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菍根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地菍根 | 中藥圖典 |
地菍根 Dì Rěn Gēn |
|
---|---|
別名 | 地茄根、地稔根、火炭泡 |
功效作用 | 活血,止血,利濕,解毒。治痛經,產後腹痛,崩漏,白帶,痢疾,瘰癧,牙痛。 |
英文名 | root of Twelve stamen Melastoma |
始載於 | 《嶺南採藥錄》 |
毒性 | |
歸經 | 肺經、脾經、肝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甘、苦 |
《中藥大辭典》:地菍根
【出處】 《嶺南採藥錄》
【拼音名】 Dì Rěn Gēn
【別名】 地茄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地稔根(《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性味】 《閩東本草》:"性平,味微甘酸。"
【歸經】 《閩東本草》:"入肝,腎、脾、肺四經。"
【功效與作用】 活血,止血,利濕,解毒。治痛經,產後腹痛,崩漏,白帶,痢疾,瘰癧,牙痛。
②《嶺南採藥錄》:"治產後腹痛,赤白痢。"
③《閩東本草》:"能止血活血,解毒消疝。治痛經,崩帶,血痢,痔瘺,風疹,疝氣。"
④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澀腸止痢,舒筋活絡,補血安胎。治腸炎,菌痢;腰腿痛,風濕骨痛;孕婦貧血,胎動不安,月經過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
【附方】 ①治血崩:地惹根四錢,紅酒半斤,炖服。(《閩東本草》)
②治婦人白帶,經漏不止:地菍根五、六錢,用豬瘦肉二兩炖湯,以湯煎藥服。(《江西民間草藥》)
③治黃疸:鮮地菍根三兩,白茅根一兩,白糖一兩,甜酒一兩。先將地菍根、白茅根煎水,加白糖、甜酒沖服。(《湖南藥物志》)
④治痢疾:地茄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腎盂腎炎:地茄根二兩,淡竹葉塊根五錢,車前草三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⑧治小兒脫肛、疳積:地菍干根五至八錢,雞蛋一個。水炖服。(⑥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⑨治瘰癧:地菍根五、六錢,或全草雙倍量,用豬瘦肉二兩炖湯,以湯煎藥服。(《江西民間草藥》)
⑩治虛火牙痛:地菍根一至二兩。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⑾解木薯中毒,亦治毒蛇咬傷:地稔根杵爛,沖開水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地菍根
【出處】 出自《嶺南採藥錄》
【拼音名】 Dì Rěn Gēn
【英文名】 root of Twelve stamen Melastoma
【別名】 地茄根、地稔根、火炭泡
【來源】 藥材基源:野牡丹科植物地菍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採收和儲藏:8-12月採挖,洗淨,切碎,晒乾或鮮用。
【原形態】 矮小灌木,高10-30cm。莖匍匐上升,逐節生根,分枝多,披散,地上各部被糙伏毛。葉對生;葉柄長2-6mm;葉片堅紙質,卵形或橢圓形,長1-4cm,寬0.8-3cm,先端急尖,基部廣楔形,全緣或具密淺細鋸齒;基出脈3-5條。聚傘花序頂生,有花1-3朵,基部有葉狀總苞2;花梗2-10mm;花5數,花萼管長約5mm,被糙伏毛,毛基部膨大呈圓錐狀,有時2-3簇生,裂片披針形,長2-3mm,邊緣具刺毛狀緣毛,裂片間具1小裂片;花瓣淡紫色至紫紅色,鞭狀倒卵形,上部略偏斜,長1.2-2cm,寬1-1.5cm,先端有1束刺毛,被疏緣毛;雄蕊5長5短,長者藥隔基部延伸,彎曲,末端具2小瘤;短者藥隔不伸延,藥隔基部具2小瘤;子下位,先端具刺毛。蒴果壇狀球形,平截,近先端略縊縮,內質,不開裂,長7-9mm,直徑約7mm,宿存萼被糙伏毛。花期5-7月,果期7-9月。
【化學成份】 含酚類、鞣質、糖類、胺基酸。
【性味】 味苦;微甘;性平
【歸經】 歸肝;脾;肺經
【功效與作用】 活血;止血;利濕;解毒。主痛經;難產;產後腹痛;胞衣不下;崩漏;白帶;咳嗽;吐血;痢疾;黃疸;淋痛;久瘧;風濕痛;牙痛;瘰癧;疝氣;跌打勞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加倍);或搗汁。外用:適量,煎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勞損。
2.《嶺南採藥錄》:治產後腹痛,赤白痢。
3.《閩東本草》:能止血活血,解毒消疝。治痛經,崩帶,血痢,痔痿,風疹,疝氣。
4.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澀腸止痢,舒筋活絡,補血安胎。治腸炎,菌痢;腰腿痛,風濕骨痛;孕婦貧血,胎動不安,月經過多。
5.《福建中草藥》:補脾益氣。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地菍根」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