)[4]。

【藥理作用】 本品所含抗白血病物質荷蓮豆素,對人類白血病細胞上皮細胞組織培養的MIC分別為< 0.25μm/ml和10ug/ml,並能延長白血病鼠的半數生存時間,毒性低且無積蓄[1]。

【性味】 苦;性涼

歸經】 肝;胃;膀胱經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活血解毒。主黃疸;水腫;瘧疾;驚風;風濕腳氣;瘡癰癤毒;小兒疳積;目翳;胬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鮮品15~30g;或泡酒;或絞計。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附方】 ①治黃疸:團葉鵝兒腸、金針花各一兩。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②治風濕腳氣:團葉鵝兒腸一兩。泡酒服。③治痞塊:團葉鵝兒腸搗爛,炒熱包患處。(選方均出《貴州民間藥物》)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治風濕,黃疸,散痞塊。

2.《廣西藥植名錄》:消炎,消腫,解毒,清熱。治熱瘡,瘡癤,癰毒,蛇傷,眼膜炎,小兒疳積及小兒哮喘。

3.《雲南中草藥》:清熱消炎,利濕退翳。治黃疸,瘧疾,翼狀胬肉,骨折,瘡癰。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荷蓮豆菜」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