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下痢
A+醫學百科 >> 腹痛下痢 |
目錄 |
腹痛下痢的原因
家中常見引起腹痛的疾病有:
(2) 小腸及結腸疾病,常見的有腸梗阻、闌尾炎、腸炎、痢疾、腸道寄生蟲病。
(6) 胸部臟器引起腹痛,如大葉性肺炎早期,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常誤診為腹腔臟器病變。
(8) 全身疾病引起的腹痛,如糖尿病。
腹痛腹瀉的原因之腹瀉
日常生活中,腹瀉的主要原因有:
(1)腸道炎症:腸道炎症所引起的腹瀉可分為感染性炎症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類:
①感染性炎症性腹瀉:為最常見的一類腹瀉,常見於: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等。
②非感染性腹瀉:如炎症性腸病(包括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和克隆病)等均可有腹瀉。
(2)腫瘤:腸道腫瘤,如結腸癌以及直腸癌等,導致腸粘膜的浸潤、糜爛和潰瘍等病變,均可引起腹瀉;胃泌素瘤、類癌以及胰性霍亂等,則由於產生大量的胃腸肽類物質而引起腹瀉。
(3) 吸收障礙:小腸粘膜受損,如小兒乳糜病等,均可引起營養物質的吸收障礙而引起腹瀉。
(4)食物中毒:如葡萄球菌腸毒素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海豚中毒以及肉毒中毒等。
(5)化學品中毒:如砷、汞、磷及酒精等中毒。
(6)藥物作用:如降壓藥等都能引起腹瀉。
(7)腸變態反應性疾病:因對乳品及魚蝦等食物過敏,引起腸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導致腹瀉。
腹痛腹瀉可能是一種綜合病症,但日常生活中需要分別對待,患者應謹慎和注意。
腹痛下痢的診斷
腹痛下痢的鑒別診斷
病因:慢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反覆性、多發性以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為發病部位。症状為左下腹疼、腹瀉、里急後重、時便下沾液、便秘或泄瀉交替性發生、時好時壞,纏綿下斷、反覆發作。
一、過敏因素
過敏性病變,受個體差異影響。主要是腸道性過敏,也時有累及皮膚。有些人對魚類、蝦、蟹、牛乳等高蛋白食物產生過敏,這些都是異體蛋白進入人體時所產生大量組織胺物質,引發過敏性反應。過敏性反應,是受致敏物質刺激,自身免疫引起反應,釋放出自衛物質而激發大量免疫細胞凝聚、均結集在消化道粘膜表面,從而引起粘膜表面水腫充血及滲液等炎症發生。過敏性反應是隨著人類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個體的差異,是消化過敏的主要因素。
二、感染因素
感染,在結腸炎病因中是主要病因之一。雖然在糞便中未能檢致病菌 、病毒或真菌。每當發病時,使用抗生素則有不同程度控病情和治療效果,這說明抗生素具有抑制大腸桿菌及其它致病菌,可減低臨床症状,一般認為都與感染有關。人類是雜食性的,當吃了不結或變質的食物,往往會發生腸道病變,是占結腸炎病因多數。
三、自身免疫
隨著社會發展,醫學的進步,免疫學的快速成長,有很多不明病因的都以探明。目前,免疫疾的發病率高,治療困難,已引起重視。因此,慢性結腸炎在常規治療是下難以治癒的。
在病理學檢查中發現與自身免疫有關的:
體液免疫血液中,一般都可發現抗結腸炎抗體(IGM)存在,其抗原是結腸上皮細胞內的脂多糖,從而使細胞毒細胞殺死結腸的上皮細胞,形成了局部或整片創傷,容易引起繼發性感染,發生炎症。所以,在患者糞便中,常可發現大量上皮細胞脫落,也說明這個原因。
(2)細胞免疫
在人體免疫系統中,細胞免疫為人體主要免疫,其中有"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慢性結腸炎的發生,往往可引起大量淋巴細胞結集於腸素周邊的淋巴結內,對抗發生腸系感染及腸道粘膜損傷的病毒(有報導為腸病毒感染)。而中性粒細胞則針對細菌性感染起到免疫作用,在長時間炎症作用下,可引起免疫細胞增強功擊力,互相殺滅,將正常細胞破壞,導致炎症加重,是長期炎症不愈原因之一。
