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肌痛症候群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纖維肌痛症候群(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種非關節性風濕病,臨床表現為肌肉骨骼系統多處疼痛與發僵,並在特殊部位有壓痛點。纖維肌痛症候群可繼發於外傷,各種風濕病,如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及各種非風濕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惡性腫瘤)等。本病屬中醫痹證行痹肌痹腰腿痛範疇。

FS壓痛點.jpg

目錄

病因及發病機制

本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文獻報導與睡眠障礙、神經遞質分泌異常及免疫紊亂有關。

1.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累及60%~90%的病人。表現為睡眠易醒多夢、晨起精神不振、疲乏、有全身疼痛和晨僵感。夜間腦電圖記錄發現有α波介入到Ⅳ期δ睡眠波中。用鈴聲干擾志願者非快動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亦可誘導出上述腦電圖圖形及臨床症状。其他影響睡眠的因素如精神緊張、環境噪音等均可加重纖維肌痛症候群症状。因此推測,這種Ⅳ期睡眠異常在纖維肌痛症候群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2.神經遞質分泌異常 文獻報導血清素(serotonin,5-HT)和P物質(substance P)等神經遞質在本病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3.免疫紊亂 一些作者報導在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的真皮-表皮交界處有免疫反應物沉積。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肌肉毛細血管內皮細胞腫脹,提示有急性血管損傷、組織缺氧及通透性增強。病人常述的原因不明的體重增加,手瀰漫性腫脹夜尿增多可能與通透性增強有關。

4.感染 有人認為FS與感染有關,尤其是EB病毒、Burgdorferi螺旋體感染

Fillingim指出:疼痛症状與兒童時代手淫惡習有關。John McBeth指出:心理疾病與疼痛症候群之間有關係。另有研究發現FS患者痛閾下降,提示FS是疼痛調節異常性疾病。

中醫認為該病與風寒濕有關。人疲勞後受到風寒濕影響,如睡濕地或受風吹等,可引起肌肉缺血痙攣,肌肉內產生大量的有害代謝物質,刺激神經感受器而引起疼痛。

臨床表現

纖維肌痛症候群多見於女性,最常見的發病年齡為25~45歲。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但主要有下述4組症状。

1.主要症状 全身廣泛性疼痛和廣泛存在的壓痛點是所有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都具有的症状。疼痛遍布全身各處,尤以中軸骨骼(頸、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帶、骨盆帶等處為常見。其他常見部位依次為膝、手、肘、踝、足、上背、中背、腕、臀部、大腿小腿。大部分病人將這種疼痛描寫為刺痛,痛得令人心煩意亂。病人常自述關節痛,但細問則答稱關節、肌肉甚至皮膚都痛。

另一個所有病人都具有的症状為廣泛存在的壓痛點,這些壓痛點存在於肌腱、肌肉及其他組織中,往往呈對稱性分布。在壓痛點部位,病人與正常人對「按壓」的反應不同,但在其他部位則無區別。以測痛計測量,低於正常人的壓力,即可引出壓痛

2.特徵性症状 這一組症状包括睡眠障礙、疲勞及晨僵。約90%的病人有睡眠障礙,表現為失眠、易醒、多夢、精神不振。50%~90%的病人有疲勞感,約一半病人疲勞症状較嚴重,晨僵見於76%~91%的病人,其嚴重程度與睡眠及疾病活動性有關。

3.常見症状 這一組症状中最常見的是麻木和腫脹。病人常訴關節、關節周圍腫脹,但無客觀體征。其次為頭痛腸激惹症候群。頭痛可分偏頭痛或非偏頭痛性頭痛,後者是一種在枕區或整個頭部的壓迫性鈍痛。心理異常包括抑鬱焦慮也比較常見。此外,病人勞動能力下降,約1/3的病人需改換工種,少部分人不能堅持日常工作。以上症状常因天氣潮冷、精神緊張、過度勞累而加重。

4.混合症状 原發性纖維肌痛症候群很少見大部分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都同時患有某種風濕病。這時臨床症状即為兩者症状的交織與重疊。

化驗

目前無特異性臨床檢查,常規檢查無客觀異常發現

診斷及鑒別診斷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纖維肌痛症候群是一個症候群,沒有特異化驗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根據臨床特徵及典型壓痛點進行確診。目前採用1990年纖維肌痛症候群的分類標準,其內容如下。

1.持續3個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 身體的左、右側,腰的上、下部及中軸骨骼(頸椎或前胸或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同時疼痛時才認為是全身性疼痛。

2.壓痛點用拇指按壓 按壓力約為4kg,按壓18個壓痛點中至少有11個疼痛。這18個(9對)壓痛點部位是:枕骨下肌肉附著處;斜方肌上緣中點;第5~7頸椎橫突間隙的前面;岡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近內側緣;肱骨外上髁遠端2cm處;第2肋骨軟骨交界處;臀外上象限,臀肌前皺襞處;大粗隆後方;膝內側脂肪墊關節折皺線的近側。

同時滿足上述2個條件者,可診為纖維肌痛症候群。

鑒別診斷

雖本症候群據稱也多與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性多肌痛甲狀腺功能減退症並存(在我國似也不多見),但這些病都各具特點鑒別並不困難。鑒別較困難的有以下疾病。

1.精神性風濕病 纖維肌痛症候群易與精神性風濕病相混淆,但兩者有顯著不同。精神性風濕病有帶感情色彩的症状。如把疼痛描述成刀割火燒樣劇痛,或描述為麻木、發緊、針扎樣或壓迫性疼痛。這些症状常定位模糊,變化多端,無解剖基礎,且不受天氣或活動的影響,患者常有精神或情感紊亂,如精神神經病、抑鬱、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區別兩者是重要的,因前者更難處理,常需精神病專家治療。

