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月經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婦科學》 >> 月經病
中醫婦科學

中醫婦科學目錄

月經的周期、經期和經量發生異常,以及伴隨月經周期出現明顯不適症状疾病,稱為月經病,是婦科臨床的多發病

常見的月經病有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崩漏閉經痛經、經行發熱、經行頭痛、經行吐衄、經行泄瀉、經行乳房脹痛、經行情誌異常、經斷前後諸證、經斷復來等。

月經病發生的主要機理是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導致沖任二脈的損傷。其病因除外感邪氣、內傷七情、房勞多產、飲食不節之外,尚須注意身體素質對月經病發生的影響。

月經病的辨證著重月經的期、量、色、質及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症状,同時結合全身證候,運用四診八綱進行綜合分析。

月經病的治療原則重在治本以調經論治過程中,首辨他病、經病的不同。如因他病致經不調者,當治他病,病去則經自調;若因經不調而生他病者,當予調經,經調則他病自愈。次辨標本緩急的不同,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如痛經劇烈,應以止痛為主,若經崩暴下,當以止血為先,緩則審證求因治其本,使經病得到徹底治療。再辨月經周期各階段的不同。經期血室正開,大寒大熱之劑用時宜慎;經前血海充盛,勿濫補,宜予疏導;經後血海空虛,勿強攻,宜於調補,但總以證之虛實酌用攻補。這是月經病論治的一般規律。

月經病的治本大法有補腎、扶脾、疏肝、調理氣血等。「經水出諸腎」,故調經之本在腎。補腎在於益先天之真陰,以填精養血為主,佐以助陽益氣之品,使陽生陰長,精血俱旺,則月經白調。即使在淫邪致病的情況下,祛邪之後,也以補腎為宜。扶脾在於益氣血之源,以健脾昇陽為主,脾胃健運,氣血充盛,則源盛而流自暢。然而用藥不宜過用甘潤或辛溫之品,以免滯礙脾陽或耗傷胃陰。疏肝39:於通調氣機,以開郁行氣為主,佐以養肝之品,使肝氣得疏,氣血調暢,則經病可愈。調理氣血當辨氣病、血病,病在氣者,治氣為主,治血為佐;病在血者,治血為主,治氣為佐。氣血來源於臟腑,其補腎、扶脾、疏肝也寓調理氣血之法。上述諸法,又常以補腎扶脾為要。如《景岳全書》說:「故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則盡善矣。」此外,不同年齡的婦女有不同的生理特點,治療的側重點也不同,應予考慮。

總之,月經病是常見病,病變多種多樣,病證虛實寒熱錯雜,必須在充分理解腎主司月經的基礎上,注意脾、肝以及氣血等對月經的影響,全面掌握其治法,靈活運用。

參看

32 更年期衛生 | 月經先期 32
關於「中醫婦科/月經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