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良性腫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呼吸道顆粒細胞瘤多位於主支氣管內,偶有位於周圍肺組織者。4%~14%為多發,部分病人可伴有其他部位(如:舌、皮膚食管淋巴結等)的顆粒細胞瘤,表現為多中心特徵;如多器官受累,有惡性可能。組織學可有侵襲性表現。

大體:多為無蒂或有蒂的息肉樣白色結節,也可表現為黏膜的嵴樣增厚。腫物表面光滑,邊界清楚,無包膜,瘤體直徑在0.5~6.5cm,多在2~3cm大小。約20%的顆粒細胞瘤沿支氣管黏膜下生長,偶見侵入周圍肺組織,但局部的擴散並不一定提示惡性。  

症状體征

絕大多數無臨床症状和體征,常在X線檢查時發現。良性腫瘤可有症状:咳嗽聲嘶肺部感染咯血等。肺良性腫瘤根據其分類不同症状也不同。周圍型良性腫瘤的大小及部位決定其表現,很少引起臨床症状,60%以上無症状,僅查體時放射學檢查偶然發現,近90%查體無相關體征。少數病人可因瘤體較大、鄰近支氣管或其他不明原因而有臨床症状,最常見咳嗽及非特異性胸痛,也可胸悶、咯血絲痰、乏力等。

中心型良性腫瘤的大小及活動度決定其表現,多數病例有明顯的症状及體征。體積較小的氣管、支氣管腫瘤,多無任何症状。而較大的腫瘤,因不完全地阻塞氣管,可聞及喘鳴音。如果腫瘤大部或完全地阻塞呼吸道,引起:

①支氣管內分泌物的清除受限,可導致反覆發作的肺炎支氣管炎肺膿腫等;

通氣受限導致遠端肺不張肺氣腫。表現為咳嗽、咳痰、胸痛、發熱、喘鳴甚至咯血等症状。  

診斷檢查

診斷:在X線胸片檢查發現的呼吸系統單發腫瘤中,良性腫瘤佔8%~15%,成人氣管內的原發腫瘤很少見,且多為惡性,而在兒童中,多為良性。X線胸片及CT檢查是主要的發現及診斷手段,其可大致了解腫瘤的特性,如:鈣化、邊界、生長速度及與支氣管的關係等,最後確診常須術後病理組織學檢查。

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中心型良性腫瘤胸片很少見到瘤體,偶見肺門圓形陰影,多僅能顯示其繼發的肺部病變,如:肺不張、阻塞性肺炎等。氣管正側位像有助於發現、定位氣管內腫瘤,以側位像更為清晰。周邊型良性腫瘤的胸片為:邊緣清晰、密度均勻、緻密腫物影,無空洞,偶見鈣化。

2、胸部CT或體層檢查中心型良性腫瘤多可清楚地顯示瘤體,明確其部位、大小、管腔阻塞的程度及腫瘤累及的範圍。周邊型良性腫瘤因良性腫瘤的成分多樣性,故結節的密度不勻,CT值可在-100~150HU,故CT值的標準差多>30HU;而惡性腫瘤多因瘤體組織成分單一,故結節密度均勻,CT值多在35~55HU,標準差<30。

3、支氣管造影檢查良性腫瘤支氣管造影有助於診斷支氣管內腫瘤,可見腫瘤閉塞支氣管腔等影像學特點,但此項檢查目前已較少採用。  

治療方案

應手術治療,做開胸探查術,依肺部病灶的形態累及肺臟的範圍,切除原則: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組織、儘可能徹底切除病變、儘可能減少術後併發症。故腫瘤位於肺周邊時,應以局部切除及微創手術為主。腫瘤位於氣管、支氣管內時,以袖式切除術為主,如瘤體較大,氣管切除後不能對合者,可在頸部皮管與之吻合,皮管內終生放置氣管插管。小的中心型良性腫瘤,可藉助支氣管鏡雷射等方式切除。根治性手術,如肺葉、全肺切除等,在特殊情況下也可能成為必要的惟一選擇。如術前考慮有良性腫瘤的可能,而術中需切除較多肺組織時,術中應先做冰凍病理活檢,確定為良性腫瘤後,應盡量保留肺組織。肺部良性腫瘤,大多有生長較慢特點,且對肺功能多無影響,如肺功能差或身體其他條件難以承擔開胸手術時,可嚴密觀察。一般情況下保守治療極少有效,對可能或已有併發症者,應儘早手術,以免發生肺實質不可逆的損害。

關於「肺良性腫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