2.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包括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和特發性慢性疲勞症候群。表現為疲勞、乏力,但缺少基礎病因。檢查患者有無低熱咽炎、頸或腋下淋巴結腫大,測定抗EB病毒包膜抗原抗體LgM,有助於鑒別二者。

3.風濕性多肌痛 風濕性多肌痛表現為廣泛性頸、肩胛帶、背及骨盆帶疼痛。但根據血常規、60歲以上的老人、滑膜活檢示炎性改變、對激素敏感等特點,可與纖維肌痛症候群相鑒別。

4.類風濕關節炎 RA和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均有全身廣泛性疼痛、發僵及關節腫脹的感覺。但纖維肌痛症候群的關節無腫脹的客觀證據,它的晨僵時間比RA短,實驗室檢查包括類風濕因子血沉、關節X射線片等也都正常。纖維肌痛症候群的疼痛分布範圍較廣,較少局限於關節,多位於下背、大腿、腹部、頭部和髖部,而RA的疼痛多分布手腕、手指和足趾等部位。

5.肌筋膜痛症候群 肌筋膜痛症候群亦稱局限性纖維炎,也有深部壓痛點,易與纖維肌痛症候群相混淆。但兩者在診斷、治療和預後都有不同之處 。

併發症

可並發腸激惹症候群,頭痛,抑鬱和焦慮症

治療

纖維肌痛症候群目前病因不清,病理生理不明,因此無特異性的治療方法,主要的治療史減輕精神壓力和對症止痛。目前中國及國際上均有用針灸治療部分患者有效的報導,任何過度治療都是有害的。因為FS不造成臟器的損傷,預後良好。

1.消除和減少或避免發病因素,改善生活環境空間,改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感染,注意飲食衛生,合理膳食調配。避免寒冷潮濕。

2.注意鍛煉身體,增加機體抗病能力,不要過度疲勞、過度消耗,戒煙戒酒。保持平衡心理,克服焦慮緊張情緒。

3.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堅持治療。

纖維肌痛症候群的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 纖維肌痛症候群屬中醫痹病範疇。中醫中藥治療FS施行安神養血。疏筋通絡,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以解除患者的疼痛及睡眠障礙。

本病常有頭痛失眠、心煩易怒、身痛無定處、兩脅脹痛肝鬱氣滯表現,選柴胡舒肝散加減或六郁丸方加減,常用中藥:制香附醋柴胡、杭白芍全當歸延胡索鬱金、炒枳殼川芎蒼朮梔子合歡花夜交藤炒棗仁炙甘草。若身痛如刺。固定不移,夜間痛重,舌質暗紅淤血瘀斑等血淤證為主者可選用逐瘀湯或血府逐瘀東加減,常用中藥:丹參赤芍牛膝地龍羌活秦艽香附桃仁、紅花、炒靈脂、沒藥、延胡索、川楝子

纖維肌痛症候群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纖維肌痛症候群是一種特發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至今不明,因此對它的治療方法也不多。目前的治療主要致力於改善睡眠狀態、減低痛覺感受器的敏感性、改善肌肉血流等。

1.西醫治療

(1)消除症状加重的誘因,下列因素與本病加重有關,應嚴格控制:

①寒冷、潮濕環境。

②軀體或精神疲勞。

③睡眠不佳。

④體力活動過度抑或過少。

⑤焦慮與緊張。

(2)藥物治療:

阿米替林:該藥是一種抗抑鬱藥,睡前口服25~50mg,對疼痛、失眠、晨僵有明顯改善,其作用機理是改善5-羥色胺的缺乏,有明顯焦慮者可並用艾司唑侖(舒樂安定)1mg,3次/d,口服。阿米替林的副作用可有口乾便秘視力模糊尿瀦留眼壓升高心動過速等,因此有嚴重心臟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尿瀦留者禁用。

②環苯扎林(胺苯環庚烯):此藥對FS患者肌痛、失眠有一定療效,每天口服10~40mg。

氯丙嗪:25mg睡前服,可改善睡眠,減輕肌痛及肌壓痛。重者還要用三氟拉嗪1~2mg,睡前服。

(3)非藥物治療及其他治療:文獻報導,心血管適應訓練(cardiovascular fitness training)及肌電圖生物反饋訓練(EMC-biofeedback training)有一定療效。

心理治療:本病多見於青壯年女性,有明顯的神經精神症状,如頭痛、失眠、心煩焦慮等,因此在發病及臨床表現中都有明顯的心理障礙,醫生應耐心解釋、指導,注意心理治療。

其他治療:如局部交感神經阻斷、痛點封閉、經皮神經刺激、干擾電刺激、針灸推拿磁療、綜合電磁熱治療、遠紅外旋磁儀治療等均可試用。這些治療的療效和機制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2.護理

(1)避免症状加重的因素:如避免寒冷潮濕,軀體和神經疲勞,不能復原的睡眠、體力活動過度或過少。

(2)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保持平衡心理,克服焦慮緊張情緒。

(3)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二)預後

一般認為纖維肌痛症候群屬功能性疾病,不致殘,不危及生命,經積極治療預後良好。

參看

參考文獻

《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七版醫學教材.陸再英、鍾南山主編

健康問答網關於纖維肌痛症候群的相關提問

關於「纖維肌痛症候群」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