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細胞減少

(重定向自粒细胞减少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白細胞根據形態差異可分為顆粒和無顆粒兩大類,無顆粒的白細胞有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兩種。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無顆粒白細胞包括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絕大部分的粒細胞是中性粒細胞。

目錄

粒細胞減少的原因

血液中性白(粒)細胞數降低,常使病人對細菌和真菌感染易感性增高.

粒細胞減少的診斷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是血循環池中性多形核細胞(PMN)絕對值<1.5×109 /L(兒童期),或<1.0×109 /L(嬰兒期)時所出現的一組症候群。一般當pmN<1×109 /L時機體易感性增高;PMN<0.5×109 /L易患嚴重感染性疾病,稱粒細胞缺乏症;PMN<0.1×109 /L則可導致致死性感染。按其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獲得性兩類,前者多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後者多為藥物、理化因素及感染所誘發,小兒所見病例多屬此類。

粒細胞減少的鑒別診斷

1.升高

見於變態反應疾病哮喘蕁麻疹支氣管麴黴病過敏(嗜酸性粒細胞達8%-29%)、濕疹]、某些藥物反應(青黴素鏈黴素紅霉素阿片等)、寄生蟲病結節性動脈周圍炎和Voisins症候群皮膚病、惡性血液病和新生物疾患(結節病何杰金氏病原發性紅細胞增多症肝癌卵巢癌髓樣白血病)、射線、苯、猩紅熱早期(嗜酸性粒細胞8%-20%)、甲狀腺機能亢進心內膜炎心肌病

甲狀腺機能低下;尿中出現乳糖葡萄糖半乳糖戊糖糖尿病;慢性鼻竇炎;流感;腎病症候群;獲得性溶血性貧血;著色性蕁麻疹;何杰金氏病;結核;天花;粘液性水腫;應激(外傷電休克發燒);急性感染和光照均易見嗜鹼性粒細胞的升高;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則明顯升高。

2.減少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見於傷寒瘧疾急性期、糖尿病酸中毒、腎上腎功能亢進,Surrenales和應激狀態。

[嗜酸性粒細胞的增高一般與變態反應(如:哮喘、蕁麻疹)和寄生蟲感染有關。一些皮膚病如濕疹和血液病也可以引起,與傳染病也有關,總之單純一個嗜酸性粒細胞增高不能診斷疾病。]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是血循環池中性多形核細胞(PMN)絕對值<1.5×109 /L(兒童期),或<1.0×109 /L(嬰兒期)時所出現的一組症候群。一般當pmN<1×109 /L時機體易感性增高;PMN<0.5×109 /L易患嚴重感染性疾病,稱粒細胞缺乏症;PMN<0.1×109 /L則可導致致死性感染。按其原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獲得性兩類,前者多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後者多為藥物、理化因素及感染所誘發,小兒所見病例多屬此類。

粒細胞減少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西醫藥治療

1.去除病因 停止使用接觸可疑的藥物及其他理化因素積極控制感染,治療原發病

2.一般治療 注意隔離

加強口腔皮膚護理對極度虛弱或嚴重感染者可輸新鮮血或濃縮白細胞懸液(每次u≈1.5×1010 白細胞或200ml全血濃縮的白細胞)

3.防治繼發感染 可酌用丙種球蛋白聚肌胞,一旦發熱或發現感染灶應儘早按病原診斷和藥敏情況給予抗感染治療 抗生素青黴素 頭孢噻肟鈉 丁胺卡那黴素 抗真菌藥如氟康唑 抗病毒藥如病毒唑 干擾素等。

參看

關於「粒細胞減少」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