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神經纖維瘤病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小兒神經纖維瘤病神經皮膚症候群(neurocutaneous syndrome)中最常見的一種症候群,是一些起源於外胚層的組織和器官發育異常疾病。目前病因不明,可能與胚胎髮育早期出現某些變異有關。常表現為神經、皮膚和眼睛的異常,有時也波及中胚層內胚層發育的器官。由於受累的器官、系統不同,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目前已知此類疾病多達40餘種,但常見的只有3種,即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結節性硬化症及腦面部血管瘤病(Sturge-Weber症候群)。 這些疾病多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一個較高的、不完全的外顯率

目錄

小兒神經纖維瘤病的病因

【發病原因】
  本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外顯率變異性較大。可能與胚胎髮育早期出現的變異有關,不易預防。目前已知本病在染色體上的基因定位,Ⅰ型在17染色體上(17q11);Ⅱ型在22染色體(22q11→13)。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病為胚胎形成早期階段神經嵴分化和遷徙異常導致的多系統損害的、常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發病機制】
  本病變化多端,各個系統及器官均可受累。出生即有,呈慢性進展特徵,隨著年齡增長症状逐漸增多。併發症多出現於10年後。目前根據臨床表現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特點將其分為Ⅰ型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Ⅰ,NFⅠ)亦稱von Recklinghausen病和Ⅱ型神經纖維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Ⅱ,NFⅡ),即雙側聽神經瘤。Ⅱ型較Ⅰ型少見,估計發病率為1:33000~40000,基因定位於22號染色體(22q11)。有明顯的遺傳傾向,但在一個家族中病情嚴重程度不等。輕型在25歲以後發病,重型往往在25歲以前起病。母系遺傳的病例往往起病早。
  1.Ⅰ型神經纖維瘤病:此型神經纖維瘤多為良性,但也可惡性變,大約有5%轉變為神經纖維肉瘤。主要病理特徵為沿著粗大的末梢神經生長的腫瘤(即分布於脊神經腦神經皮膚或皮下神經的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及神經鞘瘤。腫瘤大小不一,與神經鞘膜緊密聯結,附有中胚層神經束膜外膜細胞。皮膚或皮下神經纖維瘤大多數位於真皮和侵入皮下組織。病變界線不清,腫瘤無包膜,內有成熟的新生膠原纖維,無髓鞘及有髓鞘的纖維軸索摻雜,並可見到成團的施萬細胞(分布於脊椎動物外周神經系統中包繞軸突形成髓鞘的膠質細胞。起絕緣、支持、營養等作用)。中樞神經系統亦可見腫瘤發生,最常見的是視神經膠質瘤,在基底節和丘腦部位也可出現膠質瘤。 
 2.Ⅱ型神經纖維瘤病:為聽神經瘤及腦膜瘤。病理改變屬前庭神經鞘瘤,常合併有腦膜瘤、脊膜瘤星形細胞瘤以及脊旁後根神經鞘瘤,Wilms瘤成神經細胞瘤和嗜鉻細胞瘤等。皮膚腫瘤以神經鞘瘤為主。偶有皮膚神經纖維瘤,極少出現叢狀神經纖維瘤

