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重定向自Acorus calamu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Bkcam.jpg

  

目錄

植物

物種名稱】 菖蒲

拼音】 Chāng pú

【英文名】calamus/flag/flagleaf

【又 名】 臭菖蒲、水菖蒲、泥菖蒲、大葉菖蒲、白菖蒲

【拉丁學名 Acorus calamus Linn

【科屬分類】 天南星科、菖蒲屬

花語信仰者的幸福/仰慕的信.神秘的人(由於常說的菖蒲其實包括很多種類,這些種類又有不同的花語。因此菖蒲有雙重花語的說。)

【形態特徵】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莖毒性較大。口服多量時產生強烈的幻視大鼠腹腔注射菖蒲油LD50為221mg/kg,幾分鐘內出現呼吸快而淺,陣發性痙攣而後強直性痙攣,最後死亡[5]。小鼠腹腔注射根莖的水提取物4g/kg,有鎮靜作用;醇提取物MLD為4g/kg,Ldloo為8g/kg。變種日本菖蒲(A.CalamusL.var.AngustatusBuss.)中毒後引起胃腸炎下痢

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氣,根狀莖橫走,粗狀,稍扁,直徑0.5~2cm,有多數不定根(鬚根)。葉基生,葉片劍狀線形,長50~120cm,或更長,中部寬1~3cm,葉基部成鞘狀,對這抱莖,中部以下漸尖,中助脈明顯,兩側均隆起,每側有3~5條平行脈;葉基部有膜質葉鞘,後脫落。花莖基生出,扁三棱形,長20~50cm,葉狀佛焰苞長20~40cm。肉穗花序直立或斜向上生長,圓柱形,黃綠色,長4~9mm,直徑6~12cm;花兩性,密集生長,花被片6枚,條形,長2.5mm,寬1mm;雄蕊6枚,稍長於花被,花絲扁平,花藥淡黃色;子房長圓柱形,長3mm,直徑1.2mm,頂端圓錐狀,花柱短,胚珠多數。漿果紅色,長圓形,有種子1~4粒。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地理分布

產地與習性:原產我國及日本,前蘇聯至北美也有分布。分布與我國南北各地。廣布世界溫帶、亞熱帶。生於池塘、湖泊岸邊淺水區,沼澤地或泡子中。最適宜生長的溫度20~25℃,10℃以下停止生長。冬季以地下莖潛入泥中越冬。  

繁 殖

有性繁殖即種子繁殖。將收集到成熟紅色的漿果清洗乾淨,在室內進行秋播,保持潮濕的土壤或淺水,在20℃左右的條件下,早春會陸續發芽,後進行分離培養,待苗生長健壯時,可移栽定植。無性繁殖即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後)或生長期內進行用鐵杴將地下莖挖出,洗乾淨,去除老根、莖及枯葉、莖,再用快刀將地下莖切成若干塊狀,每塊保留3~4個芽,進行繁殖。在生長期進行分栽,將植株連根挖起,洗淨,去掉2/3的根,再分成塊狀,在分株時要保持好嫩葉及芽、新生根。露地栽培,選擇池邊低洼地,栽植地株行距小塊20m、大塊50m,但一定要根據水景布置地需要,可採用帶形、長方形、幾何形等栽植方式栽種。栽植的深度以保持主芽接近泥面,同時灌水1~3cm。盆栽時,選擇不漏水的盆,內莖在40~50cm,盆底施足基肥,中間挖穴植入根莖,生長點露出泥土面,加水1~3cm。菖蒲在生長季節的適應性較強,可進行粗放管理。在生長期內保持水位或潮濕,施追肥2~3次,並結合施肥除草。初期以氮肥為主,抽穗開花前應以施磷肥鉀肥為主;每次施肥一定要把肥放入泥中(泥表面5cm以下)。越冬前要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殘葉,集中燒掉或漚肥。露地栽培2~3年要更新,盆栽2年更換分栽1次。  

