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養治病/骨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自我調養巧治病》 >> 骨傷外科疾病 >> 骨折
自我調養巧治病

自我調養巧治病目錄

骨折即由於外力的作用破壞了骨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導致骨骼部分或完全斷裂。骨折可因直接暴力而致,又可因間接暴力如槓桿暴力、扭轉暴力或縱向傳導暴力而致;筋肉急驟地收縮或牽拉、骨骼長期受到震動或變形也會導致骨折。此外,外力作用於人體,還可因年齡、健康狀況(如老年人易患骨質疏鬆症等)、解剖部位、結構、受傷姿勢、骨骼是否有原發內在病變等因素的差異,產生不同類型的損傷。臨床表現為有明確的受傷史,局部疼痛、腫脹功能障礙壓痛明顯,可有縱軸叩擊痛。腫脹嚴重時,可有張力性水泡和血泡。骨折移位可表現為肢體或軀幹畸形,骨折斷端互相觸碰可有骨擦感或骨擦音。肢體無關節部位可見反常活動。多數患者有發熱全身症状,嚴重者可見休克。為明確診斷,可藉助X線診斷明確骨折部位、骨折類型及有關病理變化等。此外,骨折後還可出現各種全身或局部的併發症,如外傷性休克感染內臟損傷、重要動脈損傷缺血性肌攣縮脊髓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脂肪栓塞墜積性肺炎褥瘡尿道感染結石、損傷性骨化創傷關節炎等,必須及時診斷,妥善治療。

(一)飲食調養法

(1)早期(1~2周)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炖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2)中期(2~4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3)後期(5周以上)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亦可選用白木耳(黑木耳亦可)120克,焙乾研末,每次用30克,加適量香油調糊,好酒送下,每日2次。

(二)藥物調養法

1.早期:局部腫脹,疼痛明顯,皮膚有青紫色瘀斑

當歸尾12克,地鱉蟲6克,乳香3克,沒藥3克,丹參6克,自然銅(醋煅)12克,骨碎補12克,澤蘭葉6克,元胡6克,蘇木10克,續斷10克,桃仁12克,桑枝4克。每日劑,水煎分2次服。

或用成藥七厘散0.2克/次,每日2次;或三七傷藥片每次片,每日3次。

2.中期:局部腫脹漸消,疼痛明顯減輕,淤腫未散盡,骨骺尚未連接。

桃仁、杭芍生地、當歸、紅花、川芎各10克,每日劑,水煎分2次服。

3.後期:骨骺已連接。可服健步虎潛丸,或六味地黃丸八珍丸,每次丸,每日3次。

(三)熏洗調養法

局部熏洗多用於骨折後期,折除固定後。可從下列諸方中選一方煎水熏洗:

(1)羌活6克,獨活6克,防風9克,續斷12克,荊芥6克,當歸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紅花6克,枳殼6克。

(2)伸筋草秦艽鉤藤、當歸、獨活、海桐皮各9克,絡石藤10克,紅花6克,乳香、沒藥各9克。

(3)透骨草500克,與白酒少許共炒至微黃,加水煎煮6~8小時,再與45%酒精(或好白酒)配成酊劑,每次用50毫升淋洗傷口,每日~3次。本方可用於骨折初期。

(四)貼敷調養法

(1)早期可用七厘散適量,米酒調糊,薄薄塗於患處。每日換藥1次。

(2)中期可用五靈脂30克,白及30克,乳香、沒藥各9克,共研細末,麻油調糊,外敷患處。

或用降香荔枝核等分,研粉混勻,以75%酒精調糊外敷患處。

(五)藥酒調養法

(1)川芎灑:川芎30克,白酒500毫升。將川芎於酒內浸泡7天後可飲用。每次~20毫升,連服7~10天為1療程。

(2)另方三七酒、骨碎補酒,即以三七或骨碎補易川芎,用法同(1)。

(六)按摩調養法

首先是按摩整復。通過手法,使移位的骨骼恢復原位。術者和助手對患者全身情況及骨折診斷須有充分了解。然後麻醉止痛,使傷肢處於適當位置,即可進行手法操作。骨折複位的手法可歸納為拔伸、捺正、屈伸、旋轉、折頂、分骨、合骨、搖晃、推拿等,對具體的骨折情況應採用不同手法,且必須「以子求母」,即以遠端對近端為複位原則。施行手法時應輕重適度。對某些特殊部位骨折,整復時應注意避免損傷血管神經等。

在骨折部位腫脹尚不能活動時,可由家人輔助或自我按摩骨折部和遠端,以助消散瘀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解除腫脹和粘連,但不可使骨折移位和加重局部損傷,手法宜輕。中期在按摩同時應注意活動關節,防止關節囊廢用性萎縮肌腱粘連。動作宜輕緩,幅度由小到大。後期則應以功能鍛煉為主,內容參見本節「體育調養法」。

(七)體育調養法

骨折的體育調養是治療骨折,促進康復的一個重要方面。必須充分發揮患者主觀能動性,但也須按一定方法循序漸進,否則也可以引起不良後果。

(1)骨折早期。容易發生再次移位,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使患肢肌肉舒張、收縮的反覆活動。如前臂骨折時,可作輕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動,上臂僅作肌肉舒縮活動,而肘、腕關節不活動。原則上骨折部上、下關節暫不活動。從而既達到促進患肢血循環而消腫的目的,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又避免骨折再次移位。

(2)骨折中期,骨折端已纖維連接,且正逐漸形放骨痂,骨折部日趨穩定。此期除繼續進行患肢肌肉舒縮活動外,患肢應在醫護人員、家人幫助下逐步活動上、下關節。動作應緩慢,活動範圍應由小到大,至接近臨床癒合時應增加活動次數,加大運動幅度和力量。例如股骨骨折,在小夾板固定及持續牽引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撐臂、抬臀及伸屈髖、膝等活動。

(3)骨的後期:骨折臨床癒合後,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加強患肢關節的主要功能活動鍛煉,使各關節能迅速恢復正常活動範圍。

參看

32 坐骨神經痛 | 肩周炎 32
關於「自我調養治病/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