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膿皰瘡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皮膚科疾病 >> 膿皰瘡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目錄

膿皰瘡俗稱「黃水皰」,是一種常見的由化膿球菌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皮膚病,易在學齡前兒童中廣泛流行,好發於7~9月份。本病與痱子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兒童生痱子後,由於搔抓,表皮搔破後,皮膚上或指甲縫裡的病菌乘機侵入皮膚而引起膿皰瘡。該病常在託兒所、幼兒園等集體兒童機構迅速蔓延和造成流行。本病的病原菌絕大多數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少數由鏈球菌引起,亦可由兩者混合感染。當皮膚有破傷及人體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時,就會給化膿球菌入侵以可乘之機。此病多見於面部、小腿等暴露部位,皮損主要為薄壁膿皰,易擦破,擦破後流出膿水,可向鄰近部位蔓延,擴展,若不及時治療,常使病程綿延不斷。所以,此病要爭取早期治療,注意局部清潔、消毒,保護創面,防止蔓延擴散。

患兒如洗澡時不注意,可使膿瘡蔓延擴散,在洗澡水中加少量高錳酸鉀或文華消毒劑(三氯異氰尿酸)可防止病菌播散。

要預防本病,首先應該讓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炎熱的夏季,應經常洗澡,勤換內衣。生了膿皰瘡切不可用手去抓,可用酒精消毒過的針頭挑破膿皰,立即用干棉花將膿液吸干,防止膿液向四周溢出造成再感染,患兒應經常洗手和修剪指甲。由於本病傳染性強,在託兒所、幼兒園要加強檢查,一旦發現有膿皰瘡的患兒,應立即隔離治療。患兒的衣服、毛巾、枕套、床單、手帕、面盆和澡盆,特別是玩具等污染物品要進行消毒,一般是煮沸,不能煮沸的東西,可放在太陽下多次曝晒。平時發現有痱子、蟲咬皮炎濕疹瘙癢性皮膚病的兒童,應及早治療。嬰兒室及幼托機構中的工作人員,如患化膿性皮膚病,應積極治療,暫時調換工作或避免與兒童接觸,以免傳染給兒童。

參看

32 淋病 | 毛囊炎 32
關於「醫療康復/膿皰瘡」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