臨床表現:慢性結腸炎起病緩慢,可持續不緩解或活動與靜止交替呈慢性反應。患者可出現便秘或 泄瀉症状,有排便次數增多、排便困難,便下大量粘液或帶血,時有里急後重現象,伴隨左 下腹疼痛,呈隱隱作痛,體重下降,消瘦,精神不振。在常規治療用藥後症状可得到緩解,症状減輕,停藥後容易複發。
病因:到當前為止仍然不十分明了,不過多數認為與食物或遺傳有關。最近十多年來,從各方面的研究,證明酸性食品的攝入是癌症的元凶,癌症是酸性體質之一的代表。在食物方面,肉類、蛋白質、脂肪的攝取量提高很多,大腸直腸有明顯增加的趨勢,三十幾歲就患直腸癌的病人也不少。
臨床表現: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在胃腸道惡性腫瘤中僅次於胃癌,多數認為直腸癌的發生與食物或遺傳有關。
直腸癌發病年齡多在30~60歲間,男多於女,如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預後較佳。目前病因不明確,與直腸息肉、慢性炎症及遺傳因素有關。根據病理改變可分為浸潤型、潰瘍型和菜花型。其轉移途徑為直接蔓延、淋巴轉移、血行轉移及腹腔種植。目前,它已在癌症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了,所以飲食和生活方式,是癌症的禍根。由於成因和症状的相似,直腸癌通常和結腸癌被一同提及。
1.便血 為直腸癌常見的症状之一。發病初期50%的病例有便血,開始出血量少,見於糞便表面,合併感染後為濃血便。
3.全身惡病質 癌腫晚期,病人出現食慾減退、消瘦、乏力、貧血、黃疸、腹水等。
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膿血便、里急後重、便秘、腹瀉等
大便逐漸變細晚期則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惡液質
直腸指檢:是碩導診斷直腸癌的必要檢查步驟約80%的直腸癌患者於就診時可通過自然直腸指檢被發現可觸及質硬凹凸不平包塊;晚期可觸及腸腔狹窄包塊固定指套見含糞的污濁膿血
直腸鏡檢:可窺見腫瘤大小形狀部位並可直接取介入組織作病檢
梗阻症状 為直腸被癌腫梗阻,有排便困難、糞少便閉、伴腹痛、腹脹。甚者可見腸型並有腸鳴亢強等。
直腸癌是大腸癌的一個分類,現在直腸癌的發病率在不斷的上升。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比較重視直腸癌的晚期症状,因為很多當發現的時候都是到了直腸癌的中晚期。但是即使這樣很多人還是對直腸癌的晚期症状很模糊經常進行諮詢,直腸癌主要的發病年齡在於40以上的中年男士,在早期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有粘液和膿血便但是這些情況往往被誤診為痢疾,腸炎等,出現誤診、漏診,導致病情進一步的發展,使便血的症状不斷的加重,等到了診斷出是直腸癌晚期症状時,已經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間
腹部疼痛且有腹瀉。
腹痛下痢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功能:溫中澀腸。
主治:下痢腹痛便膿血,日久不愈,所下膿血色暗不鮮,腹痛喜溫喜按,舌淡白。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
此方摘自《傷寒論》
煮肝丸
組成: 雄豬肝1具(用米醋3升,煮醋盡為度),白礬(燒研)2兩,柴胡(去苗)2兩,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透)1兩,乾薑(炮裂)1兩,黃連(去須)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主治: 冷勞。腹痛下痢,面色萎黃,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溫酒送下,晚食後再服,如不飲酒,生薑鹽湯送下,重者不過3劑。
製備方法: 上9味,搗羅8味為末。以醋煮豬肝極爛,入白面5匙相和,煎三、五沸,入諸藥末一處,和搗為丸,如綠豆大,焙乾。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參看
關於「腹痛下痢」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