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陽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還陽參
Hái Yánɡ Shēn
別名 天竺參、萬丈深、竹葉青、獨花蒲公英、鐵刷把、有根無葉
功效作用 止咳平喘健脾消食下乳主支氣管炎;肺結核小兒疳積;乳澎不足
英文名 root of Longstem Hawksbeard
始載於 滇南本草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種中文名:還陽參

種拉丁名:Crepis rigescens Diels

【名稱考證】天竺參,萬丈深,竹葉青,獨花蒲公英,鐵刷把,有根無葉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

【藥用部位】長莖還陽參的根。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還陽參屬

屬拉丁名:Crepis

國內分布:分布四川(瀘定、普格、木里、鹽源)、雲南(昆明、大理、維西、中甸、麗江、貢山)。生於山坡林緣、溪邊、路邊荒地,海拔1600—3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海 拔:1600-3000

命名來源:(滇南本草)[Notes Royal Bot.Gard.Edinb 5: 202. 1912]

中國植物志:80(1):119

族中文名:菊苣

族拉丁名:LACTUCEAE Cass.

亞科中文名:舌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ICHORI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20一60厘米。根木質,粗或細,不分枝或分枝。莖直立,近基部圓柱狀,基部木質,自上部或自中部以上分枝。基部莖葉極小,鱗片狀或線鑽形;中部莖葉線形,長3-8厘米,寬o.5-5毫米,質地堅硬,頂端急尖,基部無柄,邊緣全緣,反卷,兩面無毛。頭狀花序直立,多數或少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狀花序。總苞圓柱狀至鍾狀,長8-9毫米;總苞片4層,外層及最外層小,不等長,長達3毫米,寬1毫米或不足1毫米,線形或披針形,頂端急尖,內層及最內層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9毫米,寬1毫米,頂端急尖,邊緣白色膜質,內面無毛;全部總苞片外面被白色蛛絲狀毛或無毛。舌狀小花黃色,花冠管外面無毛。瘦果紡錘形,長4毫米,黑褐色,向頂端收窄,頂端無喙,有10一16條近等粗的縱肋,肋上被稀疏的小刺毛。冠毛白色,長4.5毫米,微粗糙。花果期4-7月。

產地分布:分布四川(瀘定、普格、木里、鹽源)、雲南(昆明、大理、維西、中甸、麗江、貢山)。生於山坡林緣、溪邊、路邊荒地,海拔1600—3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麗江。

異名】天竺參、萬丈深、竹葉青、獨花蒲公英(《滇南本草》),鐵刷把、有根無葉(《文山中草藥》)。

【來源】為菊科植物長莖還陽參的根。

【植物形態】長莖還陽參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地下根圓形。莖直立,深綠色,有縱槽紋,分枝多。葉互生,退化成極小的刺狀葉,長約0.5~1厘米,先端銳尖。頭狀花序頂生,花黃色。瘦果黑褐色,頂端有白色冠毛。花期夏季。

生於山坡、田邊、路旁或荒地的草叢中。分布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採集】秋季採收,晒乾。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溫平,味甘。"

②《文山中草藥》:"苦,溫。"

【功用主治】補腎陽,益氣血,健脾胃。治性神經衰弱,婦人宮冷不孕白帶漏下,頭暈耳鳴,心慌怔忡,小兒消化及營養不良

①《滇南本草》:"治諸虛百損,五癆七傷,血氣衰敗,頭暈耳鳴,心慌怔忡,婦人白帶漏下,損傷督任二脈。"

②《文山中草藥》:"健胃消食,補腎壯剛。治小兒消化及營養不良,胃痛,性神經衰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宜忌】《滇南本草》:"肺熱者忌用。若誤用之,令人咳血,或咳嗽帶血,或鼻血,或煩躁不安。"

【選方】①治內傷沖任,下元虛冷,久不受胎:還陽參四兩,烏骨雞一隻(去腸)。入參於雞腹內,水煮熟,去皮、油,晒乾;其骨,用新瓦焙黃色,並肉共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早服二錢,白湯下。或為末亦服二錢。如即用參三、五錢,煨雞、牛肉豬肚亦可。(《滇南本草》)

②治產後腰痛:還陽參適量,煎水洗浴。(《文山中草藥》)

③治虛癆:萬丈深四兩,草本威靈仙(小黑藥)二兩。炖子母雞吃。(《雲南中醫驗方》)

關於「還陽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