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
A+醫學百科 >>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 |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dope-reactive dystonia ,DRD),又稱Segawa病,是一種好發於兒童或青少年,以肌張力障礙或步態異常為首發症狀的少見的遺傳性疾病。其臨床特點為症状的晝間波動性,以及小劑量多巴製劑有戲劇性和持久性反應是其顯著的臨床特徵。用藥後所有症状包括易疲勞、肌張力障礙、姿勢異常、震顫都會完全消失。而長期服用左旋多巴無須增加劑量,且不會出現左旋多巴的運動併發症。1976年Segawa等首次描述該病,國外已有不少報導,近幾年已引起國內臨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目錄 |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病因
(1)該病半數呈散發性,半數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目前認為GTP環化水解酶的同工酶GCHⅠ缺乏導致多巴胺合成減少是DRD的主要病因(Nagatsu1998)。反應性肌張力不全常見於兒童期,女性多於男性。發病年齡一般在4-8歲,但可以早至嬰兒期,晚至成人期。嬰兒期起病者較少見,常被誤診為腦性癱瘓或痙攣性截癱,成人期起病者症状類似帕金森病。初始症状往往是馬蹄內翻足和由於下肢肌張力不全造成的步態異常。以後病情進行性加重,可以出現四肢僵硬,運動徐緩,面無表情。半數病人出現8-10Hz位置性、意向性震顫(不同於帕金森病的4-5Hz靜止性震顫),一般在成人期病情相對穩定。某些輕症病人僅在午後有行走困難和疲勞感,寫字握筆略久有書寫痙孿。體檢時在某些患兒可發現踝陣攣和巴彬斯基征陽性。75%患兒的肌張力不全有特徵性的晝間變化,即清晨剛起床時肌張力不全較輕,以後漸漸加重,黃昏時最為明顯。日間休息後可稍有改善,但活動、運動後加劇;
(2)國外學者發現,60%~70%的DRD患者出現GCHⅠ編碼區的基因突變位置在14q32.1。由於GCHⅠ是合成四氫生物喋呤的重要限速酶,而後者是兒茶酚胺生物合成的必需輔助因子因此黑質紋狀體系統多巴能神經元GCHⅠ的缺乏必然導致酪氨酸羥化酶合成減少最終致多巴胺水平降低有學者檢測DRD患者腦脊液中高香草酸及生物喋呤新喋呤含量,發現兩者水平均低於正常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檢查發現紋狀體18F-dopa攝取量正常,提示該病多巴脫羧酶及多巴胺受體是正常的故持續給予少量外源性多巴製劑可彌補多巴胺不足,緩解症状。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症状
(1)本病是原發性肌張力障礙的一種特殊類型,多於兒童期發病,女性多見,男∶女為1∶2-4。緩慢起病,通常首發於下肢,表現為上肢或下肢的肌張力障礙和異常姿勢或步態,步態表現為腿僵直、足屈曲或外翻,嚴重者可累及頸部。少數患者首發症狀可為震顫。肌張力障礙亦可合併運動遲緩、齒輪樣肌強直、姿勢反射障礙等帕金森症候群之表現。症状具有晝間波動,一般在早上或午後症状很輕微,運動後或晚間加重。此種現象隨年齡增大會變得不明顯,一般在起病後20年內病情進展明顯,20-30年趨於緩和,至40年病情幾乎穩定;
(2)兒童發病者,多以一側下肢肌張力異常為首發症状,患兒出現怪非同步態、下肢僵硬、步態不穩、馬蹄內翻足等。有時僅表現學走路較遲,易摔倒,隨病情發展,肌張力異常影響到其他肢體,甚至頭頸部及身體中軸,出現痙攣性斜頸、扭轉痙攣。患兒可有肢體震顫、肌強直及自動Babinske征陽性,語言及智能一般不受累。成人患者起病以肢體不自主震顫、僵硬感等類似帕金森症候群表現多見。患者行動遲緩,易疲勞,肢體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75%患者症状有晝夜波動性,晨起或休息後明顯減輕甚而消失,下午或勞累後症状加重;
(3)對小劑量左旋多巴有戲劇性和持久性反應是其顯著的臨床特徵。用藥後所有症状包括易疲勞、肌張力障礙、姿勢異常、震顫都會完全消失。而長期服用左旋多巴無須增加劑量,且不會出現左旋多巴的運動併發症。
兒童或成人起病多以原因不明的肢體肌張力異常、震顫、步態怪異等為首發症状,晨輕暮重為主要臨床特點,尤其有家族遺傳史者,應高度懷疑本病。若懷疑是該疾病,可給予口服小劑量多巴製劑,多數在1-3天症状緩解,若無效,可適當增加劑量到一定程度,仍無效,即可排除DRD的診斷。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診斷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檢查化驗
(1)腦脊液檢查
腦脊液DBH與健康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也有報導腦脊液高香草酸及生物喋呤含量降低;
(2)血清學檢查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家族的特發性肌張力障礙患者,血清多巴胺β-羥化酶(DBH)增高;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家族的病例,則血清DBH減低,而血清去甲腎上腺素(NA)升高;