分類

有三種植物,均簡稱菖蒲。如:節菖蒲石菖蒲和水菖蒲等,它們分別來源於不同的植物,其功能主治也不同。

節菖蒲

又稱九節菖蒲、菖蒲。來源於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的乾燥根莖。性溫味辛,功效開竅化痰醒脾安神。藥材性狀:略呈紡錘形,稍彎曲,長1~6cm,直徑3~7mm。表面棕黃色至暗棕色,具多數半環狀突起的環節,斜向交互排列,節上有鱗葉痕及點狀突起的根痕。質堅脆,折斷面顆粒狀,類白色,粉性,有淡黃色維管束小點斷續成環。氣微,味微酸而麻舌。

石菖蒲

來源於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乾燥根莖。性溫,味辛、苦,功效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藥材性狀: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3~20cm,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棕紅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均的環節,具細縱皺紋;上面有略呈三角形的葉痕,左右交互排列;下面有圓點狀根痕或殘留鬚根;節部有時可見毛鱗狀葉基殘留。質硬脆,折端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內皮層環紋明顯,可見多數散列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點。氣芳香,味苦、微辛。根莖呈扁圓柱形,稍彎曲,常有分枝,長3~20cm,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棕紅色或灰黃色,粗糙,多環節。

水菖蒲

又稱藏菖蒲,來源於天南星科植物水菖蒲的乾燥根莖。性溫,味苦,功效化痰開竅健脾利濕。藥材性狀:形似石菖蒲,但較粗大,少分枝,直徑1~1.5cm。表面類白色至棕紅色,節較稀疏,節間長2~15mm。質堅硬,斷面纖維性差,呈海綿樣,有多數小空洞,略有泥腥氣。根莖扁圓柱形,少有分枝,長10~24cm,直徑1~1.5cm。表面類白色至棕紅色,有細縱紋;節間長0.2~1.5cm,上側有凹陷的圓點狀根痕,節上殘留棕紅色毛須。質硬,折斷面呈海綿樣,類白色或淡棕色;橫切面內皮層環明顯,有多數小空洞及維管束小點。氣較濃烈而特異,味苦、辛。

三者的鑒別

各取粉末1g,用10ml乙醚浸泡20分鐘,取浸提液點於濾紙上,干後在紫外燈(254nm)下觀察:節菖蒲顯淺綠色熒光;石菖蒲顯紫紅色熒光;水菖蒲顯藍紫色熒光。三者從藥材個頭上最易區別。節菖蒲細,直徑0.3~0.7cm;石菖蒲直徑0.3~1cm;水菖蒲最粗,直徑1~1.5cm。  

用 途

菖蒲葉叢翠綠,端莊秀麗,具有香氣,適宜水景岸邊及水體綠化。也可盆栽觀賞或作布景用。葉、花序還可以作插花材料。可栽於淺水中,或作濕地植物。是水景園中主要的觀葉植物。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驅蚊蟲;莖、葉可入藥。  

藥用部分

根莖供藥用,8~9月採挖根莖,除去莖葉及細根,晒乾。

性味:性溫,味辛、苦。

用途:能為辟穢開竅,宣氣逐痰,解毒,殺蟲。治癲狂驚癇痰厥昏迷風寒濕痹,噤口毒痢,外敷癰疽疥癬。開竅,化痰,健胃。用於癲癇、痰熱驚厥、胸腹脹悶、慢性支氣管炎

化學成分:

含α-、β-細辛醚、順甲基異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菖蒲烯二醇(cal-amendiol)、菖蒲螺烯酮(acorenone)、水菖蒲酮(shyobunone)、菖蒲螺酮(acorone)、菖蒲大牯牛兒酮(acoragermacrone)、菖蒲酮(acolamone)、異菖蒲酮(isoacolamone)等。

用量:1~2錢。   驅蟲

菖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與蘭花、水仙、菊花並稱為「花草四雅」。菖蒲先百草於寒冬剛盡時覺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人們的喜愛。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葉於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菖蒲劍葉盈綠,端莊秀麗,是室內盆栽觀賞的佳品。用菖蒲製作的盆景,既富詩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熏眼之苦。菖蒲還是我國傳統園林造景中,池、湖沿岸不可或缺的植物。

