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黑變病
A+醫學百科 >> 結腸黑變病 |
結腸黑變病(melanosiscoli,MC)是指結腸固有膜內巨噬細胞含有脂褐素物質的一種黏膜色素沉著性病變,是一種少見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以往國外報導較多,國內報導較少。近年來,隨著便秘發病率的增加和電子腸鏡的廣泛應用,在中國人群中的檢出率有逐漸上升趨勢。我院在2002年4月至2004年ll月4800例電子結腸鏡檢查中檢出MC46例,檢出率9.6‰。為提高臨床醫師對MC的認識,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報告如下。
目錄 |
病例
一般資料:本組46例患者經電子腸鏡檢查和病理檢查確診為MC。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齡35~7O歲,平均56.5歲,35~45歲5例,46~65歲20例,60歲以上21例。臨床表現:便秘30例,便秘與腹瀉交替5例,大便帶血ll例。26例便秘患者有服用果導片、麻仁軟膠囊、排毒養顏膠囊,5例服用保腎丸,其餘患者偶爾服用瀉藥,用藥時間為3個月至4年。
MC的診斷標準
①內鏡下結腸黏膜呈黑色、棕色或暗灰色,邊緣和早期病變為黃色或粉紅色,呈虎皮紋狀、檳榔切面樣或斑片狀。
②組織學檢查為固有膜內有大量含黑色素的大單核細胞浸潤及黑色索沉著,腸壁其他層次正常。
便秘的診斷標準
12個月中至少有12周連續或間斷出現以下2項或2項以上症状:
①1/4以上時間有排便時費力;②1/4以上時間糞便呈團塊或硬結;③1/4以上時問有排便不盡感;④1/4以上時間排便時肛門阻塞感或肛門直腸梗阻;③1/4以上時間有排便需用手法協助;⑥1/4以上時間每周排便<3次。
檢查方法
本病臨床無特異性症状和體征,診斷主要依靠腸鏡及病理學檢查。對習慣性便秘、腹瀉、便血和長期服用瀉劑的患者,應定期進行腸鏡檢查,並應警惕結腸黑變病及腸癌和息肉惡變。目前認為,MC的發生機制可能與細胞凋亡機制有關。治療上要糾正不良排便習慣,定時排便,多食纖維素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減少便秘的發生,同時多飲溫鹽水,改善睡眠,穩定情緒,少用蒽醌類瀉劑。停藥6個月以上腸道色素可逐漸消失。
25%硫酸鎂口服清腸,使用Pentex電子結腸鏡進行檢查,全部檢查者均插鏡至末端迴腸。仔細觀察各腸段黏膜,於病變處取活檢,將標本置於福爾馬林液中送病理檢查。
(1)內鏡檢查分類:內鏡下病變部位呈局限或瀰漫分布在結腸,其中全結腸40例,右半結腸及橫結腸4例,左半結腸2例。伴有結腸息肉10例,病理為腺瘤。
(2)病理學檢查:病理顯示腸固有膜水腫,巨噬細胞內含有大量色素顆粒,散在或成簇出現,黑色素染色陽性。
討論
MC與瀉劑的關係
Billiard在1825年首先描述了結腸黏膜黑色素沉著現象,1857年Virchow將其命名為MC,1928年Bartle提出了MC的發生與患者服用蒽醌類藥物有關。他可累及整個結腸,包括闌尾,但不累及迴腸,其屍檢發現率約為0.25%~5.3%。便秘後長期濫用口服瀉藥是目前公認的引起MC的主要原因,其中蒽醌類藥物的致病作用已基本達成共識,這類藥物導致MC的機制是:各種刺激因索誘導結腸上皮細胞凋亡,使結腸表面細胞受損,產生的凋亡細胞小體和細胞碎片被增多的固有膜巨噬細胞吞噬,經消化後的殘餘物移行至黏膜的固有層,形成脂褐索或其他色素,隨著劑量增加,巨噬細胞不斷聚集,最終形成典型的MC。我院的資料表明30例便秘患者其中26例有服用瀉劑史,支持以上觀點。因此,在預防時應盡量避免使用蒽酣類瀉藥,已用者應逐漸停止使用,必要時可加用全胃腸動力藥。
MC與性別、年齡的關係
據文獻報導,多數作者認為MC與年齡有密切的內在關係,且好發於中、老年人。國內張琴等認為,MC在不同年齡組的檢出率也不同,60歲以上佔64.6%。說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MC發病率有隨著年齡增加而明顯地呈上升趨勢,同時特別要注意中、老年便秘患者;應針對病因,積極治療,盡量少用蒽醌類藥,以防止MC的發生。同時我們也發現由於人們對於便秘的知識比較匱乏,不去正規的醫院接受治療,而是盲目的服用各種所謂的清腸藥,也會導致MC的發生。
MC與腸癌和結腸息肉的關係
MC患者易伴發癌和息肉,國內外文獻報導,大腸癌切除標本4.8%~5.9%伴有MC,或黑變病結腸息肉合併癌變。資料顯示:46例中有10例伴腺瘤,提示兩者或許存在某種聯繫,其有無因果關係目前國內外沒有定論。但MC常伴發腺瘤是共同看法,長期反覆刺激可能使其發生癌變。因此,在發現MC的同時也要警惕腸癌的存在,應進行定期腸鏡檢查隨訪。
MC有關的其他因素
