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肌三角(肩胛舌骨肌氣管三角)
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頸部 >> 頸前區(頸前三角) >> 肌三角(肩胛舌骨肌氣管三角) |
人體解剖學 |
|
在此三角中主要有甲狀腺、甲狀旁腺、咽、喉、氣管和食管和頸段等器官(圖6-9、11)。
1.甲狀腺thyroid gland
圖6-18 甲狀腺的形態和類型
(一)形態和位置(圖6-18)
甲狀腺屬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維持機體正常生長發育,尤其是對骨骼和神經系統的發育有重要影響。
甲狀腺呈棕褐色,略呈「H」形,分為左、右兩側葉,中間以峽部相連。有的從峽部向上伸出一錐狀葉,長短大小各異,位置多偏向左,長者可達舌骨。甲狀腺的側葉呈錐體形,貼附喉下部和氣管上部的側面,上端達甲狀軟骨中部,下端抵第6氣管環,長約5厘米,寬約2.4厘米,有時下極可伸至胸骨後稱胸骨後甲狀腺。峽部橫過第2-4氣管軟骨環的前面,其寬窄因人而異。有的人峽部不發達,僅含結締組織。甲狀腺重30-60克,在正常生理情況下,甲狀腺大小變化較大,可隨年齡、季節、營養狀況而有所不同。尤其女性在月經期、青春期或妊娠期,由於激素的刺激,甲狀腺可稍增大。國人甲狀腺的形態變化如圖6-18。
(二)甲狀腺的被膜和毗鄰
甲狀腺表面由結締組織構成的纖維囊包裹,稱為真被囊,囊的纖維束伸入實質內,將實質分隔為若干小葉。真被囊的外面還有一層假被囊,由頸深筋膜的內臟筋膜臟層構成。在側葉內側緣和峽的後面,假被囊向後方附著於喉軟骨,在峽部以上,假被囊明顯增厚,叫做甲狀腺懸韌帶。因此當吞咽時,甲狀腺可隨喉上、下移動。藉以鑒定此區腫塊與甲狀腺的關係。真被囊和假被囊之間填充以疏鬆結締組織,其中含有靜脈叢及甲狀旁腺。喉返神經行經假被囊之外,故甲狀腺手術在假被囊內進行,可避免損傷喉返神經。
甲狀腺的毗鄰關係較複雜。前面由淺入深的層次是:皮膚、皮下組織、頸深筋膜淺層、舌骨下肌群、內臟筋膜壁層和臟層。後面與喉、氣管、咽、食管以及喉返神經相鄰。後外側有頸動脈鞘及其內含物、頸交感干。當甲狀腺腫大時,可壓迫氣管和食管,嚴重時可致氣管軟骨環軟化,引起呼吸、吞咽困難;如壓迫喉返神經,則可引起聲音嘶啞;甲狀腺癌時,可壓迫交感干,出現霍納氏症候群,以及頸總動脈搏動向外移位等症状。
(三)甲狀腺的血管及神經
甲狀腺的動脈供給極為豐富,有成對的甲狀腺上、下動脈,有時還有甲狀腺最下動脈。此外,氣管和食管動脈也有小分支分布於腺體。各動脈的分支在腺內互相吻合。
1)甲狀腺上動脈(見前述)
2)甲狀腺下動脈inferior thyroidartery(圖6-18、19、20、21)
甲狀腺下動脈起自鎖骨下動脈的甲狀頸干,沿前斜角肌內側緣上升至第6頸椎平面,幾乎呈直角彎向內下,經頸動脈鞘的後方,入腺體的後面,一側不存在甲狀腺下動脈者約佔19%,且多見於左側。
(3)甲狀腺最下動脈thyroid ima artery(圖6-20)較小,約13%的人有此動脈,此動脈起點變異甚多,可發自主動脈弓、頭臂干、右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或胸廓內動脈等處。起始後,沿氣管前方上升,進入甲狀腺峽,並參與甲狀腺動脈在腺內、外部的吻合,作氣管切開時,注意有無甲狀腺最下動脈,以避免損傷造成出血。
