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經行發熱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婦科學》 >> 月經病 >> 經行發熱
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目錄

每值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以發熱為主的病症,稱「經行發熱」,又稱「經來發熱」。

本病與西醫學的慢性盆腔炎生殖器結核子宮內膜異位症及臨床症状不明顯的感染有關。

[病因病機

主要發病機理是氣血營衛失調,值月經生理改變而發。其分型有陰虛肝鬱血瘀

一、陰虛

素體陰虛,久病熱病,耗損陰血,或思慮過度,營陰暗損,經期過後,陰血益虛,陰不維陽,陽氣外越,營衛失調,因而發熱。

二、肝鬱

素性抑鬱,或情志所傷,肝氣鬱結,經行之前,氣血下注沖任,血充氣盛,氣血更加郁滯,郁而化熱,營衛不和,因而發熱。

三、血瘀

宿有濕熱之邪內蘊,與血搏結成瘀,或經期產後,人流術後,瘀血內留,積瘀化熱,經行之際,氣血下注沖任,氣血更加壅阻,瘀熱內盛,營衛失調,因而發熱。

辨證論治

以伴隨月經來潮而周期性發熱為辨證要點,治療以調氣血、和營衛為原則。

一、陰虛型

主要證候:經期或經後午後發熱,五心煩熱咽干口燥,兩顴潮紅,經量少,色鮮紅,舌紅,苔少,脈細數

證候分析:素體陰虛,經期或經後經血外泄,陰血愈虛,陰虛不能斂陽,虛陽外越,營衛失調,故經行午後發熱,兩顴潮紅,五心煩熱;陰虛津虧,故咽干口燥;陰虛內熱,血被熱灼,故經量少,色鮮紅。舌紅,苔少,脈細數,也為陰虛之徵。

治療法則:滋陰清熱涼血調經

方藥舉例:蒿芩地丹四物湯(經驗方)去川芎,加銀柴胡白薇

青蒿黃芩地骨皮牡丹皮生地、川芎、當歸白芍

方中黃芩、青蒿、地骨皮、牡丹皮清熱養陰涼血;銀柴胡、白薇退虛熱;生地、白芍滋陰涼血;當歸養血調經。全方共奏滋陰清熱,涼血調經之效。

二、肝鬱型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發熱,頭暈目眩口苦咽干,煩躁易怒,乳房、胸脅、少腹脹痛,經量或多或少,經色深紅,舌紅,苔微膩,脈弦數。

證候分析:肝鬱氣滯,氣機不暢,經前氣血下注,沖任氣血更加郁滯,郁而化熱,營衛失調,故經行發熱;肝鬱化熱,隨沖氣上逆,擾動清竅,故頭暈目眩。口苦咽干;肝經過乳,布脅肋及少腹,肝失條達,故經行乳房、胸脅、少腹脹痛;肝鬱不舒,故煩躁易怒;肝鬱疏泄失調,血海蓄溢失常,故經量或多或少,色深紅。舌紅,苔微膩,脈弦數,也為肝鬱發熱之徵。

治療法則:疏肝解郁清熱調經。

方藥舉例:丹梔逍遙散

三、血瘀型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發熱,乍寒乍熱,小腹疼痛拒按,經色紫黯,夾有血塊,舌紫黯或舌邊有瘀點脈沉弦或沉澀有力。

證候分析:瘀阻沖任,經行之際氣血下注,沖任氣血壅阻而化熱,營衛失凋,故經行發熱,乍寒乍熱;胞脈瘀滯,不通則痛,故小腹疼痛拒按;瘀阻沖任,血行不暢,則經色紫黯有塊。

治療法則:活血化瘀,清熱調經。

方藥舉例:血府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梔子

赤芍桃仁、當歸、生地、川芎、甘草、紅花、枳殼柴胡桔梗牛膝

方中桃仁、紅花、赤芍、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祛瘀;梔子、柴胡、生地清熱涼血,疏肝解郁,去血中之鬱熱;桔梗、枳殼一升降,疏理氣機;牛膝引血下行,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同用共收活血化瘀,清熱調經之效。

參看

32 痛經 | 經行頭痛 32
關於「中醫婦科/經行發熱」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