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時頸背部瀰漫性劇痛
A+醫學百科 >> 晨起時頸背部瀰漫性劇痛 |
慢性勞損性頸背部筋膜纖維織炎的患者多主訴頸背部(有時包括胸背部)瀰漫性疼痛,以雙肩內側及頸胸交界處為明顯,其特點是晨起時劇痛,活動數分鐘或半小時後即緩解,但至傍晚時似乎因活動過多而疼痛復又出現,且休息後又好轉,此與肥大性脊柱炎相似。
目錄 |
晨起時頸背部瀰漫性劇痛的原因
引起本病的發病機制較為複雜,與多種因素有關,現選擇其中常見的列述如下。
1.寒冷:為諸原因中最為多見的。患者因曾於寒冷地面、風口等處睡眠,或是在某一寒冷地區停留較久,而又無足夠防寒衣物而發病 尤以深秋、冬季及早春為多見。由於寒冷,特別是在睡眠時,如果頸肩部長時間暴露在外,或受寒風吹襲,則首先引起頸背部血循環改變,包括血管收縮、缺血、淤血及水腫等 以致局部纖維滲出,形成纖維織炎。因這種原因發病者對氣候改變十分敏感,尤其是在季節變換時。
2.潮濕:為本病另一多見的原因,尤其與寒冷並存時更易發病 在空氣潮濕的環境中,不僅精神情緒受到影響,且由於皮膚代謝功能失調(尤其是排汗功能) 以致皮下及筋膜處血循環易因血流減緩而發生微血管的充血、淤血、滲出增加,並形成纖維織炎的又一機轉。當然,與大氣壓的高低亦有關係
3.慢性損傷及不良體位:除各種較嚴重的損傷引起頸背部筋膜、肌肉等纖維化改變致使末梢神經受卡壓出現症状外,臨床上多見的是由於各種慢性勞損性因素,尤其是屈頸位時(包括高枕) 不僅引起椎間隙內壓升高,且可引起頸背部軟組織的高張力狀態,漸而出現微小的撕裂樣損傷。這種「內源性損傷」最終將因纖維樣組織增多,並隨著其後期的收縮作用,致使局部的毛細血管及末梢神經受擠壓而出現症状。這種損傷與職業關係較大,多見於頸背部里前屈位工作者,如機關辦公人員、製圖人員、設計人員 會計、流水線操作工人及紡織工人等。
4.其他因素:包括某些病毒的感染、風濕病的變態反應對頸背筋膜的影響等。均表明頸背筋膜可受多種因素影響而出現無菌性炎症狀態。更進一步的病因學尚有待今後繼續探索。
晨起時頸背部瀰漫性劇痛的診斷
臨床表現:
1.瀰漫性疼痛:患者多主訴頸背部(有時包括胸背部)瀰漫性疼痛,以雙肩內側及頸胸交界處為明顯 其特點是晨起時劇痛,活動數分鐘或半小時後即緩解,但至傍晚時似乎因活動過多而疼痛復又出現,且休息後又好轉,此與肥大性脊柱炎相似。
2.多有誘發因素:患者發病多有明確的誘發因素。其中以受涼、受潮及過累為多見,且其既往病史中多有類似情況。
3.點狀壓痛及皮下結節:患者多能用手指明確指出其痛點(一點或數點);壓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該痛點處所分布的神經纖維末梢傳導,反射性地出現該處鄰近部位痛感。皮膚較薄者,尚可在痛點處深部觸及結節樣硬塊,大小多在5mm×5mm以下,有時亦可觸及直徑1cm左右的「脂肪瘤」樣結節(多伴有放射痛)。
4.雙上肢活動受牽感:由於筋膜纖維織炎致使深部的肌肉舒縮活動受限,當向上或向前抬舉上肢時,患者有受牽拉的僵硬感。尤以寒冷季節為明顯 。
診斷:
1.病史:多有風寒 潮濕或慢性勞損史。
3.X線平片:可顯示頸椎生理曲線消失,尤其是在發作期,但無其他特異性所見
4.實驗室檢查:臨床上主要檢測紅細胞沉降率、抗鏈球菌溶血素O及類風濕性因子等,陽性結果表明其病因屬風濕性或類風濕病變,陰性結果則用於其他類型的診斷或鑒別診斷。
5.其他:一般勿需MR等複雜檢查。
晨起時頸背部瀰漫性劇痛的鑒別診斷
頸背部肌肉痙攣:是頸椎病的臨床表現之一,頸椎病又稱頸椎症候群,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症候群、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
產婦頸背酸痛:—些產婦在給小孩餵奶後,常感到頸背有些酸痛,隨著餵奶時間的延長,症状愈加明顯,此謂哺乳性頸背酸痛症。一些乳母由於乳頭內陷,嬰兒吮奶時常含不穩乳頭,這就迫使做母親的要低頭照看和隨時調整嬰兒的頭部,加之哺乳時間較長,容易使頸背部肌肉出現勞損而感到疼痛或不適。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頸椎病等,也會加劇神經受壓的程度,導致頸背酸痛,以及肩、臂、手指的酸脹麻木,甚至還會出現頭暈、心悸、噁心、嘔吐、四肢無力等。