圖6-20 甲狀腺的靜脈
(4)甲狀腺上靜脈 superior thyroid vein 與同名動脈伴行,匯入頸內靜脈。
(5)甲狀腺中靜脈(見前述)
(6)甲狀腺下靜脈inferior thyroid vein 起於側葉下極,匯入頭臂靜脈,兩側甲狀腺下靜脈在氣管前的許多吻合支,位於峽的表面及其下部,形成甲狀腺奇靜脈叢。在低位氣管切開術時,應避免損傷此血管。
(7)甲狀腺的淋巴(見關述)
(8)甲狀腺的神經支配:交感神經來自頸中節,伴甲狀腺上動脈入腺體,其功能是使血管收縮。迷走神經也有小支分布於腺體。
2.甲狀旁腺parathyroid gland(圖6-21)
甲狀旁腺為扁圓形小體,直徑6-8毫米,一般左、右各二個,呈棕黃色,多位於甲狀腺側葉後面,真、假被囊之間,但有時位於甲狀腺實質內,或在假被囊外氣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上一對甲狀旁腺一般位於甲狀腺側葉後緣的中部;下一對甲狀旁腺在側葉下1/3的後方,靠近甲狀腺下動脈附近。
甲狀腺旁腺的血液供給和神經支配與甲狀腺相同。在甲狀腺次全切除時,如甲狀旁腺被誤摘, 則可發生血鈣降低,出現抽搐現象。所以,手術時,常把甲狀腺側葉後面一薄層楔形腺體留在體內,如檢查切下的腺組織中有甲狀旁腺,需將其移植於周圍的肌肉組織內,以保證機體的鈣磷代謝正常進行。
圖6-21 上、下甲狀旁腺的位置(後面觀)
3.氣管頸段cervical part ofthe trachea(圖6-19、20.21)
氣管頸段上接環狀軟骨(即第六頸椎平面),下至胸骨頸靜脈切跡。長約6.5厘米,橫徑1.5-2.5厘米。有6-8個氣管環,當仰頭或低頭時,氣管可上、下移動1.5厘米。頸段的上份位置較淺表,其下份位置較深,距皮膚約4厘米。頭轉向一側時,氣管隨之轉向該側,而位於氣管後方的食管,卻移向對側。作氣管切開術時,需嚴格保持頭正中位,並後仰,使氣管接近體表,以利手術的進行。
氣管的毗鄰關係,前面由淺入深的層次為皮膚、淺筋膜、頸深筋膜淺層、胸骨上間隙及其內的頸靜脈弓、舌骨下肌群及內臟筋膜。在第2-4氣管環的前方還有甲狀腺峽部,峽的下方有甲狀腺奇靜脈叢,可能還有甲狀腺最下動脈。小兒的的胸腺及頭臂靜脈也可在其前方。兩側為甲狀腺的兩側葉。後方為食管,二者之間兩側的溝內有喉返神經走行。後外側為頸動脈鞘及其內容。
氣管頸段的血液供給來自甲狀腺下動脈。靜脈注入甲狀腺下靜脈迴流至頭臂靜脈。淋巴由頸深淋巴結收納。氣管頸段的交感神經來自頸中節;副交感神經來自迷走神經。
4.食管頸段 cervical part ofthe esophagus (圖6-19、20、21)
食管頸段在第六頸椎處續於咽,下至胸骨頸靜脈切跡,移行於食管胸段。食管頸段主要由橫紋肌組成,內襯以粘膜,食管起始處為第一狹窄部位,它距中切牙約為15厘米。
食管頸段的毗鄰:前方與氣管緊相鄰,但食管位置稍偏左側,故食管頸段手術入路,以經左側為宜。與氣管之間的溝內有喉返神經。後方隔椎前筋膜對向頸長肌和頸椎。外側為頸動脈鞘及甲狀腺兩側葉。後外側與交感干相鄰。
食管段血液由甲狀腺下動脈供給;靜脈迴流至甲狀腺下靜脈。迷走神經的分支與交感神經交織構成食管叢。淋巴迴流至頸深淋巴結。
頸交感干 | 頸前區解剖步驟與方法 |
|
關於「人體解剖學/肌三角(肩胛舌骨肌氣管三角)」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