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胎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走馬胎 | 中藥圖典 |
走馬胎 Zǒu Mǎ Tāi |
|
---|---|
別名 | 血楓、山鼠、山豬藥、走馬風、大發藥、九絲馬、馬路 |
功效作用 | 祛風濕;活血止痛;化毒生肌。主風濕痹痛;產後血瘀;癰疽潰瘍;跌打腫痛 |
英文名 | |
始載於 | 《生草藥性備要》 |
毒性 | |
歸經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中文名稱】走馬胎
【來源】本品為紫金牛科植物走馬胎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的乾燥根。
【出處】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第二冊
【原植物】走馬胎為常綠、直立灌木,通常高1~3米;根粗壯,外皮黃棕色,內皮黃色。葉通常集生於枝頂,互生,紙質,闊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0~45厘米,寬8~20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而成一短柄,邊緣有整齊的細鋸齒,背面通常紫紅色,有時淡綠色。春夏開花。圓錐花序頂生,長20~30厘米;花白色或淡紫紅色;萼5裂,裂片近三角形,長約1.5毫米;花冠5深裂,裂片卵狀長圓形,長3~4毫米;雄蕊5枚,著生於花冠裂片的基部並與其對生;子房上位,花柱線形。果球形,成熟時紅色,具細長的柄。 多生於山谷、溪旁的林下潮濕處。分布於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
【採收加工】全年可采,以秋季采者質佳。挖取根部,除去鬚根及泥土,洗淨,晒乾。
【藥材性狀】本品呈圓柱形,有分枝,多彎曲,常結節狀或念珠狀腫脹,長20~50厘米或過之,直徑2~4厘米,腫脹處更粗壯,灰褐色或棕褐色,有明顯的皺縮橫紋;皮部可剝離,略厚,用刀刮開皮層,可見血紅色小點;質堅硬,難折斷,斷面不平坦,木質部發達,帶粉質,白色或微帶紅,射線清晰,放射狀排列,髓部小,淡紅色。氣無,味微苦。以根條粗壯、有膨大結節、表面橫皺紋明顯、斷面白色帶粉性、射線清晰者為佳。
【性味和功用】辛、苦,溫。祛風活血,強壯筋骨,散瘀消腫。用於風濕關節痛,筋骨疼痛,跌打腫痛,產後風癱,半身不遂,慢性潰瘍。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患處。
【功用】祛風活血,強壯筋骨,散瘀消腫。用於風濕關節痛,筋骨疼痛,跌打腫痛,產後風癱,半身不遂,慢性潰瘍。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患處。
【選方】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走馬胎根二兩,大羅傘、小羅傘各三兩,五指牛奶、土牛膝各四兩。浸好酒三斤,三天可用。每日早晚各服二兩。兼用藥酒外擦患處。(《廣西中草藥》)
走馬胎.中藥材.版本一
【別名】血楓、山鼠、山豬藥、走馬風
【來源】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大葉紫金牛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以根葉或全株入藥。秋季採挖根、全株,洗淨切片晒乾。夏季采葉,晒乾。
【性味歸經】苦、微辛,溫。
【功能主治】祛風呼吸,消腫止痛。根: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跌打腫痛;葉:外用治扭傷,癰癤腫毒,慢性潰瘍。
【用法用量】根0.3~1兩;根、葉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用干葉研粉撒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走馬胎.中藥材.版本二
【出處】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拼音名】Zǒu Mǎ Tāi
【別名】大發藥、走馬風、山鼠、血楓、九絲馬、馬路、山豬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走馬胎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A.Pseu-doverticillata Merr.」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洗淨,鮮用,或切片晒乾。
【原形態】大灌木,高約1-3m。具粗厚的匍匐根莖;莖粗壯,通常無分枝,幼嫩部分被微柔毛。葉通常簇生於莖頂端;葉柄長2-4cm,具波狀狹翅;葉片膜質,橢圓形至倒卵狀披針形,長25-48cm,寬9-17cm,先端鈍急尖或近漸監,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邊緣具密齧蝕狀細齒,齒具小尖頭,背面葉脈上被細微柔毛,具疏眼點,以近邊緣較多,不成邊緣脈。由多個亞傘形花序組成的大型金字塔狀或總狀圓錐花序,長20-35cm,寬約10cm或更寬,每亞傘形花序有花9-15朵;花梗長1-1.5cm;萼片狹三角狀卵形或披外形,長1.5-2mm,被疏微柔毛,具腺點,緣毛不明顯;花瓣白色或粉紅色,卵形,長4-5mm,具疏腺點;雄蕊為花瓣長的2/3,花藥卵形;雌蕊與花瓣幾等長,子房被微柔毛。果球形,直徑約6mm,紅色,具縱脅,多少具腺點。花期4-6月,有時2-3月,果期11-12月,有時2-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300m以下的山林下陰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呈不規則圓柱形,略呈串珠狀膨大,長短不一,直徑1.5-4cm。表面灰褐色或帶暗紫色,具縱溝紋,習稱蛤蟆皮皺紋,皮部易剝落,厚約2mm。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麵皮部淡紅色,有紫紅色小點,木部黃白色,可見細密放射狀菊花紋。商品常切成斜片,厚約2mm。氣微,味淡,略辛。
相以質干硬、色紅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由數列栓細胞組成。皮層寬廣,細胞類圓形,排列疏鬆;內皮層細胞凱氏帶明顯。韌皮部狹窄,初生木質部6原型。
【性味】苦;微辛;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濕;活血止痛;化毒生肌。主風濕痹痛;產後血瘀;癰疽潰瘍;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性備要》:祛風痰,除酒病。治走馬風。
2.《本草綱目拾遺》:研粉敷癰疽,長肌化毒,收口。
3.《本草求原》:壯筋骨,已勞倦。
4.《嶺南採藥錄》:理跌打傷,止痛,治四肢疼痛,俱水煎服。
5.《陸川本草》:祛風濕。治風濕骨痛,風癱鶴膝。
【摘錄】《中華本草》
|
關於「走馬胎」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