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檢查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病理檢查(pathological examination),用以檢查機體器官、組織或細胞病理的改變的病理形態學方法。為探討器官、組織或細胞所發生的疾病過程,可採用某種病理形態學檢查方法,檢查它們所發生的病變,探討病變產生的病因、發病機理、病變的發生髮展過程,最後作出病理診斷。病理形態學檢查方法指:先用肉眼觀察大體病理標本的病變,然後切取一定大小的病變組織,用病理組織學方法製成病理切片〔通常將病變組織包埋在石蠟塊里,用切片機切成薄片,再用蘇木精伊紅(H-E)染色〕,用顯微鏡進一步檢查病變。

病理檢查已大量應用於臨床工作及科學研究。在臨床方面主要進行屍體病理解剖及手術病理檢查(包括手術切除的標本檢查以及為診斷而採取的較小活體標本檢查)(見活體組織檢查)。手術病理檢查的目的有多種。一為明確診斷及驗證術前診斷提高臨床診斷的水平。若腫瘤診斷已明確,對切除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可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如應進行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還是進一步手術)及估計預後。二為了解術前各種治療方法的效果,藉以提高臨床治療水平。最後,對所有病理標本進行的檢查都有科研的意義,同樣疾病的病理標本累積多了,即可進行臨床病理分析,藉以獲得極有價值的科研資料。

對動物實驗科研標本進行病理檢查的方法與上述一致。但在不同的科研,檢查目的可以大不相同。有的是為了建立各種疾病的動物模型,探討該種疾病的病因學、發病機理、病理過程和發展、結局等;有的是為了探索治療方法,有的是為了鑒定某種藥物的作用、療效和毒性等。

最初,病理檢查限於肉眼觀察及放大幾十倍至一千倍的光學顯微鏡形態觀察。以後,發明了可放大幾千至幾十萬倍的電子顯微鏡,病理形態學觀察從細胞水平達到亞細胞水平(指觀察細胞內微細結構的病變)。為觀察不同的物質成分還設計出不同類型的顯微鏡,如熒光顯微鏡相差顯微鏡偏光顯微鏡等。為觀察有活性的物質,如酶類抗原抗體成分,設計出冷凍切片機,用以將新鮮組織直接切片染色,以免石蠟切片加工過程損傷物質活性。為染出組織細胞中的不同成分,除H-E染色外,發明了多種特殊染色法,包括鑒定細胞內各種生物化學成分的組織化學染色法及鑒定抗原抗體成分的免疫細胞化學染色法等。為觀察活細胞可用組織培養法、器官培養法,配合倒裝式光學顯微鏡可直接觀察活組織細胞的真實形態,可看到在死細胞組織觀察不到的現象,如運動、繁殖等。

上述均為借單純形態學觀察進行病理診斷的方法,即純定性的方法。形態學方法僅能進行粗略的定量估計,如根據瘤細胞核分裂的數目,判定惡性腫瘤的惡性度。1970年代設計製造出計算機圖像分析儀(光鏡及電鏡病理圖像的定性分析與精確定量)和流式細胞計(對不同種類細胞進行分類及精確定量)等先進儀器。今後還會有更多種類的形態定量儀器問世。

關於「病理檢查」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