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至

(重定向自Origanum vulgare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牛至
Niú Zhì
牛至
別名 土香薷[貴州]、白花茵陳[江西、雲南]、五香草、暑草、琦香、滿坡香、滿山香[雲南]、小甜草、江寧府茵陳、小葉薄荷、土香薷、白花茵陳、香草、山薄荷、對葉接骨丹、土茵東、黑接骨丹、滇香薷、香薷、止痢草、滿山香
功效作用 發汗解表,消暑化濕。用於中暑感冒急性胃腸炎腹痛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種 名牛至

學 名: Origanum vulgare『Rogeukuppel』

別 名: 滇香蕾

: 唇形科

:牛至屬

形態特徵

常綠宿根草本,生長茂盛,生長高度25厘米。秋冬葉轉為暗紅色。

生長習性

喜光,耐瘠薄,宜植於排水良好處。喜鹼性土,是良好的地被植物。  

目錄

產地分布

原產於非洲北部和亞洲地區,牛至的分布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歐洲、非洲北部和亞洲都可生產一定量的牛至。在我國,牛至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至長江以南各地。  

藥用價值

牛至全草含揮髮油,主要有對一聚傘花素、香荊芥酚麝香草酚、香葉乙酸酯等可利尿、促進食慾、改善消化、去痰、抗菌的作用,每1毫克中含抗衰老超氧化物岐化酶187.80微克,是蔬菜中含量最高者, 其抗氧化功能非常強,以其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效力而言,比蘋果高出42倍,比馬鈴薯高出30倍,比橘子高出12倍。牛至味辛,性微溫,有清暑解表、利水消腫之作用。

牛至全草可提取芳香油,也可以用作香蕾入藥,還能作為資源植物使用。早在東漢時期,人們已把牛至作為-種中草藥使用,它可用於治療因暑濕所引起的發熱頭痛、身睏倦、嘔吐腹瀉腹痛症状。也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沙門氏菌感染疾病

美國農業部的「植物化學和植物物種學」的背景資料表明,牛至含有30多種抗菌化合物,因而牛至可能是一種潛在的非藥物生長促進劑。隨著人們對人類健康的關注,抗生素添加劑可能使人病原菌產生耐藥性這一缺點使人們對抗生素的使用日益減少,採用現代高科技生產「全天然」飼料添加劑已成為世界各國研究人員研究的熱點,因而更深地了解牛至可為其作為新型非藥物生長促進劑提供參考。  

食用方法

牛至,又稱匹薩草,土香薷。原產干歐洲,從地中海沿岸地區至印度均有分布,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野生植物,藥用及作烹飪調味

料。一般西餐中都把其晾乾磨成粉末使用,是西餐調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比薩如果沒有牛至就失去了根本的味道,它會讓

