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六腑病機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基礎理論》 >> 病機 >> 臟腑病機 >> 六腑病機 |
中醫基礎理論 |
|
(一)膽的病機
1.膽的生理病理特點:膽附於肝,與肝相表裡,為中清之腑,稟春木之氣,其性剛直,豪壯果斷。故膽在病理上多表現為陽亢火旺之證,以實者居多。因火熱可煎灼津液而為痰,故膽病又多兼痰,痰火郁遏,易擾心神。
2.膽的基本病理變化:主要反映在膽汁貯藏和排泄障礙,以及心神不安等方面。
(1)膽汁分泌、排泄障礙:情志所傷,肝失疏泄,或中焦濕熱,阻遏肝膽氣機,膽失疏泄,則膽汁分泌、排泄異常。膽汁排泄障礙,可以使肝氣鬱滯加劇,阻礙脾胃運化功能正常進行,甚至可以導致黃疸的發生。
(2)膽經鬱熱、挾痰上擾:膽郁痰擾,上擾心神,則可出現心煩、失眠、多夢易驚等病理表現。
(二)胃的病機
1.胃的生理病理特點:胃為水谷之海,喜潤惡燥,以降為順,主受納飲食和腐熟水谷。因此,胃的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受納和腐熟功能異常,以及胃失和降而胃氣上逆等。
2.胃的基本病理變化:胃的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寒熱虛實幾個方面。
(1)胃氣虛:胃氣虛多因飲食不節,損傷胃氣所致。素體虛弱,久病胃氣不復等,也可導致胃氣虛。其病理變化:一是受納功能減退而胃脘滿悶、胃納不佳、飲食乏味,甚則不思飲食等。一是胃氣上逆,胃失和降,氣機上逆,而現噯氣、呃逆、噁心、嘔吐等。
(2)胃陰虛:胃陰虛主要是指胃中陰津缺乏,以致津傷氣少而引起的胃的功能失調,多由火熱之邪損傷胃中津液,或由胃火(熱)證轉化而來,或久病不復,消爍陰液所致。其病理變化是:其一,受納、腐熟功能減退,如不思飲食,或食後飽脹;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則脘痞不舒、泛惡乾嘔。其二`,陰津虧損,如口舌乾燥、小便短少、大便秘結、舌光紅少苔、脈細數。
(3)胃寒:胃寒多由過食生冷,或過用寒涼克伐藥物,傷損胃陽,或稟賦胃陽素虛所致。其病理變化是:其一,寒邪傷陽,消化能力減退,常表現為腐熟能力不足,不能正常消化水谷,多見嘔吐清水等飲食不化的病理變化。其二,寒性凝滯,侵襲中焦,氣機阻滯,則見胃脘冷痛,輕則綿綿不已,重則拘急作痛。
(4)胃熱(火):胃熱(火)多因胃陽素盛與情志鬱火相併,或因熱邪入里,或因嗜食辛辣炙溥之品,化熱傷胃所致,以陽盛陰虛,胃腑機能亢進,火熱蘊盛為其病理特點。主要病理變化為:一是腐熟功能亢進,熱能消谷,胃火亢盛,故消谷善飢;二是胃失和降,可見口苦、噁心、嘔吐;三是胃火上炎,或為齒齦腫痛,或為衄血,火熱蘊盛,灼傷胃絡,則可嘔血等。
(三)小腸的病機
1.小腸的生理病理特點:小腸受盛胃中之水谷,泌別清濁,清者輸於全身,濁者滲入膀胱,下注大腸,與心互為表裡。故小腸的病理變化主要反映為二便異常。
2.小腸的基本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清濁不化,轉輸障礙,以小便不利、大便泄瀉為主要臨床表現。
失於受盛:失於受盛則見嘔吐、食人腹痛等。
