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學/腹股溝區
醫學電子書 >> 《人體解剖學》 >> 腹部 >> 腹前外側壁 >> 腹股溝區 |
人體解剖學 |
|
腹股溝區為腹下部外側的三角區,左右各一。上界為兩側髂前上棘的連線,下界為腹股溝韌帶,內側界為腹直肌外側緣。此區由於有精索或子宮圓韌帶通過致使腹壁肌肉留有裂隙。即腹內斜肌、腹橫肌的下緣內側部游離,不與腹股溝韌帶相連,而且腹外斜肌肌質部移行於腱膜,並生有裂隙,當人體站立時,此區比腹壁其它部分承受較大的壓力,所以是疝的好發部位。
1.層次
(一)皮膚
(二)淺筋膜 分為淺層的Comper氏筋膜和深層Scarpa氏筋膜兩層。
(三)腹外斜肌筋膜和腱膜(圖8-6)
圖8-6 腹外斜肌腱膜
腹外斜肌在此區移行為腱膜,下緣形成一條外側附著於髂前上棘,內側附著於恥骨結節的向後上方捲曲增厚的邊緣,叫做腹股溝韌帶inguinal ligament。在恥骨結節的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個三角形裂隙叫腹股溝管淺環superficial inguinal ring或皮下環。其內側腳附著於恥骨聯合,外側腳附著於恥骨結節。外側腳的部分纖維向內側翻轉,經內側腳的後方參與腹白線的構成,叫做反轉韌帶reflected ligament.。此外,腹股溝韌帶內側端一部分纖維向下後方反轉附著於恥骨梳,叫做腔隙韌帶lacunar ligament。覆於恥骨梳的筋膜叫恥骨梳韌帶(Cooper氏韌帶)。這些韌帶在疝修補術時具有重要意義。腹外斜肌筋膜覆於腹外斜肌腱膜表面,二者癒合甚緊密不易分離,但在皮下環處,可見其從兩腳之間跨過,並包被於精索的表面形成精索外筋膜。
(四)腹內斜肌和腹橫肌下部纖維(圖8-7)
腹內斜肌和腹橫肌下部纖維多互相愈著,尤其在下緣處難於分離,從髂前上棘和腹股溝韌帶外側部起始後呈拱形向下內側行,歷經精索的前方、上方跨過,移行為腱膜,叫做腹股溝鐮inguinal falx,經精索後方抵止於恥骨梳。所以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游離下緣,構成腹股溝管前壁的一部分、上壁以及後壁的一部分。部分纖維隨精索下降,形成包繞精索和睾丸的肌肉襻叫做提睾肌。
(五)腹橫筋膜
腹橫筋膜在腹股溝區較緻密,其內側部構成腹股溝管的後壁。在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約1.5厘米處,該筋膜呈漏斗狀突出包在精索表面叫做精索內筋膜。漏斗的上口即構成腹股溝管深環deep inguinal ring,位於腹壁下動脈的外側。
圖8-7 腹股溝區的韌帶
2.腹股溝管
腹股溝管inguinal canal是位於腹股溝韌帶內側半上方的肌肉裂隙,是胚胎時期睾丸或子宮圓韌帶下降時所遺留的通道。
(一)腹股溝管的管壁和開口
腹股溝管可以理解為具有典型的上、下、前、後四壁和內、外兩口的管形結構,居於腹股溝韌帶上方的內側半。腹外斜肌腱膜構成管的前壁及外口;外口即淺環或稱皮下環,是腹外斜肌腱膜在恥骨結節外上方的三角形裂隙。腹外斜肌腱膜下緣捲曲增厚的部分一腹股溝韌帶構成管的下壁;腹橫筋膜構成管的後壁和內口,內口即深環或叫腹環,位於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約一橫指處。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主要構成上壁,其外側份則加強由腹外斜肌腱膜構成的前壁,而其內側份一腹股溝鐮則加強由腹橫筋膜構成的後壁。
