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五邪第二十
醫學電子書 >> 《靈樞》 >> 五邪第二十 |
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欬動肩背。取之膺中外喻,背三節五臟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行善掣節,時腳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里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三里。 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湧泉、崑崙。視有血者,盡取之。 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仆;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輸也。
五邪第二十注釋
五邪第二十參考白話譯文
病邪侵襲到肺臟,就會發生皮膚疼痛,惡寒發熱,氣上逆而喘,汗出,咳嗽牽引到肩背作痛。治療可取側胸上部的中府、雲門穴,以及背部第三椎骨旁的肺腧穴。針刺時,先以手速按其處,病者覺得爽快一些,就在該處進針。同時可取缺盆穴,使肺中邪氣向上越出。
病邪侵襲到肝臟,就會發生兩脅中疼痛、寒氣在中,惡血淤留在內,走路時經常關節牽引作痛,並且時有腳腫的症状。治療可取行間穴,以引脅肋間的鬱結之氣下行,並取足三里穴以溫其胃中,同時對有淤血的絡脈,可用刺法以散其惡血,再取耳輪後青絡上的瘛脈穴,以減去牽引性的病痛。
病邪侵襲到脾胃,就會發生肌肉疼痛,如果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在中而易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在中而腸鳴、腹痛;若陰陽均有餘或均不足,則有寒有熱。這些病症,都可取三里穴來調治。
病邪侵襲到腎臟,就會發生骨痛、陰痹。所謂陰痹,是說在形體表面按摸不到,症見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等處疼痛,以及經常目眩諸症。治療時可取湧泉、崑崙穴;凡有淤血的,都刺出其血。
病邪侵襲到心臟,就會發生心痛,易於悲傷,時時目眩跌仆。診療時先要分析其偏虛還是偏實,而後取治於本經的腧穴。
四時氣第十九 | 寒熱病第二十一 |
關於「靈樞/五邪第二十」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