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雞尾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小野雞尾
Xiǎo Yě Jī Wěi
別名 海風絲、草蓮、鳳尾蕨、線雞尾草、小金花草、光棍藥、黑蕨、火湯蕨、金粉蕨、中華金粉蕨、烏蕨、土黃連、日本烏蕨、水金雞尾、金雞尾、地柏枝、蝦蝦猛、鳳尾蓮、孔雀尾、金花草、串魚草、解毒蕨、人頭髮、烏韭、小葉野雞尾、鳳凰標、小雞尾草、小蕨萁、野雞尾、細葉金雞尾、野黃連、吊金草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利濕止血。主風熱感冒咳嗽咽痛泄瀉痢疾小便淋痛;濕熱黃疸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瘡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燙火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植物名實圖考
毒性  
歸經 胃經心經肺經小腸經肝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出處】 本品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山草類,稱「海風絲」,云:「生廣信,一名草蓮。叢生,橫根綠莖。細如小竹。初生葉如青蒿,漸長細如茴香葉。」以上所述及其附圖,其原植物與本種相符。

【拼音名】 Xiǎo Yě Jī Wěi

【別名】 海風絲、草蓮、鳳尾蕨、線雞尾草、小金花草、光棍藥、黑蕨、火湯蕨、金粉蕨、中華金粉蕨、烏蕨、土黃連、日本烏蕨、水金雞尾、金雞尾、地柏枝、蝦蝦猛、鳳尾蓮、孔雀尾金花草、串魚草解毒蕨、人頭髮、烏韭小葉野雞尾、鳳凰標、小雞尾草、小蕨萁、野雞尾、細葉金雞尾、野黃連、吊金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中國蕨科植物野雞尾金粉蕨的全草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nychium japonicum(Thunb.)O.Kuntze[Trichomanes japonicum Thunb.]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全草,或割取葉片,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25-60cm。根狀莖長而橫走,密被棕色卵狀披針形鱗片,葉厚革質,近簇生;葉柄禾稈色,基部棕色,長10-35cm;葉片長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0-30cm,寬6-15mm,三至四回羽狀分裂;羽片8-15對,有柄,互生,狹卵形,基部寬楔形,先端長漸尖;第1對羽片最大,長10-15cm,寬約5cm;二回羽片8-12對,近卵形;三回羽片3-4對,互生,橢圓形或倒卵形,羽狀分裂;四回羽片2-3對,互生,倒披針形或披針形;葉脈分叉,營養葉末回裂片有小脈1條,孢子葉裂片具羽狀並有邊脈。孢子囊群線形,長2-6mm;囊群蓋長圓形或短線形,膜質,全緣,白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800m的山坡路旁、林下溝邊或灌叢陰處

資源分布:廣佈於長江以南各地,北至河北、西至甘肅南部。

【性狀】 1.性狀鑒別 根莖細長,略彎曲,直徑2-4mm,黃棕色或棕黑色,兩側著生向上彎的葉柄殘基和細根。葉柄細長略呈方柱形,表面淺棕黃色,具縱溝。葉片捲縮,展開後呈卵狀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10-30cm,寬6-15cm,淺黃綠色。或棕褐色,三至四回羽狀分裂,營養葉的小裂片有齒;孢子葉末回裂片短線形,下面邊緣生有孢子囊群,囊群蓋膜質,與中脈平行,向內開口。質脆,較易折斷。氣微,味苦。

2.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圓狀多角形細胞基本組織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分體中柱呈弧形或三角形,常3個作圓狀環列,內皮層明顯。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胞。

化學成份】 葉和根莖含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kaempferitrin)和蕨素(pterisin)M,蕨甙(pteroside)M,菊苣酸(chicoric acid),野雞尾二萜醇(onychiol)C。

【性味】 苦;寒

歸經】 心;肝;肺;胃;小腸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利濕止血。主風熱感冒咳嗽咽痛泄瀉痢疾小便淋痛;濕熱黃疸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尿血瘡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用量加倍。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注意】 虛寒證慎服。《廣西中藥志》:「虛寒證忌用。」

【附方】 本品葉形似野雞之尾羽,故有「野雞尾」等名。海風絲、人頭髮亦以葉柄細長、葉片細碎命名。解毒蕨、火湯蕨等皆以功能名之。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小野雞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