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馬草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醉馬草 | 中藥圖典 |
醉馬草 Zuì Mǎ Cǎo |
|
---|---|
別名 | 馬絆腸、斷腸草、醉馬豆、勺草 |
功效作用 | 麻醉,鎮靜,止痛。治關節痛,牙痛,神經衰弱,皮膚瘙癢。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
藥味 |
種中文名:醉馬草
種別名 :藥草
種拉丁名: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 Keng
屬中文名:芨芨草屬
屬拉丁名:Achnatherum
科中文名:禾本科
中國植物志:9(3):326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節下貼生微毛。葉片較硬,卷折。圓錐花序緊縮近穗狀;小穗灰綠色,成熟後變為褐銅色或帶紫色;芒長約1cm,中部以下稍扭轉。穎果圓柱形。花期夏秋季。
地理分布: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區。
生 境:
多生於高海拔草原上。
毒 性:
全草有毒,馬、騾採食鮮草達體重1%,在30—60分鐘後即可出現中毒症状,口吐白沫、精神沉鬱、食慾減退、頭耳下垂、行走搖晃、酒醉狀,有閉蠓⑿鑰癖⒅豕簟⑵鷂圓話玻惺鋇溝夭黃穡駛杷矗奶涌臁⒑粑倨取Q現刂卸鏡穆砘褂信⒊惱汀⒏雇礎⒈淺鮁凹斃暈賦ρ椎戎⒆碵11,12],芒刺刺入皮膚和口腔粘膜可發生紅腫、血斑、硬結或小潰瘍,刺傷角膜可致失明[A-11]。
醉馬草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植物形態】小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20~30餘厘米。多分枝,直立或平鋪,被硬毛。托葉矩圓狀卵形,基部連合,與葉柄分離,被稀毛;單數羽狀複葉,小葉9~13,矩圓形,長7~18毫米,寬2~6毫米,先端漸尖,有突尖,基部圓,上面無毛,下面有疏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稀疏;總花梗長5~9厘米,通常較葉長;花萼筒狀,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疏生長柔毛,萼齒條形;花冠紫色,長約7毫米,旗瓣倒卵形,頂端近截形,淺凹或有細尖,龍骨瓣長約5毫米,先端有喙;子房、花柱都無毛。莢果下垂,長橢圓形,膨脹,頂端有一彎喙,長1~1.7厘米,寬約4~7毫米,密生長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於沙漠地區的河流灘地、湖盆、草灘及鹽演化土壤上。分布內蒙古、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山西等地。
【採集】春季開花前採收。
【功用主治】麻醉,鎮靜,止痛。治關節痛,牙痛,神經衰弱,皮膚瘙癢。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鮮品1~2錢)。外用:揉爛塞患牙或煎水含漱。
【宜忌】本品有毒,服用宜慎。
【選方】①治關節痛:醉馬草一錢五分,北五加皮二錢,地枸葉三錢。水煎服。
②治牙痛:醉馬草一錢五分。水煎含漱,漱後吐出;或取根少許揉爛咬在患牙處,勿咽下。
③治神經衰弱:鮮醉馬草二錢。水煎服。
④治皮膚瘙癢:醉馬草適量。水煎外洗。
醉馬草又稱為瘋草,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在阿拉善的草原、戈壁,甚至賀蘭山脈,最近幾年由於乾旱的原因,醉馬草開始瘋長。羊和馬吃了這種草以後就開始像人醉酒一樣瘋瘋癲癲,然後抽搐死亡,2004年上半年阿左旗北部烏力吉、銀根、圖克木、巴音洪格日等蘇木發生特別嚴重的瘋草中毒情況,69735頭(只)牲畜中毒,2180多頭(只)牲畜中毒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54萬餘元。而吉蘭太、敖龍布拉格等19個蘇木(鎮)31個嘎查442個畜群每年因採食瘋草中毒牲畜達20萬頭(只),每年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300多萬元。
醉馬草真正的學名是小花棘豆和變異黃芪,其有毒成分是吲哚茲定生物鹼-苦馬豆素。國際研究表明,苦馬豆素是一種嶄新的抗癌藥物,它具有殺傷腫瘤細胞作用,具有免疫調節的雙向作用,能夠刺激骨髓細胞的增殖。由於苦馬豆素對腫瘤細胞的轉移抑制和免疫激活的雙重作用,在國內已經應用到防治人類癌症的ii期試驗階段,根據測定每公斤小花棘豆或變異黃芪可提煉出6mg苦馬豆素,每mg價格為200美元。
醉馬草雖屬於有毒植物,卻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使用新疫苗免疫動物,就可使動物安全地利用瘋草,從而改變目前化學防除及人工挖除瘋草造成的環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場退化現象。目前,政府已經開始主張對挖除的毒草晾乾回收,合理利用。
|
關於「醉馬草」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