菖蒲生性粗放,適應能力強,無需特別管理,便可繁茂生長,而且很少有病蟲害發生。日常栽培繁殖,多用分株法進行,可在早春或生長期內將其根狀莖挖出,去除老根,保留一定數量的根系、嫩葉與芽,分成5厘米~10厘米的莖?若臨水配置可按20厘米~30厘米的株距,種植於泥土肥沃鬆軟處,保持主芽接近土面便可。室內觀賞多以水培為主,只要清水不涸,可數十年不枯。栽培時可依據個人喜好、放置地點、株體的大小,選擇中等深度的玻璃或其他不漏水的器皿,將菖蒲莖段洗淨,去除老根、過長根,在濃度為2克/升~3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小時後,以卵石、石子、粗河砂充填固定在盆中,加水置於光線充足處即可。日常除及時補水外,定期在水中添加少許市售營養花肥或複合化肥,便可使其生長繁茂。菖蒲耐寒,冬季無需特殊養護,只要將枯枝殘葉清理即可。古人蒔養菖蒲的方法更為絕妙:「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細,甚者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菖蒲是代表端午節氣的花,端午節有家家戶戶門上插菖蒲、艾葉之俗,可以辟邪驅痛.利用它直線的葉片,表現出初夏的清涼感覺。拿它當禮物時,不妨選擇三~四枝顏色清晰鮮艷的,紮成花束。

菖蒲不僅碧葉蔥蘢、根似白玉,挺水臨石、清靜高雅,其花、莖香味濃郁,具有開竅、祛痰、散風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強身健體,歷代中醫典籍均把菖蒲根莖作為益智寬胸、聰耳明目、祛濕解毒之藥。菖蒲還是極好的「綠色農藥」。將菖蒲根莖500克搗爛後,加水1公斤~1.5公斤熬煮兩小時,經過濾所得的原液,兌水3公斤~6公斤,可有效防治稻飛蝨、稻葉蟬、稻螟蛉、蚜蟲、紅蜘蛛等蟲害。 【藥 名】:石菖蒲

【拼 音】:SHICHANGPU

【英文名】:石菖蒲Grassleaf Sweelflag Rhizome 菖蒲Drug Sweetflag Rhizome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

【功 效】: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

【主 治】: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①《本經》:「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②《別錄》:「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聰耳目,益心智。」③《藥性論》:「治風濕頑痹,耳鳴,頭風,淚下,殺諸蟲,治惡瘡疥瘙。」④《日華子本草》:「除風下氣,除煩悶,止心腹痛,霍亂轉筋。治客風瘡疥,澀小便,殺腹藏蟲。耳痛:作末、炒,承熱裹?,甚驗。」⑤王好古:「治心積伏梁。」⑥《滇南本草》:「治九種胃氣,止疼痛。」⑦《綱目》:「治中惡卒死,客杵癲?,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癰腫。搗汁服,解巴豆大戟毒。」⑧《本草備要》:「補肝益心,去濕逐風,除痰消積,開胃寬中。療噤口毒痢,風痹驚?。」⑨《本草再新》:「止鼻血,散牙癰。」⑩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消化不良胃炎,熱病神昏,精神病。」11.《廣西中草藥》:「治癲狂,驚?,痰厥昏迷,胸腹脹悶或疼痛。」

【性味歸經】:辛,微溫。①《本經》:「辛,溫。」②《別錄》:「無毒。」③《藥性論》:「味苦辛,無毒。」

入心、肝、脾經。①《綱目》:「手少陰、足厥陰。」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經。」③《本草經解》:「入足厥陰肝經手太陰肺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鮮者3~8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用藥忌宜】:陰虛陽亢、煩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醫學入門》:「心勞、神耗者禁用。」

【藥物配伍】:①《本草經集注》:「秦艽秦皮為之使,惡地膽麻黃。」②《日華子本草》:「忌飴糖羊肉。勿犯鐵器,令人吐逆。」配遠志,開竅散郁;配磁石益腎平肝、寧心安神;配生薑,豁痰開竅;配黃連,化濁開胃;配蛇床子,殺蟲。

