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鯊魚肉 | 中藥圖典 |
鯊魚肉 Shā Yú Ròu |
|
---|---|
別名 | 鮫魚肉 |
功效作用 | 補虛;健脾;利水;祛瘀消腫。主久病體虛;脾虛浮腫;創口久不癒合;痔瘡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
毒性 | |
歸經 | 肺經、脾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咸 |
【拼音名】 Shā Yú Ròu
【別名】 鮫魚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皺唇鯊科白斑星鯊、灰星鯊、白斑色鯊等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ustelus manazo Bleeder2.Mustelus griseus(Pietschmann)3.Squlus acanthias Linnaeus
採收和儲藏:四季可捕,捕得後,除去皮和內臟,取肉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 1.白斑星鯊,體細長,一般在1m以內。頭寬,吻稍厚,前端鈍。眼橢圓形,瞬褐平橫外露,眼後有小型噴水孔。鼻孔位於口至吻的1/3處,有鼻瓣。口呈三角形,距吻端,有唇褶,上唇褶寬扁而長,下唇褶狹而短。齒細小而多,鋪石狀排列。鰓孔5個,前3個較寬,比眼徑較大。最後2個較狹,位於胸鰭上方。背鰭2個,第1背鰭約於體腔中部上方,上角圓鈍,後緣凹入,下角延長尖突。第2背鰭稍小,形狀相似。臀鰭小,起點約與第2背鰭基底中部相對。胸鰭中大,始於第5鰓孔下方,後緣斜直或微凹。腹鰭位於背鰭間隔前半部下方,內角較尖。尾鰭狹長,上葉直而略窄下葉前部微突,中後部有一凹缺,後部三角形突出。背面和上側麵灰褐色,沿側線及側線上方散布著許多不規則的白色斑點;鰭褐色,邊緣較淡,下側面和腹面銀白色。
2.灰星鯊,體細而延長,體長1m左右。頭平扁,吻中等長,背視近三角形。眼橢圓形。鼻孔寬大,前鼻瓣中部具一舌狀突出,出水孔半露。口頗小,三角形,兩側斜行,前端圓鈍,下頜稍短,口閉時上頜牙全露,下頜牙只在縫合處露出。上唇褶粗大而短,下唇褶細而較長,齒細小而多,鋪石狀排列。噴水孔小,橫橢圓形,兩端尖,位於眼角下後方。鰓孔5個,狹小,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背鰭2個,第1背鰭頗大,較後位,上角圓鈍,後緣凹入,下角延長尖突。第2背鰭稍小,上角鈍圓,後緣深凹,下角延長尖突。腹鰭比第2背鰭稍小,鰭腳平扁延長。胸鰭中等大。體背側面為褐色,腹面白色,各鰭紫褐色,後緣較淺淡,體無白色斑點。
3.白斑角鯊,體較細長,體長1-1.5m。頭寬扁而長,吻長,前緣窄尖。眼橢圓形,無瞬膜,鼻孔中等大,幾平橫,口淺弧形,近於橫列,上唇褶寬扁,下唇褶較短。齒上下頜同型,下頜齒稍寬。噴水孔腎形,頗大,鰓孔5個頗小。背鰭2個,各具1硬棘。第1背鰭起點與胸鰭里角相對或稍後,第2背鰭小,距腹鰭較近。臀鰭消失。胸鰭頗寬大,鰭端伸達第1背鰭硬棘下方。腹鰭近方形,位於兩背鰭之間的後半部下方。尾鰭寬短,帚形,上葉發達,下葉後部無缺刻。體灰褐色,腹面白色,幼體背面及上側面具圓形或長形白斑2縱行,隨年齡增長而白斑減少,成體僅在上側留存幾個不顯明白斑。各鰭暗褐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棲息於近海。以軟體動物、蝦、蟹及小魚為食。卵胎生,每產10餘仔。
2.棲近海暖溫水域。主要食甲殼動物。胎生,每胎產10餘仔。
3.棲息於近海沿岸區域,適溫為6-14℃,隨水溫季節變化而回遊,主食小型魚類及無脊椎動物。卵胎生。每胎產10-13仔。
資源分布:1.我國分布於黃海和東海等水域。
2.我國分布於黃海、東海、南海。
3.我國分布於黃海和東海。
【化學成份】 同等入藥的白斑角鯊肉含多種酶:L-乳酸脫氫酶(L-lactate dehydrogenase)磷酸化酶激酶(phosphorylasekinase),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縮氨酸羥激酶(peptide carboxykinase),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sae),精氨酸酶(arginase),糖原脫支酶(glycogen-debranching enzyme),谷氨醯胺酶(glutaminase),谷氨醯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腺苷酸所基水解酶(adenylic acidaminohydrolase),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6-磷酸葡萄糖酸脫氫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轉移酮酶(transketolase),琥珀酸脫氫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磷酸烯醇丙酮羥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3-氧代酸畏酶A轉移酶(3-oxo acid CoA-transferase),三醯基甘油脂酶(triacylglycerol lipase),二醯基甘油脂酶(diacylglycerol lipase)等。還含棕櫚醯肉鹼(palmitoyl carnitine),谷氨醯胺(glutamine),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腺苷酸(adenylic acid),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肌苷酸(inosinic acid),核酸(nucleic acid),5-磷酸核糖(ribose 5-phosphate),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3-巰基吡啶甲酸(3-mercaptopicoloinic acid),磷酸烯醇丙酮酸(phosphoenolpyruate),糖原(glycogen),脂肪(fat)。
白斑角鯊含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細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oxidase),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n-3脂肪酸(n-3fatty acid),n-6脂肪酸(n-6fatty acid),角鯊胺(squalamine),腎上腺素(epinephrine),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血管腎張肽(angiotensin),胰島素(insulin),β-促黑素細胞激素(β-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re),胰高血糖素(glucaeon),三甲砷乙內酯(arsenobetaine),α-晶體蛋白(αcrystallin)A、B,膽甾醇(cholesterol),單烯(monoene),尿素(urea)及飽和脂肪酸。
姥鯊肉每100g含蛋白質21.29g,脂肪0.66g,無機鹽0.96g。
【性味】 味甘;咸;性平
【功效與作用】 補虛;健脾;利水;祛瘀消腫。主久病體虛;脾虛浮腫;創口久不癒合;痔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100-200g。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鯊魚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