芨芨草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芨芨草
Jī Jī Cǎo
芨芨草
別名 枳機草、席箕草、枳芨草
功效作用 清熱利尿。主尿路感染尿閉
英文名 Stem of Lovely Achnatherum
始載於 內蒙古中草藥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芨芨草(學名:Achnatherum splendens)是高大多年生密叢禾草,莖直立,堅硬。鬚根粗壯,根徑為2-3毫米,入土深達80—150厘米,根幅在160—200厘米,其上有白色毛狀外菌根。喜生於地下水埋深1.5米左右的鹽鹼灘沙質土壤上,在低洼河谷、干河床、湖邊,河岸等地,為中等品質飼草,對於中國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區,解決大牲畜冬春飼草具有一定作用,終年為各種牲畜所採食,但時間和程度不一。駱駝、牛喜食,其次馬、羊。在春季,夏初嫩莖為牛、羊喜食,夏季莖葉粗老,駱駝喜食,馬次之,牛、羊下食。霜凍後的莖葉各種家畜均採食。

目錄

形態特徵

Bkdcl.jpg

多年生密叢生草本。植株具粗而堅韌外被沙套的鬚根。稈直立,堅硬,內具白色的髓,高50-250cm,徑3-5mm,節多聚於基部,具2-3節,平滑無毛,基部宿存枯萎的黃褐色葉鞘。葉鞘無毛,具膜質邊緣;葉舌三角形或尖披針形,長5-10(15)mm;葉片縱卷,質堅韌,長30-60cm,寬5-6mm,上面脈紋突起,微粗糙,下面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長(15-)30-60cm,開花時呈金字塔形開展,主軸平滑;或具角棱而微粗糙,分枝細弱

芨芨草(圖3)

,2-6枚簇生,平展斜向上升,長8-17cm,基部裸露;小穗長4.5-7mm(除芒)灰綠色,基部帶紫色,成熟後變成草黃色;穎膜質,披針形,頂端尖或銳尖,第1穎長4-5mm,具1脈,第2穎。第3穎長6-7mm,具3脈;外種長4-5mm,厚紙質,頂端具2微齒,背部密被柔毛,具5脈,基部鈍圓,具柔毛,長約0.5mm,芒自外種間抽出,直立或微彎,粗糙,不扭轉,具2脈而無脊,脈間具柔毛;花藥長2.5-3.5mm,先端具毫毛。花、果期6-9月引。  

生長特性

芨芨草(圖4)

芨芨草為無性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芨芨草返青後,生長速度快,冬季枯枝保存良好,

芨芨草(圖5)

特別是根部可殘留一年甚至幾年,可使芨芨草草場一年四季牧用。芨芨草具有廣泛生態可塑性,在較低濕的鹼性平原以至高達5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從乾草原帶一直到荒漠區,均有芨芨草草甸分布,但它不進入林緣草甸。在複雜的生境條件下;可組成有各種伴生種的草地類型,它是鹽化草甸的重要建群種。根系強大,耐旱;耐鹽鹼、適應粘土以至沙壤土。芨芨草的分布與地下水位較高、輕度鹽漬化土壤有關,地下水位低或鹽漬化嚴重的地區不宜生長。芨芨草可為牧區尋找水源,打井的指示植物。芨芨草灘在荒漠化草原和乾旱草原區,為主要的冬春營地。總蓋度可達35—50%,在100平方米內可有35叢左右。  

飼用價值

芨芨草(圖7)

芨芨草為中等品質飼草,對於中國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區,解決大牲畜冬春飼草具有一定作用,終年為各種牲畜所採食,但時間和程度不一。駱駝、牛喜食,其次馬、羊。在春季,夏初嫩莖為牛、羊喜食,夏季莖葉粗老,駱駝喜食,馬次之,牛、羊下食。霜凍後的莖葉各種家畜均採食。但在生長旺期仍殘存著枯枝,故降低可食性,也給機械收穫帶來困難。芨芨草生長高大,為冬春季牲畜避風臥息的草叢地,當冬季矮草被雪覆蓋,家畜缺少可飼牧草的情況下,芨芨草便是主要飼草。因此,牧民習慣以芨芨草多的地方作為冬營地或冬春營地。大面積的芨芨草灘為較好的割草地,割後再生草亦可放牧家畜。開花始期刈割,可作為青貯原料。產草量各地

芨芨草(圖8)

有顯著差異,據測定,在騰格里沙漠湖盆低洼地,畝產乾草65—135公斤,在鄂爾多斯地區,一般畝產200公斤左右。就飼用而言,芨芨草質量不高,主要是與它的莖葉粗糙且韌性較大有關,家畜採食困難。白質和胡蘿卜素含量較豐富,拔節至開花以後這些成分逐漸降低,而粗纖維含量增加。適口性下降。在拔節期間,芨芨草粗蛋白質的品質較好,必需胺基酸含量高(表1—2),大約與紫苜蓿的乾草不相上下。因此,芨芨草作為放牧或割草利用時,應在抽穗、開花前期進行。  

地理分布

1.全世界芨芨草屬共有23種1變種,分為5個組。本文對它們進行了系統介紹。

芨芨草(圖9)

2.屬的地理分布,最北為北緯62°(羽茅、毛穎芨芨草),最南為北緯26°(林陰芨芨草)。就海拔而論,分布最低的海拔記錄為120m(雀麥芨芨草),分布最高的海拔記錄為4600m(干生芨芨草和藏芨芨草)。

3.本文討論了芨芨草屬5個組(芨芨草組,鈍基草組,直芒草組,新芨芨草組,擬芨芨草組)的系統位置,和每個組包括的種類及5個組的分布格局。

4.根據塔赫他間世界植物區系區劃,統計了每個區的種數,明顯看出伊朗-土蘭區種類(18/24)是第一位,東亞區(14/24)居第二位。中國有17種,橫斷山脈地區、華北地區和唐古特地區種數最豐富(10種和9種)。

5.研究結果表明:(A)從種的分布格局分析可見,橫斷山脈地區北部、唐古特地區東部和華北地區西部的交匯地是芨芨草屬分布中心。(B)根據芨芨草屬形態特徵演化趨勢分析和地史學資料推測橫斷山脈地區北部是芨芨草屬的起源地。(C)有三條路線向外散布:a)從橫斷山脈地區向西沿喜馬拉雅山脈,經克什米爾地區抵達地中海和中歐;b)從橫斷山脈向西北經祁連山、天山、塔里木盆地西側山地,抵吉爾吉斯伊塞克湖;c)由橫斷山脈向東北經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北和東北,抵達西伯利亞。

在我國北方分布很廣,從東部高寒草甸草原到西部的荒漠區,以及青藏高原東部高寒草原區均有分布,如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北部、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四川西部、西藏高原東部等,在國外,芨芨草分布於亞洲中部和北部,如蒙古、俄羅斯等。  

植物栽培

芨芨草(圖10)

生物學特性 芨芨草適應性強,耐旱、耐寒。耐鹽鹼。對土壤要求不嚴,荒山、陡崖均可栽種。

栽培技術 用播種和分株繁殖法。播種繁殖:春播和秋播均可,秋播於9月下旬來種,隨采隨播;春播於5月上旬進行。播後覆土約2cm。分株繁殖:3-4月或9-10月,將老珠挖起,分成數叢,按行殊距20cm×15cm開窩,栽前剪去莖稈和葉,栽後蓋上。

田間管理 出苗後及時拔除雜草,並結合除草進行間苗。一般不行追肥。性味  

藥用價值

甘;淡;平藥材基源

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的莖、根或種子。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莖15-30g;種子,10-15g。  

關於「芨芨草」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