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防己
A+醫學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漢中防己 | 中藥圖典 |
漢中防己 Hàn Zhōnɡ Fánɡ Jǐ |
|
---|---|
別名 | 青木香、防己、青木香香、解離、木防己、解燕、石解 |
功效作用 | 祛風除濕。用於水腫、小便不利、風濕痹痛。 |
英文名 | Radix Aristolochiae Heterophyllae |
始載於 | 《神農本草經》 |
毒性 | |
歸經 | 脾經、腎經、膀胱經 |
藥性 | 寒 |
藥味 | 辛、苦 |
《全國中草藥彙編》:漢中防己
【拼音名】 Hàn Zhōnɡ Fánɡ Jǐ
【別名】 青木香
【來源】 馬兜鈴科馬兜鈴屬植物異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emsl.的根。春秋采,洗淨晒乾。
【性味】 苦、辛,寒。
【功效與作用】 利濕消腫,祛風止痛,降血壓。用於小便不利,水腫,風濕關節疼痛,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 1~3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漢中防己
【拼音名】 Hàn Zhōnɡ Fánɡ Jǐ
【英文名】 Radix Aristolochiae Heterophyllae
【別名】 防己、青木香香
【來源】 為馬兜鈴科植物異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emsl.的根。春、秋季挖根,颳去外皮,晒乾。
【原形態】 纏繞藤本。莖幼時密被棕褐色絨毛。葉互生,心形或卵狀心形,先端鈍或短尖,上面綠色,下麵灰綠色,均被白色柔毛;葉柄細長。花單生於葉腋,花梗密被灰棕色柔毛,中部有一心形苞片;花被黃色,外被長硬毛,中部收縮而彎曲,先端3裂,灰紫色;雄蕊6,貼生於花柱體周圍;子房下位。蒴果長圓柱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於山坡灌叢中。主產陝西。
【性狀】 根圓柱形而彎曲,長8~15cm,直徑2~3cm。表面淺棕黃色,殘留的栓皮灰褐色,較平坦。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粉性。味苦澀,鮮品具有特異香氣。
【性味】 性寒,味苦。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漢中防己
【出處】 防己始載於《本經》。《本經》謂其"一名解離。"《別錄》稱:"文如車輻理解者良。生漢中川穀,二、八月采根,陰乾。"《吳普本草》曰:"木防己一名解離......如葛莖,蔓延如芄,白根,外黃似桔梗,內黑文如車輻解。二月、八月、十月采根。"李當之所述,與此基本相似。可知,我國漢魏以前所使用的防己,又名木防己,產漢中,用根,具有內有黑紋如車幅解的特徵。至唐代,《新修本草》云:"防己本出漢中者,作車幅解,黃實
【拼音名】 Hàn Zhōnɡ Fánɡ Jǐ
【別名】 防己、解離、木防己、解燕、石解。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異葉馬兜鈴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f.heterophylla(Hemsl.)S.M.Hwang[A.heterophylla Hemsl.]
採收和儲藏:秋季采根,洗淨,切段,粗者縱切兩瓣,晒乾。
【原形態】 異葉馬兜鈴 木質纏繞藤本,長約2-3m。莖多分枝,幼枝密生淡褐色短茸毛,老枝疏生短柔毛,有淺縱溝;芽小,密生褐色柔毛,葉卵圓形或卵狀心形,長3-8cm,寬2-7cm,先端鈍或短尖,基部心形,兩側耳狀下垂,全緣,上面綠色,密被茸毛,下麵灰綠色,密被褐色絨毛。花單生葉腋;花梗長3-4cm,中部以下包圍一長寬各約lcm的圓形苞片;花被管煙斗狀,黃色,外被細硬毛,內面無毛,中部以上彎曲處膨大,長約2.5cm,緣部灰紫色,3裂,裂片寬卵形,近平展;雄蕊幾無花絲,貼生於花柱體上;花柱肉質,先端6裂;子房柱狀,外密被褐色硬毛。蒴果長圓狀圓柱形,長4-7cm,室間開裂。種子三角狀卵圓形,腹面具凹溝,臍部有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疏林中和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疏林中和山坡灌叢中。
【性狀】 1.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略彎曲,長4-15cm,直徑1.5-3cm,栓皮多已除去,顯淺棕黃色,殘存的栓皮灰褐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粉性,皮部較厚,木部可見放射狀車輻紋,從中央向外作二歧或三歧分叉。氣微弱,味苦澀。
2.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殘留木栓層為10-20列扁平多角形細胞,棕褐色,排列不整齊。皮層為30-50餘列薄壁細胞,外側細胞多切向延長。韌皮部散有石細胞,形狀不規則。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纖維眾多。射線寬3-20餘列細胞,呈輻射狀。髓部薄壁細胞類圓形。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簇晶。
【化學成份】 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尿囊素(allantoin),馬兜鈴酸(aristolochicacid)A和木蘭花鹼(magnoflorine)。
【鑒別】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20ml,加熱迴流20分鐘,濾過。濾液作供試溶液,另取馬兜鈴酸0.4mg,加甲醇2ml,溶解後製成對照品溶液。取上述兩溶液備10m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庚烷-氯仿-醋酸(6:6:28: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於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與對照品色譜,在相同位置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炮製】 除去雜質,稍浸,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置乾燥處,防霉,防蛀。
【性味】 苦;辛;寒
【功效與作用】 祛風止痛;清熱利水。主風濕關節疼痛;濕熱肢體疼痛;水腫;小便不利;腳氣濕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
【注意】 本品性味苦寒,不宜過量服用,以免損傷胃氣。食欲不振,體弱陰虛患者慎服。孕婦禁服。《本草述鉤元》:"大苦大寒能傷胃,凡胃虛陰虛腎虛,小水不利及胎前產後,血虛,雖有下焦濕熱慎毋用之,誤則為害非細。"
【備註】 漢中防己在古代為防己之一種。而歷代本草所述防己的品種及其功效主治常混雜難分。因此,有關漢中防己的部分本草文獻以及臨床應用、附方等內容,可參見防己科防己條。
【摘錄】 《中華本草》
|
關於「漢中防己」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