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 兒科疾病 >> 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目錄

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以下簡稱為營養不良)主要發生在3歲以下的兒童。營養不良分為三種類型:

(1)體重低下(按年齡的體重來計算);

(2)生長遲緩(按年齡的身高來計算);

(3)消瘦(按身高的體重來計算)。

營養不良的程度可根據體重減輕,身高增長速度減慢,皮膚蒼白肌肉鬆弛,情緒不穩定等來判定。皮下脂肪的消失順序依次為腹部→背、腰部→四肢→臀部,最後才是面頰部,因此僅觀察面部而不作全身檢查,輕度的營養不良常不被發現。

營養不良的治療首先是針對病因,尤其重要的是增加營養攝入,調整飲食;但必須遵守逐步添加的原則。儘可能補充優質蛋白質(如魚、蛋、瘦肉、乳類、大豆製品),每天每千克體重為2~4克。一天攝入總能量的供應應由少逐漸增加,最後達到每天正常的需要量(見表)。切忌矯枉過正,攝入過多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其次為中醫推拿、捏脊療法。兒童皮膚嬌嫩、推拿時為了防止擦破皮膚,可在拇指上蘸一些白酒或滑石粉。手法需輕。穴位:常用脾土(自拇指根部外側向上直推至腕部側面)、足三里(用拇指揉或按壓,該穴位於膝關節髕骨下緣、外側凹陷處直下3寸(該寸是指患兒中指中間一節指骨的長短為1寸,故又稱同身寸)。每一穴位推200次左右,每天2次。另外也可用捏脊療法:患兒裸露背部,俯臥床上或母親雙腿上,患兒兩腿伸直,背部皮膚放鬆。先在患兒背部從上至下輕輕按摩2~3遍,然後推拿者兩手半握,用拇、食指從患兒尾骨處向上捏起皮膚,拇指在上,食指在下,逐漸向上捏推,使皮折上移,如此兩手交替往上推至頸部大椎穴(該穴位於頸部摸到的第一個脊椎骨的下方),反覆同樣的動作3遍。每捏2~3個動作,即用拇、食指將皮膚向上提1次。提捏後用拇指分別揉按兩側腎俞穴5~10次。捏脊療法每天1次,5~7天為1療程,休息3~5天後再做一療程。

藥物方面,健脾補氣、健脾醒胃的中成藥參苓白朮散多酶片,缺鋅者補鋅,缺鐵者補鐵。另外可補充多種維生素。

早期發現營養不良的關鍵在於定期(如1歲以內每月,1~3歲每3個月)測量體重,發現體重下降、不增或增加幅度慢時就應尋找原因,採取措施(參見表2-4)。

表2-4 幼兒膳食一天總量(克)

幼兒膳食一天總量

32 新生兒鎖骨骨折 | 維生素A缺乏症 32
關於「醫療康復/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