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蕨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腎蕨 | 中藥圖典 |
腎蕨 Shèn Jué |
|
---|---|
別名 | 圓羊齒、蜈蚣草、篦子草、石黃皮、天鵝抱蛋、石蛋果、蛇蛋參、鳳凰蛋、獁騮卵、鳳凰草、圓蕨、蜈蚣蕨、水檳榔、冰果草、梳篦草、飛天蜈蚣、金雞孵蛋、神仙對坐草、石上丸、鳳凰蕨、何汗蕨、金雞尾、夭鵝抱蛋、蕨薯、落地珍珠、馬騮卵、涼水時、麻雀蛋、鳳凰卵、石窩蛋、貓蛋果、雉雞蛋、圓牙齒、芒蛋、狗睾丸、雉雞尾、烏腳蕨、狗核蓮 |
功效作用 | 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治黃疸,淋濁,小便澀痛,痢疾,疝氣,乳癰,瘰癧,燙傷,刀傷。 |
英文名 | Tuberous Sword Fern,Tuberous Sword Fern Rhizome, Herb of Tuberous Sword Fern |
始載於 | 《廣西藥植圖志》 |
毒性 | 無毒 |
歸經 | 胃經、小腸經、肝經、腎經 |
藥性 | 平 |
藥味 | 辛、苦 |
腎蕨是一種常見的蕨類植物。
目錄 |
形態特徵
腎蕨為中型地生或附生蕨,株高一般30-60厘米。地下具根狀莖,包括短而直立的莖、匍匐匐莖和球形塊莖三種。直立 直立莖的主軸向四周伸長形成匍匐莖,從匍匐莖的短枝上又形成許多塊莖,小葉便從塊莖上長出,形成小苗。腎蕨沒有真正的根系,只有從主軸和根狀莖上長出的不定根。地 部(即從根莖上長的葉)呈簇生披針形,葉長30-70厘米、寬3-5厘米,一回羽狀複葉,羽片40-80對。初生的小複葉呈抱拳狀,具有銀白色的茸毛,展開後茸毛消失,成熟的葉片革質光滑。羽狀複葉主脈明顯而居中,側脈對稱地伸向兩側。孢子囊群生於小葉片各級側脈的上側小脈頂端,囊群腎形。
生物學特性
腎蕨常地生和附生於溪邊林下的石縫中和樹榦上。喜溫暖潮潤和半陰環境。生長適溫3~9月為16~24℃,9月至翌年3月為13~16℃。冬季溫度不低干8℃,但短時間能耐0℃低溫。也能耐30℃以上高溫。腎蕨喜濕潤土壤和較高的空氣濕度。春、秋季需充足澆水,保持盆土不幹,但澆水不宜太多,否則葉片易枯黃脫落。夏季除澆水外,每天還需噴水數次,特別懸掛栽培需空氣濕度更大些,否則空氣乾燥,羽狀小葉易發生卷邊、焦枯現象。腎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較低的光照,切忌陽光直射。規模性栽培應設遮陽網,以50%~60%遮光率為合適。
生長特性
腎蕨的生態習性是喜溫暖濕潤,不耐強光。
腎蕨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可通過多種途徑繁殖,但最常用的是分株繁殖。分株一般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將生長茂密的老株從花盆中脫出來,除去大部分培養土;把鐵絲狀匍匐莖分切成幾份,使每份帶有一定數量的葉叢和不定根;將莖段分栽於裝有配製好培養土的盆中,添足培養土,並壓實;澆足水,放於陰濕處,以後保持盆土濕潤。夏秋季也可分株,但更須注意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腎蕨地下的球形塊莖也可以發育成幼小的植株。當小苗長至10厘米左右時也可分栽於盆中保持一定的溫濕度即可成為新植株。此外,還可採用孢子繁殖。但注意孢子的採收時期,一般在腎形囊蓋還沒有脫落而孢子已變黑時採集孢子進行播種。
腎蕨適宜生長於富含腐殖質、滲透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疏鬆土壤,所以盆栽時常用1份腐葉土或泥炭土、1份河沙土和1份蛭石或珍珠岩配製成基質;亦可用2份腐葉土和1份河沙土混合使用。同時,在培養土中加少量骨粉、蛋殼粉等鈣質養分,更有利於腎蕨生長。腎蕨喜明亮的散射光,但也能耐較低的光照,可放置於室內北窗邊栽培。它喜溫暖,但對溫度的適應能力很強,從10-35 都能良好生長。它喜濕潤,要求較高的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因為腎蕨根為不定根,吸水、保水能力較差,又加上地上部有叢生茂密的羽狀複葉,所以它不耐旱,必須及時供給水分,否則乾燥過久易造成葉片枯黃脫落;空氣濕度一般要求50%-60%以上。春夏季盆土要始終保持濕潤,但又不能積水;尤其秋末到冬季應節制澆水,以保持盆土不幹 為度。在生長季,一般每月施腐熟液肥1-2次,以保證其正常的旺盛生長。
