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五色梅葉
Wǔ Sè Méi Yè
別名 臭金鳳葉、毛神花葉、五色花葉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祛風止癢。主癰腫毒瘡;濕疹;疥癬;皮炎跌打損傷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無毒
歸經  
藥性
藥味

藥名:五色梅葉

別名:金鳳葉、毛神花葉、五色花葉

漢語拼音:wu se mei y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ntana camara L.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科屬分類:馬鞭草

藥(毒)理學:五色梅是世界十大有毒雜草之一。小牛、羊、水牛等乳畜喂飼五色梅葉後可致慢性中毒而死亡。從葉中分離的毒素成分馬纓丹烯A和B,分別給羊口服產生的中毒劑量為65-75mg/kg和200-300mg/kg,且馬纓丹烯A在葉中含量高,故馬纓丹烯B對反芻動物中毒似不重要。給兔灌服葉6g/kg或毒素125mg/kg,可引起黃疸厭食便秘血漿非結合型膽紅素,尤其結合型膽紅素增加,天冬氨酸轉氨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光鏡病理檢查,肝細胞濁腫,肝門纖維化膽管擴張增生腎小球問質細胞增生,腎小管變性,腎小管內皮細胞濁腫,核團縮。豚鼠灌服毒素125mg/kg或口服葉粉,在48小時內產生黃疸,光致敏肝腎損傷,高膽紅素血症,高葉赤素血症,血漿尿素氮含量顯著升高,酸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轉氨酶、乳酸脫氫酶谷氨酸脫氫酶活性明顯增加;肝和腎臟黃嘌呤氧化酶活性提高。豚鼠中毒的肝臟蛋白和DNA的含量降低,脂質含量增加,顯著提高肝粒線體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與藥物代謝有關的微粒體酶的活性,胞液谷胱甘肽-S-轉移酶活性也降低,溶酶體酶漏出。家畜五色梅中毒可用皂粘土或活性炭口服作為解毒劑。

主治:癰腫毒瘡;濕疹;疥癬;皮炎跌打損傷

生態環境:常生於海拔80-1500m的海邊沙灘、路邊及空曠地。我國庭園有栽培。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有逸生。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鮮用或晒乾。

資源分布:原產美洲熱帶地區。

用藥禁忌:內服不宜過量。孕婦及體弱者禁服。

動植物形態:馬纓丹,直立或蔓性灌木。植株有臭味,高1-2m,有時呈藤狀,長可達4m 。莖、枝均呈四方形,有糙毛,常有下彎的鉤刺或無刺。單葉對生;葉柄長約1cm;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3-9cm,寬1.5-5cm,基部楔形或心形,邊緣有鈍齒,先端漸尖或急尖,表面有粗糙的皺紋和短柔毛,背面具小剛毛,側脈約5對。頭狀花序腋生,花序直徑 1.5-2.5cm;花序醒粗壯,長於順柄;苞片披針莆,長為花萼的1-3倍,有短柔毛;花萼筒狀,先端有極短的齒;花冠黃色、橙色、粉紅色至深紅色,花冠管長約1cm,兩面均有細短毛,直徑4-6cm;雄蕊4,內藏果實圓球形,成熟時紫黑色。全年開花。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祛風止癢藥

性味味辛;苦;性涼;無毒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馬櫻丹的葉或嫩枝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或搗汁沖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絞汁塗。

出處:《中華本草》

關於「五色梅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