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腫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肝臟腫瘤(tumors of liver),發生在肝臟部位的腫瘤,有良性及惡性之分。

肝臟良性腫瘤不多見。來源於上皮的有:肝細胞腺瘤腺瘤增生膽管腺瘤膽管囊腺瘤、微錯構瘤;來自中胚層的有:海綿狀血管瘤、幼兒血管內皮細胞瘤混合瘤畸胎瘤等。先天性肝囊腫也屬良性腫瘤。

目錄

肝臟海綿狀血管瘤

良性瘤中最常見,系因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所致。女性多於男性,多在中年以後發病。多數單發,少數多發;小者僅顯微鏡下可見,大者可達30~40kg。多數腫瘤直徑數厘米至十幾厘米。臨床症状視腫瘤大小而異。小者無症状,大者發生壓迫症状,如食欲不振、食後飽脹、噁心嘔吐等。血管瘤大者可見上腹包塊,無壓痛,表面平滑,少數有結節感。若發生破裂,可引起腹腔內出血休克乃至死亡。一般不引起肝功能試驗異常。診斷時除依靠症状及體征外,B型超聲檢查可見明顯瘤體界限,瘤內回聲不均勻,甚至呈分吐狀。核素肝掃描結合肝血池掃描,可與實體腫瘤鑒別。CT檢查對診斷也有幫助,再加之選擇性動脈造影術,不難與原發性肝癌相鑒別。若無症状,可不予治療,定期檢查即可;若有壓迫症状,可行手術切除腫瘤。

肝良性腺

罕見。其來源可分肝細胞性、膽管細胞性及肝細胞膽管細胞混合性三種。國外報導其發生與長期口服避孕藥有關。停服避孕藥後可縮小乃至消失。除上述各項檢查外,肝穿刺病理檢查有助診斷。腺瘤與肝細胞結節性增生不易區別。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避孕藥引起者停服藥物,進行隨診觀察。

肝囊腫

指非寄生蟲性囊腫,多為先天的,可呈單腔的、多房的或為多囊肝。此外,囊腺瘤假性囊腫皮樣囊腫、錯構瘤等均罕見。後天性者多由創傷或腫瘤壞死液化引起。孤立性囊腫以女性多見。多無症状,僅於B型超聲檢查或CT檢查時才發現。若囊腫大,內含大量液體時,則可產生上腹脹感,觸之似腫物,腹部鈍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多囊肝增長速度緩慢,多於40~50歲後出現症状。有時,多囊腫布滿全肝。肝臟體積增大,可致壓迫症状。50%左右的患者伴有多囊腎,一般預後良好,除非合併多囊腎引起腎功能衰竭。無症状者可不進行治療。有壓迫症状的大囊腫可在超聲引導下行囊腫穿刺抽液術,抽液後注入硬化劑,可使囊腫體積縮小,不再擴大。有的也可作外科引流手術。

肝臟惡性腫瘤主要是原發性肝癌。其他的惡性腫瘤如肝肉瘤惡性血管內皮細胞瘤等,均為少見。

繼發性肝癌

為數較多,與原發性肝癌發病數大體接近。早期發現,有選擇地採取積極的外科手術,則有利於提高療效。原發病灶約30%來自腹內腫瘤(胃、胰、膽、腸),另30%來自造血系統,其餘來自胸部(肺、食管)、泌尿系、生殖系、頭頸部、乳腺等。轉移途徑可經血液淋巴或直接浸潤。多數呈散在多結節或融合成大塊,少數原發病灶不明,罕有合併肝硬變者。

繼發性肝癌早期常無明顯症状和體征,發現症状體征者多已是轉移灶較大或較多之時,血甲胎蛋白(AFP)往往陰性。有臨床表現者,可有鹼性磷酸酶、γ-谷氨醯轉肽酶增高。各種影像診斷方法均有助於確定診斷。原發灶已切除者,繼發性肝癌手術切除的指征是:癌結節系單個或局限於一葉,估計肝轉移灶系體內唯一轉移灶。此外,化療放射治療中藥治療可結合原發癌情況選用。

參看

關於「肝臟腫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