(3)肌電圖檢查
肌電靜息電位出現規則或不規則多相波放電、肌肉收縮時,規則多相波發放。被動運動時,偶可引起持續緊張性反射;
(4)肝功能檢查
肝功能檢查正常,有鑒別診斷意義;
(5)其他檢查
血尿便常規,一般均正常。 腦電圖、誘發電位、顱腦CT、MRI及PET檢查等,均正常。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鑒別診斷
1.與肝豆狀核變性相鑒別
常伴肝臟損害及智力、精神異常,角膜可見K-F環。肝豆狀核變性具有角膜色素環、血清銅藍蛋白或(及)銅氧化酶顯著降低及血銅降低,尿銅增高等銅代謝異常的特徵;
2.與手足徐動症相鑒別
手足徐動症以局限於遠端肌肉蠕動樣緩慢的不自主運動為特徵,通常不侵犯近端肌肉,亦不產生持續性扭屈、攣縮等改變;
3.與舞蹈病相鑒別
舞蹈病表現為近端肌肉為主的粗大、快速、不規則的不自主運動,一般不產生軀幹扭轉樣特異姿勢;
4.對於已確定為肌張力障礙者,必須排除腦炎後、腦性癱瘓及特發性基底節鈣化等症状性肌張力障礙,方能診斷為特發性肌張力障礙。
(1)與腦性癱瘓相鑒別
常以肌張力異常增高及痙攣為主要特徵,但常伴智力低下、驚厥及情緒障礙,症状無波動性,對多巴製劑無反應;
(2)與少年型帕金森病相鑒別
極少發生在8歲以下兒童,PET檢查示18F-dopa攝取量下降,長期應用多巴製劑需逐漸增加劑量,且易出現異動、劑末惡化等副作用。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併發症
(1)長期服用左旋多巴無須增加劑量,且不會出現左旋多巴的運動併發症;
(2)流行性肌張力障礙的臨床表現以短暫出現的口、眼、舌、頸等肌為主,可累及四肢軀幹肌肉的肌張力障礙發作為特徵,發作呈轉頸、伸舌、兩眼向一側凝視或上翻以及四肢持續性伸展或屈曲姿勢,亦可出現快速抖動。通常每次發作約數分至數小時,每日~2次至十多次。發作後病人覺頭昏、頭痛、全身酸痛。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1)避免近親結婚,推行遺傳諮詢,對攜帶者進行基因檢測以及產前診斷,選擇性人工流產等防止患兒出生;
(2)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加強臨床護理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中醫治療
1.治療流行性肌張力障礙常用葛根湯治療有效,亦有並用氫溴酸東莨菪鹼0.3mg穴位或肌肉注射,療效迅速;
2.辨證分型治療
功能主治:大補氣血,柔筋舒絡。
方劑:人蔘養榮湯加木瓜、蟬衣、鈞藤、天麻之品。本方以當歸、熟地、白芍補血;人蔘、白朮、黃芪、甘草補氣;肉桂、姜棗溫脾和中;五味子、遠志寧心安神,再加木瓜、蟬衣、鉤藤、天麻舒筋緩痙。若拘急不解,可酌加全蠍、蜈蚣、僵蠶熄風定痙;
(2)氣血兩虧,寒邪外襲
功能主治:補氣養血、散寒舒絡。
方劑:補肝湯合葛根東加減。方中以當歸,川芎、地黃、白芍補血活血;以葛根、桂枝、麻黃表解寒邪;木瓜舒筋,甘草緩其急迫;棗仁、麥冬養心安神。若拘急屈曲而動風者可加全蠍、鉤藤、天麻熄風定驚;
方劑:虎潛丸加減。方中以知母、黃柏、龜板、地黃滋陰清火;白芍養肝柔筋,虎骨強壯筋骨;鎖陽功類蓯蓉,亦具有益精興陽,潤燥養筋之功;少佐乾薑、陳皮以理氣醒脾,促進中焦生化之機。若拘急強直甚者加全蠍、蜈蚣、鈞藤、木瓜以祛風舒筋解痙;久病畸形可加活血化瘀通絡之桃仁、紅花、赤芍、丹參、地龍、雞血藤等藥。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西醫治療
(1)對小劑量左旋多巴有戲劇性和持久性反應是其顯著的臨床特徵。約半數患者服藥當天即見效,起效時間一般不超過7天,用藥後所有症状包括易疲勞、肌張力障礙、姿勢異常、震顫都會完全消失。而長期服用左旋多巴無須增加劑量,且不會出現左旋多巴的運動併發症。因此,一旦懷疑此病,立即給藥,作為診斷性治療;
(2)左旋多巴或苄絲肼(美多巴),0.125~0.25g/d,分~3次服用。國內左旋多巴/苄絲肼(美多巴)用量一般為62.5~187.5mg/d。長期用藥補充其不足,治療中無需增大劑量,亦不會出現開關現象、藥效減低等副作用。
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吃什麼好?
食療方:木瓜菠蘿粥:取淨木瓜肉和淨菠蘿肉各50g,粳米l009。將粳米、木瓜肉、菠蘿肉,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共煮成粥。
油菜饒豆腐:取淨油菜葉250g,豆腐200g,精鹽、味精、蔥花、素油各適量。將油菜葉洗淨,豆腐切方丁,鍋內放油,燒熱放人蔥花煸炒,再放人油菜葉,炒出香味時加水燒沸,放入豆腐丁,稍燒,加入精鹽、味精,燒入味即可。
車厘子蜜膏:取車厘子500g,蜂蜜1000m9。將車厘子除去雜質洗淨,用白紗布絞出汁液,放入鍋內。將蜜放人車厘子汁液鍋內拌勻,置小火上煎熬至稠時離火,晾涼後裝壇備用。
患者可以多吃含鎂-、脂肪酸、維他命E及蛋白酶的食物,沒有特別禁忌。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情請諮詢醫生。
參看
關於「多巴反應性肌張力障礙」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