儘管長期使用瀉藥在MC的形成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然而並非所有的MC患者都與應用瀉藥有關。國外Darrell等曾報導25例炎症性腸病患者中合併MC,其中潰瘍性結腸炎18例。18例中有15例(83.3%)的患者未服用瀉藥提示潰瘍性結腸炎可能是瀉藥之外的另一導致色索沉著的原因。另外國內祁小鳴報導8例慢性腹瀉患者合併MC,故慢性腹瀉是否為發病因素也應引起我們的關注。
常見人群
結腸黑變最常見於兩類人群
第一,近年來不少年輕女性為了追求美容效果,或者盲目減肥,長時間服用含有大黃類物質的膠囊,這些膠囊中含有一種叫做蒽醌環的成分,可以增強巨噬細胞的活性及傾化性,且可損害腸黏膜上皮細胞,尤其是對隱窩部位上皮細胞的損害。使上皮細胞變性,細胞核固縮,最後上皮細胞壞死脫落,壞死脫落的上皮細胞一部分進入腸腔隨糞便排出,還有部分退行性變的結腸上皮細胞,其膜性結構及崩解產物形成所謂脫落小體陷入黏膜固有層,被巨噬細胞吞噬形成脂褐素,而形成黑變病。
另一種人群就是習慣性便秘的患者,經常服用通便茶或者有類似作用的藥物,也會導致黑色素的沉積,形成病變。不過,已發生結腸黑變病的患者也不必驚慌,因為黑變病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長時間黑色素沉積的結果,並且黑變病在停止服用這類藥物之後可以逐漸消退。
因此,建議女性朋友們科學減肥和美容,便秘患者除了定量吃一些醫生開出的通便藥物之外,可以多食用粗纖維食物,通過改善飲食習慣達到通便的效果,另外,平時注意多運動,這也對通便有很好的作用。
結腸黑變病的飲食療法
(1)蜂蜜甘蔗汁:蜂蜜,甘蔗汁各l杯,拌勻,每日早晚空腹飲.適用於熱秘.
(2)黃芪玉竹煲兔肉:黃芪,玉竹各30克,兔肉適量,加水煮熟,鹽調味服食.適用於氣虛便秘.
(3)首烏紅棗粥:何首烏30克,紅棗10枚,冰糖適量,粳米60克先將何首烏水煎取藥汁,再與紅棗,粳米共煮煮粥,粥成人冰糖,溶化後服食.適用於血虛便燥.
(4)芝麻核桃粉:黑芝麻,核桃仁各等份,炒熟,研成細末,裝於瓶內.每日1次,每次30克,加蜂蜜適量,溫水調服.適用於陽虛冷秘.
(5)雞薯羹:鮮白毛雞矢藤15克~30克,白芯番薯200克(切細),煎水,加適量片糖服用.
(6)黃芪筍魚湯:黃芪10克~20克,党參15克~30克,黑芝麻12克~24克(布裹),玉竹15克~30克, 陳皮5克,筍殼魚100克~150克,煲湯.適用魚氣虛便燥,津液不足之便秘.
(7)將橘皮洗淨:切細絲,加白糖,蜂蜜適量,煮沸,冷卻,每次湯匙,每日服3次,可治便秘,經常喝點蜂蜜水,也可解除便秘之苦.
(8)雪耳大棗湯:雪耳10克,大棗15枚,冰糖適量,隔水炖1小時後服食.適用於便結難解,頭暈心悸,面色黃蒼白者.
結腸變黑是什麼原因?
結腸變黑是什麼原因?肛腸專家介紹說,通俗的來說,結腸變黑就是大腸的黏膜變黑了,這是一種黏膜色素沉著性病變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疾病。但是,由於黑變的腸黏膜比正常的黏膜容易發生腺瘤性息肉和癌變。所以,結腸變黑也是被當做是癌變前的症状,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結腸變黑是什麼原因?肛腸專家介紹說結腸變黑的發病習慣與習慣性便秘後長期使用瀉劑有著直接關係。同時,由於人們對於便秘的問題缺乏很多足夠的重視,很少到醫院尋求診治,而更多的患者是選擇盲目的使用各種排毒、清腸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大多數都含有瀉劑,長期使用,就形成了結腸變黑。
肛腸專家介紹說,對於清腸最好的方法就是有個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排便習慣。在飲食上要多吃粗纖維的食物,這樣能促進腸道蠕動。增加腸道的有益菌群也是調節腸道功能的一個好方法,市場上出售的含雙歧桿菌的飲料可適當攝取。低聚糖也能夠促進腸道有益菌群的生長,含低聚糖較為豐富的食品有:大豆及其製品,大蒜、蔥頭等也都含有低聚糖。另外,清晨一杯淡鹽水,睡前順時針按摩腹部,也都可以促進腸蠕動,有助於排便。對於較頑固的便秘,應尋求胃腸專科醫生的幫助,檢查分析引起便秘的原因,以求對症治療,在達到便秘治療目的的同時,避免引發其他副作用。
最後,肛腸專家還提醒說,已經出現了結腸變黑的情況患者也不要過於的緊張。正確的辦法就是要停止服用瀉劑,回歸正常良好的清腸方法,並且要到專業的肛腸醫院尋求幫助,使結腸黏膜黑色素素沉著將不再加深,也可能逐漸消退直至恢復正常,從而避免或減少進一步的病變發展。
健康問答網關於結腸黑變病的相關提問
關於「結腸黑變病」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