你做的菜肴更有層次感.味道更立體和豐富。

牛至嘗起來有點苦味和胡椒般的辛辣味。由於它具有濃郁的辛香,在烹飪時常常用於添香和去除肉類的膻味。墨西哥產的品種味道偏

濃重主要用於辣椒粉和墨西哥菜中。地中海產的品種味道略苦.有薄荷味主要用於意大利麵醬和比薩餅。

由於它的氣味濃烈撲鼻,因此只需加入少許,就能帶來食物的美味了。在義大利薄餅和墨西哥、希臘萊中,牛至是必不可少的

香料。它可以和任何番茄萊式搭配,也適用於蛋類和有乳酪的沙拉,烤肉等食物中。乾燥後能粉末可以加八沙拉中為其增香。  

使用小常識

1. 花可用於治療感冒,頭痛,腸胃痛,神經性疾病,緩和疲勞

2. 葉部浸出液用於洗髮膏,入浴劑

3. 取牛至3-9克,水煎服或泡茶飲,可治感冒。

4. 鮮牛至250克煎水沐浴,治皮膚濕熱瘙癢

5. 牛至10克+紫蘇7克+枇杷葉7克+燈心菜3克煎服,一日3次依次2杯,治療傷風發熱、鼻寒、咳嗽或嘔吐等。

6. 牛汁煎湯,對風濕性關節炎有效,也可做齒齦疾病患者的含漱劑。

7. 取鮮葉或乾粉烤制香腸、家禽、牛羊肉,風味尤佳。

8. 取鮮葉做沙拉、做湯、做飯,能增加飯菜的香味,促進食慾。  

藥用簡介

【別名】土香薷[貴州]、白花茵陳[江西、雲南]、五香草、暑草、琦香、滿坡香、滿山香[雲南]、小甜草

【來源】為唇形科牛至屬牛至Origanum vulgare L.,以全草入藥。夏末秋初開花時採收,將全草齊根頭割起,或將全草連根拔起,抖淨泥沙,晒乾後紮成小把。

性味歸經】辛,溫。

【功能主治】發汗解表,消暑化濕。用於中暑,感冒,急性胃腸炎,腹痛。

【用法用量】 1~3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牛至屬- Origanum Linn.Linn.sp.pl.ed.1:588.1753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葉大多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全緣或具疏齒。常為雌花、兩性花異株。小穗狀花序圓形復長圓形,果時伸長或否,由多花密集組成,有覆瓦狀排列的小苞片,小穗狀花序復組成傘房狀圓錐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綠色或紫紅色,卵圓形,倒卵圓形,倒長圓狀卵圓形至披針形。花萼鐘形,外面被毛或否,內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環,13脈,鄂齒5,近三角形,銳尖或鈍,幾等大。花冠白色或粉紅至紫色,鍾狀,冠筒稍伸出或甚伸出於花萼外,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扁平,先端凹陷,下唇張開,3裂,中裂片較大。雄蕊4,在兩性花中通常短於上唇或稍超過上唇,在雌性花中則內藏,花藥卵圓形,2室,由三角狀楔形的藥隔所分隔,花絲無毛。花柱伸出花冠,先端不相等2淺裂。花盤平頂。小堅果乾燥,卵圓形,具稜角,無毛。

約15-20種,主要分布於地中海至中亞。我國產下述一廣布種

1.牛至 香薷(滇南本草),白花茵陳、香茹草、琦香(雲南昆明),乳香草、香茹、香薷、滿山香(雲南曲靖),蘇子草、香茹、香薷、玉蘭至、羅羅香、山薄荷滿天星(雲南),滿坡香(貴州劍河、梵淨山),土香薷(貴州貴陽、銅仁),地藿香(貴州瓷安),小田草(貴州),土香薷、香爐草、香茹草、接骨草(四川),白花茵陳、茵陳、糯米條(江西),野荊芥、隨經草(江蘇),土茵陳(福建),野薄荷、五香草、署草(陝西),小葉薄荷(植物名實圖考)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芳香;根莖斜生,其節上具纖細的鬚根,多少木質。莖直立或近基部伏地,通常高25-60厘米,多少帶紫色,四稜形,具倒向或微捲曲的短柔毛,多數,從根莖發出,中上部各節有具花的分枝,下部各節有不育的短枝,近基部常無葉。葉具柄,柄長2-7毫米,腹面具槽,背面近圓形,被柔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4厘米,寬0.4-1.5厘米,先端鈍或稍鈍,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有遠離的小鋸齒,上面呈亮綠色,常帶紫暈,具不明顯的柔毛及凹陷的腺點,下面淡綠色,明顯被柔毛及凹陷的腺點,側脈3-5對,與中脈在上面不顯著,下面多少突出;苞葉大多無柄,常帶紫色。花序呈傘房狀圓錐花序,開張,多花密集,由多數長圓狀在果時多少伸長的小穗狀花序所組成;苞片長圓狀倒卵形至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銳尖,綠色或帶紫暈,長約5毫米,具平行脈,全緣。花萼鍾狀,連齒長3毫米,外面被硬毛或近無毛,內面在喉部有白色柔毛環,13脈,多少顯著,萼齒5,三角形,等大,長0.5毫米。花冠紫紅、淡紅至白色,管狀鈡形,長7毫米,兩性花冠筒長5毫米,顯著超出花萼,而雌性花冠筒短於花萼,長約3毫米,外面疏被短柔毛,內面在喉部被疏短柔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卵圓形,長1.5毫米,先端2淺裂,下唇張開,長2毫米,3裂,中裂片較大,側裂片較小,均長圓狀卵圓形。雄蕊4,在兩性花中,後對短於上唇,前對略伸出花冠,在雌性花中,前後對近相等,內藏,花絲絲狀,扁平,無毛,花藥卵圓形,2室,兩性花有三角狀楔形的藥隔分隔,室叉開,而雌性花中藥隔退化雄蕊的藥室近於平行。花盤頂端。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不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小堅果卵圓形,長約0.6毫米,先端圓,基部驟狹,微具稜,褐色,無毛。花期7-9月,果期10-12月。

產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貴州,四川,雲南,陝西,甘肅,新疆及西藏;生於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海拔500-3600米。歐、亞兩洲及北非也有,北美亦有引入。

全草入藥,可以預防感冒,治中暑、感冒、頭痛身重、腹瀉、嘔吐、胸膈脹滿、氣阻食滯、小兒食積腹脹、腹瀉、月經過多崩漏帶下、皮膚瘙癢及水腫等症,其散寒發表功用,尤勝於薄荷。在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作香薷收購及使用。全草又可提芳香油,鮮莖葉含油0.07-0.2%,干莖葉含油0.15-4%,油的比重(15℃)0.868-0.910,旋光度(20℃)-20--70℃,含醇量(以香草醇計)2-3%,含酚量(以麝香草酚計)約含7%,除供調配香精外,亦用作酒麴配料。此外它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為一多型種,在歐洲不少作者常分成許多亞種變種。就我國各地所產而言,變化亦相當大,新疆所產的葉較大,花序密集,小苞片倒卵形至近卵形,甘肅所產的小苞片極寬大,果時近於圓形,深紅色,福建所產的花萼近於無毛,湖南部分標本花序明顯呈角柱形,台灣與大陸上述以外的地區所產的小苞片倒卵形至長圓狀倒卵形以及花萼多毛這兩點上是一致的,但常發現有雌花兩性花異株現象。

關於「牛至」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