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睾

(重定向自隐睾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隱睾(Undescended Testicles)是指男嬰出生後單側或雙側睾丸未降至陰囊而停留在其正常下降過程中的任何一處。也就是說陰囊內沒有睾丸或僅有一側有睾丸。一般情況下,隨著胎兒生長發育,睾丸自腹膜腰部開始下降,於胎兒後期降入陰囊,如果在下降過程中受到阻礙,就會形成隱睾。研究結果顯示,發生隱睾的機會是1—7%,其中單側隱睾患者多於雙側隱睾患者,尤以右側隱睾多見,隱睾有25%位於腹腔內,70%停留在腹股溝,約5%停留於陰囊上方或其它部位。隱睾容易發生惡變,應謹慎處理。

Bkg4g.jpg

目錄

臨床表現

睾丸長期停留在不正常的位置可引起不良後果:

1,睾丸萎縮:睾丸未下降至陰囊內,生後2年內還只有輕度的組織改變,在2~5歲以後就會引起睾丸發育不全萎縮。兩側隱睾可使90%的病人不育

2,惡性變:隱睾患者惡性變的危險較正常陰囊內睾丸大20~48倍;而腹腔內睾丸惡性變的危險較腹股溝睾丸大5倍。睾丸先天性缺陷以及睾丸處於不正常的位置、周圍溫度較高是隱睾發生惡性變的原因。

3,易外傷:睾丸位於陰囊內,活動度較大,外傷的機會較小。位於腹股溝的睾丸,當腹肌收縮時腹股溝管也收縮,其中的睾丸即受到擠壓。腹腔內睾丸也經常受腹壓改變的擠壓。

4,睾丸扭轉:隱睾之睾丸可能有睾丸引帶、提睾肌附著異常或睾丸鞘膜的附著異常,易於發生睾丸扭轉。

5,其他:隱睾患者大約65%有疝氣

6,空虛的陰囊可引起自卑感、精神苦悶、性情孤僻。 

併發症

隱睾與不孕症。隱睾由於組織病理學的改變,沒有正常的生精功能,隱睾的位置越高,在陰囊以上的位置時間越長,睾丸曲細精管的損害越大。Mengel經用普通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觀察,隱睾病人睾丸在2歲以前就有曲細精管和間質細胞病理學改變及明顯的生精損害。Hecker檢查正常成人及單側隱睾病人經睾丸固定術以後的精子濃度,前者明顯高於後者,表明單側隱睾病人有雙側隱睾損害。雙側隱睾病人未經治療,不孕症可達100%,如早期治療生生育力可達40%。而單側隱睾早期治療後生育力可達60%。病人在2歲以前進行治療有助於改進精原細胞的發育,增加精原細胞數量及以後的生精。單側和雙側隱睾病人儘管早期治療,成年以後生精能力仍低於正常。

隱睾與睾丸扭轉,由於隱睾病人睾丸與系帶之間常有發育異常,故易發生睾丸扭轉。進入青春期後由於睾丸體積增大發生機會更多。Rigter報告64%的成人隱睾扭轉是由於睾丸發生惡性變,以至睾丸重量及睾丸重力軸改變而發生。治療原則是睾丸固定術或者需要時做睾丸切除術。

檢查

隱睾患者常因陰囊空虛、內無睾丸來就診。也有以"疝"為主訴而就診者,或因雙側隱睾、婚後不育而來作檢查的。診斷一般不困維。但對於摸不到睾丸的隱睾與無睾丸的鑒別應予重視,因為後者不需要手術。

如果病人染色體為XY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升高,血清睾丸酮(T)降低,而且睾丸酮的水平對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刺激無反應,則為雙側睾丸缺如(即無睾丸),不需要手術探查。

對於單側睾丸缺如術前難以確診,激素試驗是正常的。生殖腺靜脈造影腹腔鏡檢查、B超、CT掃描對診斷可能有幫助,必要時仍需手術探查。  

治療

一歲內的睾丸有可能自行下降至正常,無需任何治療。若一歲以後睾丸仍未下降,可短期使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周肌肉注射2次,每次500U,總劑量為5000-10000U。如果2歲以前睾丸仍未下降,應採用睾丸固定術將睾丸拉下,若睾丸萎縮,又不能被拉下並且放入陰囊,而對側睾丸正常,可將沒有下降的睾丸切除,健康一側可支撐激素分泌作用。雙側腹腔隱睾不能下降複位者,可採用顯微外科技術,做睾丸自體移植術。

預防

男孩子的父母應認真檢查孩子的陰囊,一般在陰囊兩側都能模到花生粒大小的睾丸,摸時有實物感。如果陰囊空虛,不能摸及睾丸,或只有一個,應立即去醫院診治。目前認為,2歲以後可進行隱睾手術處理,最遲不能超過10歲,否則就可能影響精子的功能。

一旦發現孩子是隱睾,必須立即到正規醫院的專科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和手術治,療但不管何種治療方法都必須在孩子兩歲內進行,因為超過2歲患兒的睾丸組織就會發生病理變化。  

參看

參考文獻

第8版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健康問答網關於隱睾的相關提問

關於「隱睾」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