腎蕨是目前國內外廣泛應用的觀賞蕨類。它栽培窬容易、生長健壯,粗放管理就能達到很好的觀賞裝飾效果。它株形直立叢生,複葉深裂奇特,葉色濃綠且四季常青,形態自然瀟洒,廣泛地應用於客廳、辦公室和臥室的美化布置,尤其用作吊盆式栽培更是別有情趣,可用來填補室內空間。在窗邊和明亮的房間內可長久地栽培觀賞。腎蕨的許多栽培種因其觀賞性優良都得到人們認可,其中由高大腎蕨變異而來的波斯頓蕨極適於盆栽及垂吊栽培,是室內裝飾極理想的材料,流行於世界各地。它葉片較大、葉色淡綠且具光澤,葉片展開後下垂,十分優雅,豐滿的株形富有生氣和美感。
地理分布
腎蕨原產於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的福建、廣東、台灣、廣西、雲南、浙江等南方諸省區都有野生分布,常見於溪邊林中或岩石縫內或附生於樹木上,野外多成片分布。
栽培技術
1.栽植 春季開始生長前進行栽植或翻盆換土。盆栽土壤以疏鬆、透氣、透水性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對其生長最為有利。可用腐殖土或泥炭土,加1/3珍珠岩和少量細沙混合的培養土為宜。腎蕨莖葉生長較快,每年都要換盆,並清除枯葉、老葉和斷葉。對生長過密的埴株要及時疏除,以利通風透光。
2.溫度與光照 腎蕨屬耐陰性較強的植物,對陽光十分敏感,夏季陽光暴晒會使葉片焦黃。長江以北地區春、夏、秋三季要適當遮陰,冬季溫室內不遮光,應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適宜溫度白天在25℃以上,晚上15-18℃,這樣的溫度有利於生長。冬季搬進室內,溫度保持在12℃以上,最低不低於5℃,可安全越冬。但也能耐短時間-2℃的低溫。
3.澆水與施肥 夏季高溫季節要多澆水和葉面噴水,使周圍環境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但澆水不宜過多,更不能把植株浸泡在水中,以免葉片發黃脫落。同樣,也不能缺水,乾燥時間太長容易造成羽狀小葉發生卷邊焦枯。冬季控制澆水,盆土以不幹不澆為宜。生長季節每月施1-2次稀薄的液肥為好,並多施氮肥。冬季停止施肥。
【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孢子和組培繁殖。
繁殖與栽培: 腎蕨多為盆栽,通常以分株繁殖為主,多於春季結合翻盆進行分株繁殖,分割母株後,每盆栽植2叢-3叢匍匐枝為宜。新翻盆植株澆足水後,置於陰處,保持濕潤,待根基上萌發出新葉時再移置半陰處養護。此外,也可用孢子繁殖,將成熟的腎蕨孢子均勻地撒在消過毒的泥炭或腐葉土表面,不用覆土,經常噴霧,以保持土面濕潤,60天左右即可長出孢子體(新的植株)。 腎蕨的栽培管理比較粗放,對土壤要求不嚴,喜肥沃疏鬆的微酸性土壤。夏季須置於庇蔭處養護,每日早晚噴霧數次,以增加空氣濕度,保持濕潤、通風良好的環境;冬季須使室內保持15℃左右,方能繼續生長,在提高室內溫度的同時,須注意保持適當的濕度,空氣過於乾燥,易造成小葉捲曲、焦枯等,澆水過多,易引起葉片枯黃脫落。在生長期間每15天左右施1次稀薄的熟餅肥,每30天左右向葉面噴施1次硫酸亞鐵,使植株葉色翠綠,旺盛生長。
藥用價值
【別名】圓羊齒、蜈蚣草、篦子草、石黃皮、天鵝抱蛋、石蛋果、蛇蛋參、鳳凰蛋、獁騮卵
【來源】骨碎補科腎蕨屬植物腎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 (L.) Presl,以全草或塊莖入藥。全年可采,洗淨晒乾或鮮用。
【性味歸經】甘、淡,微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寧肺止咳,軟堅消積。用於感冒發熱,咳嗽,肺結核咯血,痢疾,急性腸炎,小兒疳積,中毒性消化不良,泌尿系感染;外用治乳腺炎,淋巴結炎。
【用法用量】塊莖或全草0.5~1兩;外用適量,鮮塊莖或全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腎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inn.) Trimen)
【別名】蜈蚣草
【秦仁昌分類系統】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真蕨亞門 Filicophytina
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龍骨目 Polypodiales
腎蕨科 Nephrolepidaceae
腎蕨屬
多年生常綠草本觀葉植物
有真根
|
關於「腎蕨」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