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學/眼的調節
醫學電子書 >> 《眼科學》 >> 屈光 >> 眼的屈光與調節 >> 眼的調節 |
眼科學 |
|
一個正視眼,看遠距離物體清楚。但如果屈光力不改變,自近距離(5米以內)物體發出的散開光線經眼屈折後,其焦點勢必落在視網膜之後,此時視網膜上的影像即變模糊。因此一個正視眼如欲看清近距離物體,就必須增加眼的屈光力,縮短焦距,使落在視網膜之後的焦點前移到視網膜上。這種為了適應看近距離,而增加眼的屈光力的現象,叫做調節作用(accommodation)。
調節作用是由睫狀肌收縮,晶體懸韌帶放鬆,晶體憑藉其本身的彈性變得凸度增加(晶體前面凸較多,後面很少,前後囊曲率半徑縮短)而完成的。
使用調節力的大小,須視目標的遠近而定,目標距眼愈近則所需調節力愈大。
圖16-3 正視眼、遠視眼、近視眼的屈光狀態
調節的單位用屈光度D表示,(調節力D=100/目標距離(厘米))。使用最大(極度)調節力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的一點稱近點(圖16-4,5)
圖16-4 調節作用
圖16-5 晶體調節情況
眼在不用調節時,能看清楚最遠的一點,稱為遠點。調節遠點與調節近點間的距離,稱為調節範圍。眼看遠點與看近點時屈光力的差別稱為調節廣度。近點距眼的遠近,亦即調節能力的大小,隨年齡而改變。青年人調節力強,近點很近;老年人調節力減退,近點變遠。正視眼在各種年齡時的(最大)調節力和近點距離如下表:
表16-1 年齡近點及調節力關係
年齡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65 | 70 | 75 |
近點(厘米) | 7.0 | 8.5 | 10.0 | 12.0 | 14.0 | 18.0 | 22.0 | 28.0 | 40.0 | 55.0 | 100 | 200 | 400 | 無限遠 |
調節力(D) | 14.0 | 12.0 | 10.0 | 8.5 | 7.0 | 5.5 | 4.5 | 3.5 | 2.5 | 1.75 | 1.0 | 0.5 | 0.25 | 0 |
調節力與眼的屈光狀態無關係,無論正視、近視、遠視,年齡相同其絕對調節力(即調節廣度)基本相同,但近點距離與屈光不正有密切關係,近視眼的近點較同年齡的正視眼近,遠視眼的近點較同年齡的正視眼遠,所以臨床上在檢查近視力的同時,測量近點距離,有助於對老視眼與屈光不正的判斷。
眼的屈光 | 老視 |
|
出自A+醫學百科 「眼科學/眼的調節」條目 http://cht.a-hospital.com/w/%E7%9C%BC%E7%A7%91%E5%AD%A6/%E7%9C%BC%E7%9A%84%E8%B0%83%E8%8A%82 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眼科學/眼的調節」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