【別 名】:昌本(《周禮》)、菖蒲、昌陽(《本經》)、昌羊(《淮南子》)、堯時、堯韭(《吳普本草》)、木蠟、陽春雪、望見消(《仙傳外科集驗方》)、九節菖蒲(《滇南本草》)、水劍草(《綱目》)、苦菖蒲(《生草藥性備要》)、粉菖(《中藥材手冊》)、劍草(《貴州民間方藥集》)、劍葉菖蒲(《四川中藥志》)、山菖蒲、溪菖(《藥材學》)、石蜈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野韭菜水蜈蚣香草(《廣西中草藥》)

【處方名】:石菖蒲、石菖卜、菖蒲、菖卜、九節菖蒲等

【商品名】:九節菖蒲:又名九節菖、寸菖蒲。為生長於山間石縫中,根瘦節密,一寸九節者,傳統認為品質最優。

石菖蒲:為各種石菖蒲的統稱。以粗壯、條長、堅實而脆、表面色黃、斷面色白、粉性足、無鬚根、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葉(菖蒲葉)、花(石菖蒲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藥材主產四川、浙江、江蘇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或切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晒乾。

【拉丁名】:藥材石菖蒲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菖蒲Rhizoma Acori Calami原植物Acorus gramineus Soland.

【炮製方法】:揀去雜質,洗淨,稍浸泡,潤透,切片,晒乾。《雷公炮炙論》:「採得菖蒲後,用銅刀刮上黃黑硬節皮一重,以嫩桑枝條相拌蒸,出,晒乾,去桑條,銼用。」

【考 證】:出自《本草圖經》;①《別錄》:「菖蒲,生上洛池澤及蜀郡嚴道。一寸九節者良。露根不可用。五月、十二月采根,陰乾。」②陶弘景:「(菖蒲)今乃處處有。生石磧上,?節為好。在下濕地,大根者名昌陽,止主風濕,不堪服食。此藥甚去蟲並蚤蝨,而今都不言之。真菖蒲,葉有脊,一如劍刃,四月、五月亦作小厘華也。東間溪側,又有名溪蓀者,根形氣色極似石上菖蒲,而葉正如蒲,無脊,俗人多呼此為石上菖蒲者,謬矣。此止主咳逆,亦斷蚤蝨爾。」③《本草別說》:「菖蒲今陽羨山中生水石間者,其葉逆水而生,根須絡石,略無少泥土,根葉極緊細,一寸不啻九節,入藥極佳。今兩浙人家以瓦石器種之,旦暮易水則茂,水濁及有泥滓則萎,近方多用石菖蒲,必此類也。其池澤所生肥大節疏粗慢,恐不可入藥,唯可作果盤,蓋氣味不烈而和淡爾。」④《本草圖經》:「菖蒲,今處處有之,而池州、戎州者佳。春生青葉,長一二尺許,其葉中心有脊狀,如劍,無花實,五月、十二月采根,陰乾。今以五月五日收之。其根盤屈有節,狀如馬鞭大,一根傍引三、四根,傍根節尤密,一寸九節者佳,亦有一寸十二節者。采之初虛軟,暴干方堅實,折之中心色微赤,嚼之辛香少滓。人多植於乾燥沙石土中,臘月移之,尤易活。又蜀人用治心腹冷氣?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吳茱萸煎湯飲之良。」⑤《綱目》:「菖蒲凡五種,生於池澤,蒲葉肥根,高二、三尺者泥菖蒲,白菖也。生於溪澗,蒲葉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菖蒲,溪蓀也。生於水石之間,葉有劍脊,瘦根密節,高尺余者石菖蒲也。人家以砂栽之一年,至春剪洗,愈剪愈細,高四、五寸,葉如韭,根如匙柄粗者亦石菖蒲也。甚則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謂之錢蒲是矣。服食入藥須用二種石菖蒲,余皆不堪。此草新舊相代,四時常青。《羅浮山記》言山中菖蒲一寸二十節,《抱朴子》言,服食以一寸九節紫花者尤善,蘇頌言無花實。然今菖蒲,二、三月間抽莖開細黃花成穗,而昔人言菖蒲難得見花,非無花也。」⑥《本草原始》:「石菖蒲色紫,折之有肉,中實多節者良,不必泥於九節,咀,忌鐵。」