由於腹股溝管是斜行的肌肉和腱膜裂隙,所以當腹壓增加時管的前後壁則被壓扁而互相靠近。由於腹闊肌收縮,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下緣變得平直,從而使上壁向下壁(腹股溝韌帶)靠攏,管的口徑變小。同時,腹橫肌收縮帶動其深面的腹橫筋膜形成的深環向外上方移動,環口縮窄,使腹腔內容不致從腹股溝管疝出。但在腹肌發育薄弱伴有長期腹壓增加(如慢性咳嗽)時,則腹腔內容可經此薄弱區疝出。
(二)腹股溝管的內容
男性腹股溝管有精索通過,精索由輸精管、睾丸動脈、蔓狀靜脈叢和淋巴管、腹膜鞘突的殘餘部分等組成。在腹股溝管深處腹橫筋膜復於精索表面下降,稱為精索內筋膜;來自腹內斜肌和腹橫肌弓狀下緣的肌纖維也隨精索下降,形成包繞精索和睾丸的網狀細肌束,叫做提睾肌;當精索通過腹股溝管淺環的裂隙時,腹外斜肌筋膜又包在提睾肌的周圍形成精索外筋膜。輸精管在精索中位於精索動、靜脈的內後方。女性子宮圓韌帶出腹股溝管後即分散為纖維結構,止於恥骨結節和大陰唇的皮下組織。
(三)腹股溝管的成因(圖8-8)
在胚胎早期睾丸原基位於脊索的兩側,居於腹後壁腹膜和腹橫筋膜之間。由於腹膜囊向顱側推移,其尾側部分形成成對的鞘突,位於將來發育成陰囊的部位。睾丸尾側端生有胚性結締組織構成的睾丸引帶,隨鞘突下降直抵陰囊底部。隨著胚胎的生長睾丸引帶相對縮短而牽引睾丸逐漸向尾側移位。至胚胎第三個月時睾丸下降到髂窩內,七個月時下降到腹股溝管深環處。一般在出前降入陰囊內,此時鞘突形成鞘膜囊包被睾丸形成固有鞘膜的臟層(直接被覆於睾丸外膜的表面)和壁層,鞘突與腹膜囊相連接的部分則閉鎖成鞘韌帶。如在發生過程中由於某種因素的影響睾丸停留於腹後壁或下降的中途,稱為隱睾症。又如鞘突未閉,鞘膜囊腹膜腔相通致使腹膜腔內液體蓄積於鞘膜囊內而形成鞘膜積液,或腹腔內容物沿開放的鞘突疝出,形成先天性腹股溝斜疝。由於一般右側睾丸下降速度較左側者慢,鞘突閉合的時間也晚,故右側先天性斜疝多於左側。
圖8-8 睾丸下降過程
(四)腹股溝疝
腹股溝區由於先天性鞘膜和後天腹部肌肉組織發育薄弱等內因,加以腹壓增加等外因,使腹腔內容(如腸袢、大網膜等)經薄弱的腹壁疝出而構成腹股溝疝。其中經腹股溝三角直對腹股溝淺環疝出者叫腹股溝直疝。歷經腹股溝管深環、腹股溝管、腹股溝管淺環疝出者叫做腹股溝斜疝。其中疝入未閉鎖的鞘膜囊者,叫先天性斜疝。而鞘突已閉鎖,腹腔內容物經腹股溝管全程疝出者,叫後天性斜疝。
(五)腹股溝三角
腹股溝三角inguinal triangle 又叫海氏三角Hesselbach』s triangle。由腹壁下動脈、腹直肌外側緣和腹股溝韌帶圍成。三角的底(深面)是腹橫筋膜和腹股溝鐮,淺面正對腹股溝管淺環。肌肉發育薄弱的人腹直肌細窄,腹股溝三角擴大,當腹壓增加時易形成直疝。
參看
腹前外側壁層次 | 腹前外側壁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管 |
|
關於「人體解剖學/腹股溝區」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