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菊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萬壽菊 | 中藥圖典 |
萬壽菊 Wàn Shòu Jú |
|
---|---|
別名 | 蜂窩菊、金盞菊、臭菊花、臭芙蓉、芙蓉花、金菊、黃菊、紅花、柏花、里苦艾、金花菊、金雞菊 |
功效作用 | 平肝清熱,祛風,化痰。治頭暈目眩,風火眼痛,小兒驚風,感冒咳嗽,百日咳,乳癰,痄腮。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植物名實圖考》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涼 |
藥味 | 苦 |
《全國中草藥彙編》:萬壽菊
【拼音名】 Wàn Shòu Jú
【來源】 菊科萬壽菊屬植物萬壽菊Tagetes erecta L.,以花和根入藥。秋冬採花,鮮用或晒乾用。
【性味】 苦,涼。
根:解毒消腫。用於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支氣管炎,眼角膜炎,咽炎,口腔炎,牙痛;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花研粉,醋調勻搽患處。鮮根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萬壽菊
【出處】 《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 Wàn Shòu Jú
【別名】 臭芙蓉(《植物名實圖考》),金菊(《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黃菊、紅花、柏花、里苦艾(《廣西藥植名錄》),蜂窩菊、金花菊、金雞菊(《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萬壽菊的花序。夏、秋間採摘。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粗壯直立,高約60匣米,全體揉之有腐敗氣味。葉對生,羽狀深裂,裂片矩圓形或披針形,長1.2~2.5厘米,邊緣有鋸齒,近邊緣有數枚大腺體,有些裂片的先端或齒端有一長芒。頭狀花序單生,黃色至橙色,直徑5~10厘米;花序柄粗壯;總苞鍾狀,齒延長;舌狀花多數,有長柄,外列舌片向外反卷。瘦果線形,冠以1~2枚長芒狀和2~3枚短而鈍的鱗片。花期秋、冬。
本植物的葉(萬壽菊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布】 我國各地有栽培。
【性味】 《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性涼,味苦微辛。"
【功效與作用】 平肝清熱,祛風,化痰。治頭暈目眩,風火眼痛,小兒驚風,感冒咳嗽,百日咳,乳癰,痄腮。
①《民間常用草藥彙編》:"祛風降火,化痰止咳。"
②《南寧市藥物志》:"平肝清熱。治頭暈目眩,小兒驚風。"
④治風火眼痛,眼目昏暗,感冒咳嗽。熏洗產後子宮脫出。(四川)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外用:煎水熏洗。
【附方】 ①治百日咳:蜂窩菊15朵。煎水兌紅糖服。
③治腮腺炎,乳腺炎:蜂窩菊、重樓、銀花共研末,酸醋調勻外敷患部。
④治牙痛、目痛:蜂窩菊五錢。水煎服。(選方出《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
關於「萬壽菊」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