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周痹第二十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靈樞》 >> 周痹第二十七
靈樞

靈樞目錄

黃帝問於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隨脈,其上下左右相應,間不容空,願聞此痛,在血脈之中邪?將在分肉之間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間不及下針,其慉痛之時,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願聞其故?岐伯答曰:此眾痹也,非周痹也。

黃帝曰:願聞眾痹。岐伯對曰:此各在其處,更發更止,更居更起,以右應左,以左應右,非能周也。更發更休也。黃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對曰:刺此者,痛雖已止,必刺其處,勿令復起。

帝曰:善。願聞周痹何如?岐伯對曰:周痹者,在於血脈之中,隨脈以上,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黃帝曰:刺之奈何?岐伯對曰:痛從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過之,後刺其上以脫之。痛從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過之,後刺其下以脫之。

黃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對曰:風寒濕氣,客於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痛則神歸之,神歸之則熱,熱則痛解,痛解則厥,厥則他痹發,發則如是。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內不在臟,而外未發於皮,獨居分肉之間,真氣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經,視其虛實,及大絡之血結而不通,及虛而脈陷空者而調之,熨而通之。其瘈堅轉引而行之。黃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經巽之理,十二經脈陰陽之病也。

周痹第二十七注釋

慉痛:慉,聚集的意思。慉痛,指疼痛聚集在某一部位。

②神:這裡指人的注意力,精神。

③經巽:使經絡通達的意思。

周痹第二十七參考白話譯文

黃帝岐伯說:人得了周痹病邪血脈上下移動,疼痛上下左右相應發作,渾身無處不痛。請說一下像這種情形,是邪在血脈之中呢?還是在分肉之間?其病又從何而來?疼痛部位移動得這樣快,以致來不及在痛處下針,當某處疼痛比較集中的時候,還沒有決定如何去治,而疼痛已經遊走,這是什麼道理?我很想知道其中的緣由。岐伯回答說:這是眾痹,而不是周痹。

黃帝說:就說眾痹吧。岐伯回答說:眾痹,病邪分布在人體的各處,有時發作,有時又不發作,此伏彼起,左側會影響到右側,右側也會影響到左側,但不能遍及全身,其疼痛容易發作,也容易停止。黃帝說:說得好。怎樣進行針刺治療呢?岐伯回答說:這種病,在疼痛已停止時,仍應針刺原處,以免其重複發作。

黃帝說:講得好。我希望再聽你說說周痹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說:周痹,就是邪氣在血脈之中,隨著血脈或上或下,不能左右流動,邪氣流竄到哪裡,哪裡就發生疼痛的病症。黃帝說:用什麼方法來針治呢?岐伯回答說:疼痛從上部發到下部的,先刺其下部,以阻遏病邪的進一步發展,後刺其上部以解除痛源;疼痛從下部發展到上部的,先刺其上部,以阻遏病邪的進展,後刺其下部以解除痛源。

黃帝說:對。那麼這種疼痛是怎樣產生的呢?為什麼我們稱它為周痹?岐伯回答道:風、寒、濕三氣侵入肌肉皮膚之間,將分肉間的津液壓迫為涎沫,受寒後凝聚不散,進一步就會排擠分肉使它分裂。肉裂就會發生疼痛,則使精神集中在痛的部位,精神集中的地方就會發熱,發熱則寒散而疼痛緩解,疼痛緩解後,就會引起厥氣上逆,厥逆就容易導致其閉阻之處發生疼痛,周痹就是這樣上下移行,反覆發作的。

黃帝說:好,我知道這個道理了。此病在內未深入臟腑,在外沒有散發到皮膚,而留滯在分肉之間,致使真氣不能周流全身的,所以叫做周痹。因此,針刺痹症,必須首先按壓井沿著足六經的分布部位,觀察它的虛實,以及大絡的血行有無鬱結不通,以及因虛而脈絡下陷於內的情況,然後再加以調治,並可用熨法溫通經絡,如果有筋脈拘急堅勁的現象,可轉用按摩導引之法,以行其氣血。黃帝接著說:是啊,明白了這種病的機理,也就懂得了治療的方法。九針可使經氣順達,從而治療十二經脈虛實陰陽的各種病症。

32 雜病第二十六 | 口問第二十八 32
關於「靈樞/周痹第二十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新增留言

--221.208.0.234 2011年7月10日 (日) 04:35 (CST)

留言: 什麼啊 都有重的 別說就這麼印的 荒謬 有沒有點真實性了 是在看不下去了 以為後邊會很好 怎知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