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愛滋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皮膚科疾病 >> 愛滋病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目錄

愛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人的細胞免疫缺陷,導致一系列條件致病菌感染腫瘤發生的致命性症候群。該病首先在美國報導,傳播迅速,感染者已達1800萬人以上,且日趨增多,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安全,目前尚無可靠的治療方法,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世界衛生組織確定1988年12月1日為首屆國際愛滋病日,動員各國人民與愛滋病作鬥爭。

引起愛滋病的病原體是一種嗜體淋巴細胞逆轉錄病毒,具有嗜T4細胞的特性,使被侵細胞喪失免疫功能。最終導致免疫抑制,使條件致病菌感染和腫瘤發生。

愛滋病的傳染源是愛滋病人、愛滋病相關症候群及無症状而攜帶病毒的愛滋病毒感染者。目前已從上述病人的血液精液唾液、淚液、乳液、尿液和其他一些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分離出愛滋病毒。但流行病學僅證明血液和精液有傳播作用。估計愛滋病人每毫升精液中可含有1000萬個愛滋病毒,成為傳染性最強的體液,故有異性間性接觸及男性同性戀性行為的感染者可高達73%。而愛滋病者78%有同性戀史。由於病毒長期存在於血液中,因此,被愛滋病血液污染的針頭和注射器,就成為靜脈藥癮者(注射海洛因等毒品)最常見的傳播方式;被感染者的血及血製品的應用是一種重要的傳播途徑。受感染的母親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亦可經產道分娩以及分娩後哺乳等密切接觸途經傳染給嬰兒。用感染者的器官,組織或精液作供體亦可傳染該病。嗜血昆蟲如蚊子,臭蟲等體內已分離出愛滋病毒,但它們是否成為傳播疾病的媒介,目前尚無定論。

本病潛伏期一般為半年至5年不等。成人性交感染潛伏期較長,而輸血潛伏期較短。兒童患者潛伏期較成人短。

患者多在60歲以下。有下述接觸史如輸血、注射和不潔性交史等並伴有持久性淋巴結病發熱消瘦腹瀉、嚴重不適和乏力等條件致病感染(如皮膚粘膜白色念珠菌病毒感染肺囊蟲病隱球菌性腦膜炎等)、各種惡性腫瘤和免疫功能嚴重障礙等表現者應考慮本病的可能,並去醫院請醫生檢查、分析和作相應的實驗室檢測。治療原則:用抗病毒藥物,提高免疫機能和對症治療(如抗感染、抗腫瘤治療)。

預防愛滋病十分重要,由於其主要通過性接觸,靜脈用毒癮藥品,污染的血液、血製品以及母嬰傳播,因此,預防感染的主要原則是防止接觸已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人的血液、精液、尿、糞、唾液、宮頸和陰道分泌物其預防要點:

1.防止與患愛滋病者發生性接觸,包括同性或異性,特別是同性戀者,因肛交引起直腸粘膜破損,是感染愛滋病的常見途徑。妓女檢查愛滋病毒的陽性率也較高。

2.禁止濫用注射藥物,不共用針頭、注射器及藥物。

3.加強對血製品的管理,應盡量減少輸血,或採用血液成分和衍製品,以代替全血和血漿

4.供血者應定期進行愛滋病毒抗體檢測,抗體陽性者禁止供血、供精液或作器官、組織移植

5.不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公用物品,如牙刷、剃鬚刀等。

6.女性愛滋病人應避免妊娠

7.對病人廢棄的物品需作消毒處理,或裝入雙層無破漏塑料袋內再作處理。被血液和體液污染的物品表面可用有效的消毒藥物(如漂白粉,70%酒精,0.2%次亞氯酸鈉等)或煮沸消毒。

8.醫務人員和檢查人員,應避免被病人用過的針頭或器械刺傷;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及污染物,若偶被污染應徹底清洗消毒。

9.嚴格執行1988年1月14日我國衛生、公安等七個部委發布的「愛滋病監測管理的若干規定。」

參看

32  | 梅毒 32
關於「醫療康復/愛滋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