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定向自灰藜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藜
別名 萊、厘、蔓華、蒙華、鶴頂草、紅落藜、舜芒谷、紅心灰藋、落藜、胭脂菜、飛揚草、灰莧菜、灰藜、灰蓼頭草、灰菜、灰條、紅心灰、落黎
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殺蟲。治痢疾腹瀉,濕瘡痒疹,毒蟲咬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本草拾遺
毒性 小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學名:Chenopodium album)為科藜屬的植物。分布於全球溫帶及熱帶以及中國各地,生長於海拔50米至4,200米的地區,見於路旁、荒地及田間,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藜為藜科植物藜的幼嫩全草。6~7月採收,鮮用或晒乾。  

目錄

基本信息

物種名稱:藜(拼音:

學名:Chenopodium a1bum Linn.

英文名:Lamb's-quarters,Goosefoot

科名:藜科 Chenopodiaceae  

又名

萊(《詩經》),厘、蔓華(《爾雅》),蒙華(《爾雅》郭璞注),鶴頂草(《土宿本草》),紅落藜、舜芒谷(《救荒本草》),紅心灰藋(《庚辛玉冊》),落藜、胭脂菜(《綱目》),飛揚草(《廣州植物志》),灰莧菜(《四川中藥志》),灰藜、灰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灰藜、灰菜、灰條(《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異名

Chenopodium album L. f. heterophyllum Wang-Wei et Fuh

Chenopodium album L. var. centrorubrum Makino

Chenopodium album L. var. laxiflorum Wang-Wei et Fuh

Chenopodium centrorubrum (Makino) Nakai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0.4~2米。

莖直立,粗壯,有樓和綠色或紫紅色的條紋,多分校;

枝上升或開展。葉有長葉柄;葉片菱狀卵形至披針形,長3-6厘米,寬 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常有不整齊的鋸齒,下面生粉粒,灰綠色。

花兩性,數個集成團傘花簇,多數花簇排成腋生或頂生的圓錐狀花序;花被片5,寬卵形或橢圓形,具縱隆脊和膜質的邊緣,先端鈍或微凹;雄蕊5;柱頭2。胞果完全包於花被內或頂端稍露,果皮薄,和種子緊貼;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種子橫生,雙凸鏡形,直徑1.2-1.5毫米,光亮,表面有不明顯的溝紋及點窪;胚環形。  

地理分布

分布全國各地;廣佈於世界各國。生於田間、路邊、荒地、宅夯等地。幼苗飼牲畜,也可供食用。全草入藥,能止瀉痢、止癢;種子可榨油,供食用和工業用。  

藥用價值

化學成份

全草含揮髮油。葉的脂質中68%是中性脂肪,內含棕櫚酸、廿四烷酸、油酸亞油酸谷甾醇、廿九烷、油醇、蠟等。根含甜菜鹼胺基酸甾醇、油脂等。種子含油5.54~14.86%。  

性味

甘、平,微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幼苗可作野菜食用,有人食後在日照下裸露皮膚部分即發生浮腫及出血炎症,局部有刺癢、腫脹及麻木感,少數重者可產生水皰,甚至並發感染和潰爛,患者有低熱、頭痛、疲乏無力胸悶食欲不振等輕微症状。  

藥理作用

生長在日本的變種藜對蚯蚓有先興奮麻痹作用,其最小有效濃度為水浸劑0.5%,醇浸劑1%;水浸劑排蟲率為33%。食藜後經日光照射,可致"藜日光過敏性皮炎"。有謂此病似與女性內分泌變化有關。曾有報導綜合207例植物-日旋旋旋光性皮炎患者,其中因食藜發病者日8例,佔42.5%。用維生素B12肌內注射治療效果較好。用生長在日本的變種藜濃縮水煎液,醇浸液,醚浸液,多量注入兔皮下,也會引起對日光和紫外線過敏反應,不但在注射局部,且在遠隔部位亦有潮紅、水腫,甚至皮下出血壞死,同時還有貧血體重減輕;此可能系因藜葉中感光物質進入體內,再經日光照射所致。豚鼠飼食試驗,未見類似病症。將藜的70%醇浸劑用於蛙、蟾蜍、鴿、小鼠、豚鼠、兔等,對呼吸先興奮後抑制,終因呼吸麻痹致死;亦有降壓和抑制心臟的作用;能增加平滑肌器官的運動,對末梢血管主要是收縮;對骨胳肌和運動神經常呈麻痹作用;但連續用於兔和小鼠,可逐漸產生習慣性,使麻痹作用減弱,同時耳殼、四肢、尾根等處發生充血、浮腫、出血等症状,且可因紫外線照射而增劇。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殺蟲。治痢疾腹瀉,濕瘡痒疹,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漱口或熏洗;或搗塗。

①《本草拾遺》:"殺蟲。"

②《綱目》:"煎湯,洗蟲瘡、漱齒匿;搗爛,塗諸蟲傷,去癜風。"

③《四川中藥志》;"清熱退燒。"

④《上海常用中草藥》:"止瀉痢,止癢。"

⑤《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殺蟲止癢,除濕熱,利水。"  

附方

①治痢疾腹瀉:灰藋全草一至二兩。煎水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②治皮膚濕毒,周身發癢:灰藋全草、野菊花,等量煎湯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藥》)

③治疥癬濕瘡:灰菜莖葉適量,煮湯外洗。

④治毒蟲咬傷,癜風:灰菜莖葉,搗爛外塗。

⑤治齲齒:鮮灰菜適量,水煎漱口。(③方以下出《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⑥治白癜風:紅灰藋五斤,茄子根莖三斤,蒼耳根莖五斤。上藥晒乾,一處燒灰,以水一斗,煎湯淋取汁,卻於鐺內煎成膏,以瓷合盛,別用好通明乳香半兩,生研,又入鉛霜一分,膩粉一分相和,入於膏內,別用煉成黃牛脂二合(兩),入膏內調攪令勻,每取塗摩所患處,日三用之。(《聖惠方》)  

備註

同屬植物灰綠藜,形態與藜極相似,但植株較小;側方花的花被片3~4片;扁圓形的種子上有缺刻狀突起。西藏等地區與藜同等人藥。

參考

關於「」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