小兒神經纖維瘤病的症状

神經纖維瘤神經鞘增生的一種良性腫瘤,遺傳性全身性神經外胚葉異常性疾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但外顯率不一。分單發性與多發性,後者亦稱為神經纖維瘤病腫瘤成叢分布,除皮下外,尚可侵犯骨胳、中樞神經系統血管內臟,從而產生各種不同的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10~20%可產生惡變。
本病特徵如下:
  1.皮膚改變咖啡牛奶斑是本病的重要體征,約40%~50%的病人於出生時即存在,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變大,顏色變深且數目增多,以非暴露部位多見。色斑出生時即可發現,為一些淺棕色(咖啡里加牛奶的顏色)斑,大小不等,形狀不一,不隆起於皮膚,不脫屑,感覺無異常,除手掌、足底和頭皮外,軀體其他部位均可波及。正常小兒有時也可見到1~2塊咖啡牛奶斑,無診斷意義,6塊以上直徑大於5mm的咖啡牛奶斑則有診斷價值。有時在腋窩鼠蹊部或軀幹其他部位見到一些1~3mm直徑似雀斑狀的淺棕色斑,稱為腋窩雀斑,成簇出現,數目往往較多,也具有診斷意義。
   2.神經纖維瘤:在嬰幼兒時期往往不明顯,青春期後增多,表現為結節狀隆起,有時有蒂,與皮膚色澤一致或呈暗紅色,大小由數毫米至數厘米,數目多少不等,多見於軀幹,四肢及頭部較少,如腫瘤壓迫神經可引起疼痛功能障礙叢狀神經纖維瘤常波及面部,兒童期也可見到,常破壞面容,頸部縱隔的叢狀神經纖維瘤可壓迫呼吸道,影響呼吸
  3.眼部異常:虹膜部位常可見到色素性虹膜錯構瘤(Lisch小體),一般體格檢查不能發現,需在裂隙燈下觀察,表現為突起的褐色斑塊,邊緣清晰,無特殊症状,6歲以後常見,有診斷意義。
  4.神經系統: 神經纖維瘤組織在病理上屬錯構瘤樣結構,為良性腫瘤,身體各部位的神經纖維均可受累,由於腫瘤的性質、部位的不同臨床表現也多種多樣。視神經膠質瘤可見於15%的病人中,表現為進行性視力喪失視神經萎縮、局部疼痛或眼球突出,單側或雙側。聽神經瘤往往在10歲以後發生,表現為聽力喪失、耳鳴眩暈面肌無力。腦部還可見到腦膜瘤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脊髓神經根也可波及。本病可伴有學習困難行為障礙,但明顯智力低下癲癇發作不太多見。
  5.骨病變骨骼常表現為先天性骨發育不良骨皮質變薄鈣化不全等。常可見蝶骨發育不良、病理性骨折脛骨假關節形成等。
臨床診斷
神經纖維瘤病可分為兩種類型:
  1.Ⅰ型神經纖維瘤病 具有下列2項或2項以上:
  A)6個或6個以上咖啡牛奶斑,青春期前直徑大於5mm,青春期後15mm。
  B)腋窩雀斑。
  C)視神經膠質瘤。
  D)2個以上神經纖維瘤或1個叢狀神經纖維瘤。
  E)一級親屬中有Ⅰ型神經纖維瘤。
  F)2個或更多的Lisch小體。
  G)骨病變。
  2.Ⅱ型神經纖維瘤病
  A)雙側聽神經瘤(需經MRICT組織學證實)。
  B)一側聽神經瘤,同時一級親屬中有Ⅱ型神經纖維瘤病。
  C)一級親屬中有Ⅱ型神經纖維瘤病,且患者本人有下列任何兩種疾病:神經纖維瘤、腦(脊)膜瘤神經鞘瘤神經膠質瘤
實驗室診斷
神經纖維瘤來自周圍神經及其間質,包括神經膜細胞。電鏡可見在膠原間質組織中Schwann細胞分支。在咖啡色斑及臨床正常的皮膚區,表皮細胞內可見巨大的色素顆粒,

小兒神經纖維瘤病的診斷

小兒神經纖維瘤病的檢查化驗

1.基因突變檢測:NFⅠ基因定位染色體17q11.2。隨著突變檢測技術的完善,即基因擴增等位基因特異性寡核苷酸雜交法、限制性長度片段多態性連鎖分析蛋白截斷分析法、錯配化學斷裂法及變性梯度凝膠電泳法的綜合應用可提高NFⅠ產前診斷症状前診斷的準確率和可靠性。目前已應用一種直接基因診斷技術-蛋白截斷分析(protein truncation assay),結合基因連鎖和突變分析可定出很多NF Ⅰ基因突變株,使對NF Ⅰ的基因診斷和產前診斷成為可能。NFⅡ的多數患者是突變的結果。
  2.基礎檢查:如電測聽、腦幹誘發電位視覺誘發電位、腦電圖、心理測驗(包括預測學習能力)等。可發現腦幹聽覺誘發電位等各種異常。
  3.X射線照片:頭顱內聽道X射線片示雙側內聽道破壞;骨骼X射線檢查有助於發現骨骼畸形。該病骨骼X射線片上可見大的、多發的囊狀結構,可見透明區,骨皮層變薄。
  4.椎管造影:有助於發現中樞神經系統腫瘤
  5.MRI成像:頭顱MRI成像示雙側聽神經瘤。在蒼白球丘腦內囊部位顯示不正常的信號,這可能意味著存在低惡性度的神經膠質瘤錯構瘤,而CT掃描則檢測不到。這些可以是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語言障礙的原因。MRI示大腦白質斑塊狀異常信號,TW1低信號,TW2高信號,性質不明,暫稱之為不明原因發光物質。
  6.腦或視神經CT掃描:CT可發現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但約85%患者顱腦CT無異常。腦室大小正常的巨頭很常見,繼發於導水管狹窄腦水腫則少見。
  7.病理活檢:必要時可做皮膚和皮下結節神經干包塊的病理活檢。
8.無症状病人應每年反覆查體,進行神經學評價,包括血壓、聽覺和視覺的篩查,探查神經纖維瘤病併發症

