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蕨萁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小蕨萁
Xiǎo Jué Qí
別名 小蕨雞、白粉蕨、華北粉背蕨
功效作用 潤肺止咳涼血止血。主咳血外傷出血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拼音名】 Xiǎo Jué Qí

【別名】 小蕨雞白粉蕨、華北粉背蕨

【來源】 藥材基源:為中國蕨科植物華北薄鱗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ptolepidium kuhnii(Milde)Hsing et S.K.Wu[Cheilanthes kuhnii Milde;Aleuritopteris kuhnii(Milde)Ching]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陸生小型蕨類植物,植株高20-40cm。根莖直立,密被紅棕色卵形或闊披針形鱗片。葉草質,簇生;葉柄栗紅色,圓柱形,長4-15cm,下部疏生膜質長卵形的鱗片;葉軸棕色;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10-25cm,寬3.5-8.5cm,先端漸尖,下部三回羽狀深裂;羽片10-12對,近對生,無柄或具極短的柄,基部1對羽片卵狀三角形,長2.5-4cm,二回羽狀深裂,頂部羽狀深裂;小羽片4-5對,卵狀長圓形,先端漸尖,長1-1.5cm,寬5-7mm,羽狀深裂;裂片4-5對,長約3mm,寬約2mm,邊緣全緣。下面疏被灰白色粉末,葉脈羽狀。孢子囊群圓形,成熟時匯合成線形;囊群蓋革質,連接,邊緣波狀,老時褐色,沿裂片邊緣著生。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700-3500m的林下或路邊岩石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 葉含22(29)-何帕烯[hop-22(29)-ene], 22-何帕醇(hydroxyhopane),鐵線蕨酮(adiantone),粉背蕨烯三醇(cheilanthenetriol),粉背蕨烯二醇(cheilanthenediol),3,5-二羥基-7,4'-二甲氧基黃酮(3,5-dihydroxy-7,4'-dimethoxyflavone),5-羥基-3,7,4'-三甲氧基黃酮(5-hydroxy-3,7, 4'-trimethoxy flavone),4-甲氧基苯甲酸(4-methoxybenzoic acid),游離的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及它們的棕櫚酸酯。對羥苯乙烯基-β-D-葡萄糖甙(p-hydroxystyrol-β-D-glucoside)。

【性味】 苦;寒

【功效與作用】 潤肺止咳涼血止血。主咳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敷。

【摘錄】 《中華本草》

關於「小蕨萁」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