失於化物:失於化物則見食人腹脹、完谷不化等。
小腸實熱:小腸實熱多由濕熱下注,或心移熱於小腸所致,表現為小便頻數,或尿液渾濁不清,或淋濁,或赤澀,或莖中痛。:
小腸虛寒:小腸虛寒多因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所致,表現為腸鳴泄瀉、腹痛喜按等。
(四)大腸的病機
1.大腸的生理病理特點:大腸為傳導之官,主津,其經脈絡肺。因此,大腸的病機,主要表現為傳化功能失常而出現大便異常。
2.大腸的基本病理變化:大腸有傳導糟粕和吸收水分的功能,故大腸有病則傳化失常,表現為大便異常,如泄瀉、痢疾和大便秘結等。
大腸熱結:大腸熱結多因燥熱內結,或因肺移熱於大腸,或濕熱積滯等,使大腸津液缺乏而便秘,或熱結旁流。
大腸濕熱:濕熱積於大腸或寒濕化熱,濕熱下注,則生泄瀉;若濕熱與氣血相搏,則痢下赤白、里急後重;若濕熱阻滯經絡,氣滯血瘀,又可產生痔瘺等。
大腸虛寒:大腸虛寒,脾陽不振,運化失常,或腎陽虛衰,陰寒內盛,則泄瀉便溏、完谷不化,乃至滑脫不禁,或陽虛不運,或肺氣虛衰,大腸傳導無力而便秘。
大腸液涸:大腸液涸,大腸主津,津液枯涸,傳導不暢,則津虧便秘。
(五)膀胱的病機
1.膀胱的生理病理特點:膀胱有貯存尿液,化氣行水的功能。膀胱的氣化功能全賴於腎的氣化作用,其病理變化主要在於膀胱氣化失常,而出現排尿異常及尿液外觀的改變。
2.膀胱的基本病理變化:主要是膀胱氣化失常,或氣化不利,或氣化無權。
氣化不利:或因邪實,或因腎陽不足,則氣化不利,而尿少、癃閉?
氣化無權:腎失封藏,氣失固攝,則氣化無權,而遺尿、小便失禁等,
濕熱下註:或心火下移,或濕熱下注膀胱,則可致尿頻、尿急、尿道澀痛、尿血等。
膀胱虛寒:膀胱虛寒多由腎氣虧虛,固攝無權,膀胱失約所致,表現為小便頻數、清長或不禁,尿有餘瀝,遺尿或小便點滴不爽,排尿無力等。
(六)三焦的病機
1.三焦的生理病理特點:三焦的功能,實際概括了全身的氣化作用,故三焦的病理變化反映了上、中、下三焦所包括臟腑的病理變化。
2.三焦的基本病理變化:一方面表現為心、肺、脾胃、腎、肝等病理變化,另一方面又表現為水液代謝功能障礙。
三焦的氣化功能失司,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表現為心和肺、脾和胃腸,肝和膽、腎和膀胱的氣機不利,氣的升降出入異常,從而導致有關臟腑的生理功能異常:如心的行血,肺的呼吸和宣發肅降,脾和胃、腸的運化、升降,肝和膽的疏泄,腎和膀胱的蒸騰氣化。排濁等等生理功能,無一不有賴於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的協調平衡,析以,上述臟腑功能的異常,可歸結為三焦的氣化功能失司。另一方面,由於三焦是氣和津液運行的通道.丈是氣化活動的場所,因而三焦的氣化功能,概括了肺、脾、腎等臟腑調節津液代謝的生理功能。所以聽,將肺失通調,歸結為上焦的氣化功能失司;將脾胃的運化水液、輸布精微,升清降濁等功能失常,歸結為中焦的氣化失司;將腎和膀胱的蒸騰氣化、升清泄濁,腸的傳化糟粕等功能失常,歸結為下焦的氣化功能失司。故三焦的氣化功能失司,概括了全身水液代謝障礙的病理機制。
五臟病機 | 奇恆之府病機 |
關於「中醫基礎/六腑病機」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