【生藥材鑒定】:乾燥根莖略呈扁圓柱形,稍彎曲,有時分歧,一般長3~10~20厘米,直徑約0.5~ 1厘米。表面灰黃色、紅棕色或棕色,環節緊密,節間長約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葉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數圓點狀突起的根痕,並有細皺紋,節間有時殘留葉基,纖維狀,偶有短小細根。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纖維性,類白色至淡棕色,可見環狀的內皮層,維管束散在,中心部較顯著。氣芳香,味微辛。以條長、粗肥、斷面類白色、纖維性弱者佳。除上述品種外,尚有變種植物細葉菖蒲(又名:錢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 Var. Pusillus Engl.的根莖,亦同等入藥,一般用鮮品,亦稱鮮菖蒲。古代文獻稱菖蒲以「一寸九節者良」,故本品亦有九節菖蒲之名,但目前華北一帶用毛莨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 Ane- mone altaica Fisch.的根莖作九節菖蒲。參見「九節菖蒲」條。顯微鑒定:根莖橫切面與石菖蒲類似,其主要區別為:薄壁細胞作圈鏈狀排列,有大的細胞間隙,幾於每一圈鏈相接處為一較大的類圓形油細胞;維管束鞘不發達;中柱纖維束;纖維束及維管束周圍細胞通常不含方晶。粉末:黃棕色。黃棕色。①澱粉粒細小,可見多數單粒聚合成團;復粒由2-6分粒組成。 ②纖維長梭形,直徑9-20μm,壁厚2-5μm,木化或微木化,壁薄者紋孔人字形、十字形或斜裂縫狀,孔溝明顯,壁厚者孔溝不明顯。③分泌細胞直徑18-63(-90)μm,內含淡黃綠色或黃棕色物。④薄壁細胞直徑22-63μm,有大型細胞間隙(通氣組織),壁連球珠狀增厚,有的可見橢圓形紋孔相集成紋孔域。⑤梯紋、梯狀網紋及螺紋導管直徑9-49μm。此外,有表皮細胞、鱗葉表皮細胞。顯微鑒定:根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壁增厚,有的充滿深紅棕色物。皮層寬廣,散有多數纖維束和有限外韌型葉跡維管束,維管束鞘為木化纖維;內皮層細胞可見凱氏點。中柱維管束主為周木型,少數外韌型,近內皮層處排列較密,向內散列,維管束鞘纖維發達,中柱中央少有纖維束。在葉跡維管束及中柱維管束周圍有時內皮層環紋明顯,可見凱氏帶。本品薄壁組織中散有類圓形油細胞,內含揮髮油滴;維管束及纖維束周圍的細胞中大多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薄壁細胞含澱粉粒。粉末:灰棕色。①澱粉粒單粒球形、橢圓形或長卵形,直徑2-9μm,臍點點狀、人字狀或短縫狀,層紋不明顯;復粒由2-20μm(或更多)分粒組成。②纖維長,直徑11-20μm,壁稍厚,木化,紋孔人字形、十字形或斜裂縫狀,孔溝明顯。纖維束周圍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長方形、類方形或類多角形,直徑9-22μm,壁不均勻增厚,微木化。草酸鈣方晶多面形、類多角形、雙錐形,直徑4-16μm。③分泌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22-45μm,胞腔內充滿黃綠色或橙紅色分泌物。④薄壁細胞類圓形或類長方形,直徑22-58_m,壁連珠狀增厚,有的可見紋孔域。薄壁組織碎片中可見含晶細胞。⑤表皮細胞表面觀長方形、類方形或類多角形,外平周壁具裂紋;斷面觀外壁角質增厚,徑向壁微彎曲。此外,有鱗葉表皮細胞,螺紋、網紋導管及散在的方晶。  

參考

關於「菖蒲」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