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飛揚草 | 中藥圖典 |
飛揚草 Fēi Yánɡ Cǎo |
|
---|---|
別名 | 大飛揚、大乳汁草、節節花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用於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炎,腸道滴蟲,消化不良,支氣管炎,腎盂腎炎;外用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涼 |
藥味 | 酸、苦 |
飛揚草為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體有乳汁;莖基部膝曲狀向上斜升,近基部分枝,枝被粗毛,在上部的毛更密。葉為單葉,對生,披針狀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3厘米,寬0.5-1.3厘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偏斜,不對稱,邊緣有細鋸齒,稀全緣,兩面被柔毛,背面及沿脈上的毛較密,葉柄長 1-2毫米,托葉膜質,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邊緣剛毛狀撕裂,早落。夏季及秋季開淡綠色或紫色小花;杯狀聚傘花序再排成緊密的腋生頭狀花序;總苞鍾狀,外面密生短柔毛,頂端4-5裂;腺體4枚,漏斗狀,有短柄及花瓣狀附屬物。雄花多數,每一雄花僅具1雄蕊,雌花單生於總苞的中央,僅有一個室的子房和花柱3枚。蒴果卵狀三棱形,長1.5毫米,被貼伏的柔毛;種子卵狀四棱形,每面有多少明顯的橫溝。
生於向陽山坡、山谷、路旁和灌木叢下,多見於砂質土上或村邊。分布於我省及廣西、雲南、湖南、江西、福建、台灣等省區。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等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亦有分布。
目錄 |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飛揚草
中文別名: 乳籽草(台灣植物志),飛相草(四川)
二名法: Euphorbia hirta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科: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屬: 大戟屬 Euphorbia
種: 飛揚草 E. hirta
分布: 我省及廣西、雲南、湖南、江西、福建、台灣等省區。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印度等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亦有分布
基本資料
飛揚草
來源: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飛揚草Euphorbia hirta L.,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洗淨、晒乾。
源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體有乳汁。莖基部膝曲狀向上斜升,被粗毛,不分枝或下部稍有分枝。單葉對生,具短柄。夏季開淡綠色或紫色小花,杯狀聚傘花序多數排成緊密的腋生頭狀花序。朔果卵狀三棱形,被貼伏的短柔毛。
性味歸經:微苦、微酸,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用於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炎,腸道滴蟲,消化不良,支氣管炎,腎盂腎炎;外用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藥物性狀
全草長20~50厘米,地上部分被毛。根細長彎曲,表面土黃色。莖近圓柱形,直徑1~3毫米,表面黃褐色或淺紅棕色;質脆,易折斷,斷面白色,中空。葉對生,皺縮,紙質易碎,完整葉展平後呈披針狀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3厘米,寬 0.5~1.3厘米,灰綠色至褐綠色,先端急尖,基部偏斜,邊緣有細鋸齒。杯狀聚傘花序密集呈頭狀,腋生。氣弱而特異,味微苦。
臨床應用
治療急性腸炎及菌痢
飛揚草每日-5兩,水煎分3次服;或製成片劑,每次片,日服3-4次;或製成注射液(每毫升相當於生藥5克),每次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3次。也有用飛揚草8錢,火炭母、鳳尾草各5錢組成復方,煎水濃縮成膏狀,再烘乾研細裝入膠囊(每粒含藥0.6克),成人每服3粒,小兒7-12歲粒,7歲以下1粒,每日4次,5天為一療程。據2000餘例急性菌痢及腸炎用各種不同劑量及劑型治療觀察,治癒率約在90%左右。根據1743例菌痢的分析,膿血便消失最快為1天,最慢為9天,在3天內消失者78%;退熱時間最短6小時,最長為4天,在1天內退熱者佔68%;糞便轉陰時間最短2天,最長10天。如糞檢幾次為陽性者,藥量可加倍,往往可使糞檢迅速轉陰,亦未發現副作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用飛揚草4兩,桔梗3錢,加水煮沸2小時,濾汁再煎,將兩次藥液合併過濾濃縮到60毫升,每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為一療程,連服二個療程。據128例觀察,近期控制33例(25.8%),顯效36例(28.1%),好轉46例(36.2%)。飛揚合劑對慢性氣管炎的咳嗽,咳痰及肺部乾濕性羅音近期療效較好,但平喘作用不夠理想;年齡越大、病程越長、體質越弱,療效越差;單純型比喘息型療效較好;屬於中醫分型之虛寒型效果較差。如個別病人有頭暈、便溏及感冒者,仍可繼續服藥。
藥物選方
①治赤白痢疾:大飛揚草五至八錢。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紅糖,用開水炖服。
②治小便不通、淋血:鮮大飛揚草一至二兩。酌加水煎服,日服兩次。
③治疔瘡:大飛揚草鮮葉一把,加食鹽、烏糖各少許,搗爛外敷。
④治肺癰:鮮大飛揚全草一握,搗爛,絞汁半盞,開水沖服。
⑤治乳癰:大飛揚全草二兩和豆腐四兩炖服;另取鮮草一握,加食鹽少許,搗爛加熱水外敷。
⑥治小兒爛頭瘡、黃水浸淫,染生耳面者:飛插草一握,酌加水煎,洗滌。
⑦治小兒疳積:大飛揚草一兩,豬肝四兩。炖服。(①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⑧治帶狀皰疹:鮮飛揚全草搗爛取汁,加雄黃末五分調勻,塗抹患處。(《福建中草藥》)
⑨治腳癬:鮮飛揚草三兩,加75%酒精500毫升,浸泡三至五天,取浸液外擦。(雲南)
採收儲藏
採收加工:夏、秋季採收。挖取全草,洗淨,晒乾。
包裝貯藏:捆壓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於乾燥處。
|
關於「飛揚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