小兒神經纖維瘤病的鑒別診斷

本症應與Watson症候群骨纖維結構不良症候群、局部軟組織蔓狀血管瘤等相鑒別。
1.骨纖維結構不良症候群:骨纖維結構不良是一種以纖維骨組織腫瘤增生為特點的非遺傳性疾患。發病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內分沁紊亂或骨的發育異常所致。臨床上約三分的患者有皮膚色素斑,以背、臀部多見,也常見骨腫塊(隆起)、畸形,並有85%的病例有骨折發生。
2.局部軟組織蔓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是血管的發育畸形,臨床上患者局部皮膚常呈暗紅色,壓則退色或可壓縮,部分病人常訴腫塊時大時小。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構成,是一類介於錯構性畸形與真性腫瘤之間的無包膜的良性病變。

小兒神經纖維瘤病的併發症

1.腦損傷:神經纖維瘤可能阻塞腦血管致使偏癱和智力障礙。
2.心理障礙:由於本病的嚴重性和不確定性,所以存在心理障礙是不足為怪的。
3.惡性腫瘤:患者發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神經纖維瘤偶爾分化成神經纖維肉瘤惡性神經鞘瘤;嗜鉻細胞瘤橫紋肌肉瘤白血病和Wilms病的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NFⅠ患者中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包括視神經膠質瘤、腦和脊髓腦脊膜瘤、神經纖維瘤、星形細胞瘤神經鞘瘤)發生率很高。
  4.神經系統症状:腫瘤壓迫神經可引起功能障礙、壓迫呼吸道影響呼吸,發生進行性視力喪失眼球突出,聽力喪失、耳鳴眩暈,伴有學習困難行為障礙,常可見病理性骨折脛骨假關節形成等。少數可伴發驚厥、語言和運動發育遲緩

小兒神經纖維瘤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治療】
  本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手段。無症状時,無需治療。當腫瘤壓迫神經系統有臨床症状時,可手術切除。放射治療較少。
  1.Ⅰ型神經纖維瘤病:宜手術切除以防惡變,尤其當腫瘤生長迅速時。對叢狀神經纖維瘤和中樞型神經纖維瘤,應儘早施行手術。蔓狀神經纖維瘤病變部位多為小蔓狀血管竇樣改變,血管極為豐富,因此手術時應注意在病變外正常組織處切口,徹底切除腫瘤及其周圍組織,術後還可利用雷射技術「清掃」,以防複發。單側眶板缺如者可予修補,癲癇發作者應予抗癇治療。
  2.Ⅱ型神經纖維瘤病:手術治療效果差,容易複發,因此原則上這類病人不適於做手術治療。宜對症治療。較小的腫瘤可採用聚集放射療法,深部X射線及鐳放射治療無效。而腫瘤大到威脅病人生命時應考慮手術。
  【預後】
  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能阻止或逆轉NFⅠ的病程; NF Ⅱ手術治療效果差,容易複發。因此,防治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基因診斷基因治療

小兒神經纖維瘤病的護理

目前可用通過對某一改變的DNA序列進行特徵性單鏈構象多態性分析作產前檢查,精確度高,尤其是在家族病例中(有受累及未受累的家族成員)利用連鎖分析加之產前診斷,必要時可終止妊娠。

參看

關於「小兒神經纖維瘤病」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