頸背疼痛: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等等都是骨質增生症的臨床症状。骨質增生症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於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状的一種疾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臨床表現:
1.瀰漫性疼痛:患者多主訴頸背部(有時包括胸背部)瀰漫性疼痛,以雙肩內側及頸胸交界處為明顯 其特點是晨起時劇痛,活動數分鐘或半小時後即緩解,但至傍晚時似乎因活動過多而疼痛復又出現,且休息後又好轉,此與肥大性脊柱炎相似。
2.多有誘發因素:患者發病多有明確的誘發因素。其中以受涼、受潮及過累為多見,且其既往病史中多有類似情況。
3.點狀壓痛及皮下結節:患者多能用手指明確指出其痛點(一點或數點);壓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該痛點處所分布的神經纖維末梢傳導,反射性地出現該處鄰近部位痛感。皮膚較薄者,尚可在痛點處深部觸及結節樣硬塊,大小多在5mm×5mm以下,有時亦可觸及直徑1cm左右的「脂肪瘤」樣結節(多伴有放射痛)。
4.雙上肢活動受牽感:由於筋膜纖維織炎致使深部的肌肉舒縮活動受限,當向上或向前抬舉上肢時,患者有受牽拉的僵硬感。尤以寒冷季節為明顯 。
診斷:
1.病史:多有風寒 潮濕或慢性勞損史。
2.症状和體征:一般均有臨床表現中所述的典型症状與體征。
3.X線平片:可顯示頸椎生理曲線消失,尤其是在發作期,但無其他特異性所見
4.實驗室檢查:臨床上主要檢測紅細胞沉降率、抗鏈球菌溶血素O及類風濕性因子等,陽性結果表明其病因屬風濕性或類風濕病變,陰性結果則用於其他類型的診斷或鑒別診斷。
5.其他:一般勿需MR等複雜檢查。
晨起時頸背部瀰漫性劇痛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1.基本原則
(1)以非手術療法為主
(2)針對病因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結合。
(3)加強科普教育,使患者認識本病的規律,以配合治療。
2.非手術療法
(1)消除病因:即設法改善生活 工作及學習的基本條件 注意防潮、保溫,避免引起頸背部慢性勞損的體位。對野外工作者應給予醫學保健指導。
(2)理療:可根據病情選用各種物理療法,以促進局部的纖維性炎症逆轉或消退。
(3)胎盤組織液注射:對消除纖維粘連及軟化瘢痕組織療效較佳。一般每天1支 肌內注射,30天為1療程 其中以未提取過R球蛋白等的原液為佳。
(4)封閉療法:用於痛點封閉。以0.5%~1%普魯卡因5~10ml局部封閉,亦可加入氫化可的松0.5m1.每5~7天注射1次,4次為1療程。
(5)中藥外敷:以風寒砂(加醋)敷患處 每包連用3天,每天外敷2次,4~6包1療程。使用過程中防止燙傷。
(6)針灸療法:除阿是穴外,可加用曲池、合谷、腎俞等穴位。耳針不宜選用,因一旦感染,後果嚴重。
3.手術療法
(1)對有明確壓痛點、疑有末梢神經卡壓者,可行局部(小刀口)松解術。
(2)對有局部脂肪脫垂症者可行手術探查及脂肪摘除或筋膜松解術。
(3)中醫手術割治療法亦有療效,但切割範圍不宜過廣,並注意外科無菌技術。
參看
- 頸部纖維瘤
- 妊娠合併宮頸癌
- 宮頸複發癌
- 頸部血管瘤
- 頸動脈海綿竇瘺
- 頸動脈狹窄
- 頸肋
- 間接型頸動脈海綿竇瘺
- 直接型頸動脈海綿竇瘺
- 頸靜脈球瘤
- 外傷後頸內動脈閉塞
- 頸部淋巴結轉移癌
- 頸部火器性異物
- 頸部脊髓損傷
- 頸部血管損傷
- 頸部開放性損傷
- 頸動脈創傷性栓塞
- 咽部及頸部食管閉合性損傷
- 頸淋巴結結核
- 面頸部毛囊性紅斑黑變病
- 小提琴手頸部皮炎
- 頸部勒傷
- 慢性頸部軟組織損傷
- 急性頸部軟組織損傷
- 頸椎半椎體畸形
- 頸肋畸形
- 先天性斜頸
- 頸椎先天融合畸形
- 頸椎椎管狹窄症
- 神經根型頸椎病
- 頸型頸椎病
- 頸椎間盤突出症
- 下頸椎不穩症
- 頸腰症候群
- 上頸椎不穩症
- 頸部症状
關於「晨起時頸背部瀰漫性劇痛」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