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兒科/硬腫症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中醫兒科學》 >> 初生兒病證 >> 硬腫症
中醫兒科學

中醫兒科學目錄

硬腫症是新生兒由於受寒、早產感染窒息等原因引起的病證,臨床從局部甚至全身皮膚、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腫為特徵。本病在寒冷的冬春季節多見,若由於早產或感染所引起,夏季亦可發病。多發生在生後7-10天的新生兒,.以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多見。本病預後較差,病變過程中可並發肺炎敗血症,嚴重者常合併肺出血而引起死亡。

古代醫籍中沒有硬腫症專門記載,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於「胎寒」、「五硬」中。80年代以來對硬腫症的認識更加深入,認為其病機除陽氣虛衰、寒凝血澀外,與血瘀密切相關,治療中運用溫陽活血藥取得良效。中西醫結合治療降低了硬腫症的死亡率

西醫學稱硬腫症為新生兒硬腫症

[病因病機]

硬腫症的病因主要是胎稟虛弱及感受寒邪,少數則因感受溫熱之邪而致。

初生小兒,稚陰稚陽之體,尤其雙胎兒、早產兒先天稟賦不足,陽氣虛弱為發病之內因,小兒出生之後護理、保暖不當,感受寒邪為主要發病之外因,亦有部分患兒由於感受溫熱之邪而發病。

硬腫症病變臟腑在脾腎,陽氣虛衰、寒凝血澀為主要病機。

寒為陰邪,最易傷人陽氣,先天稟賦不足之小兒感受寒邪,直中臟腑,傷脾腎之陽,或生後感受它病,陽氣虛衰,致寒邪凝滯,氣滯血瘀而發病。

脾陽不振,水濕內停則見水腫,寒侵腠理,肺氣失宣,肌膚失調,皮膚硬腫加重。腎陽虛衰,陽氣不能溫煦肌膚,營於四末,故身冷肢厥陽虛則寒,寒凝則氣滯血瘀,致肌膚僵硬,色呈紫暗。嚴重者血不循經而外溢。陽氣虛極,正氣不支,引起陽氣衰亡,可見氣息微弱,全身冰冷,脈微欲絕。

另有少數患兒因感受濕熱之邪,毒熱蘊結,耗氣傷津陰液不足,血脈不充,血行澀滯,氣血運行不暢,亦可致肌膚硬腫。

臨床診斷

1.病史處於寒冷季節,環境溫度過低或有保暖不當史;嚴重感染史;早產兒或足月小樣兒;窒息、產傷等所致的攝入不足或能量供給低下。

2.臨床表現早期哺乳差,哭聲低,反應低下,病情加重後體溫<35』E,嚴重者<30』E,腋溫—肛溫差由正值變為負值,感染或夏季發病者不出現低體溫。硬腫為對稱性,依次為雙下肢、臀、面頰、兩上肢、背、腹、胸部等,嚴重時肢體僵硬,不能活動。多臟器功能損害。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本病可分為輕症和重症,主要從患兒體溫、硬腫部位、硬腫面積來區別。若一般反應尚可,體溫正常或不升,硬腫以下肢、面頰為主,硬腫面積<50%者為輕症;反應較差、體溫不升、硬腫涉及四肢、臀部、面頰及全身,面積>50%者為重症,輕症多屬寒凝血瘀證,重症多屬陽氣虛衰證。重症死亡率較高。

本病臨床尚須辨別虛、寒、瘀孰輕孰重,患兒全身冰冷、僵臥少動、反應極差的重症多屬虛;反應尚可,全身欠溫,四肢發涼,肌膚硬腫的輕症多屬寒,兩種證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瘀。

二、治療原則

硬腫症的治療原則是益氣溫和,活血化瘀,其中陽虛者溫補脾腎,寒甚者散寒通陽,血瘀者行氣活血。同時配合復溫、中藥外敷等法,可增強療效。

三、分證論治

1.寒凝血澀

證候:全身欠溫,四肢發涼,反應尚可,哭聲較低,肌膚硬腫,難以捏起,硬腫多局限於臀、小腿、臂、面頰等部,色暗紅,青紫,或紅腫凍傷。指紋紫暗。

分析:本證為輕症,系體弱小兒中寒而致,陽氣不足,復感外寒故全身欠溫,四肢發涼;寒凝則氣滯血瘀而見皮膚暗紅,青紫。

治法:溫經散寒,活血通絡。

方藥:當歸四逆湯加減。常用藥:當歸丹參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白芍桂枝細辛溫經散寒。

硬腫甚加鬱金雞血藤活血行瘀;虛甚加人蔘黃芪補氣;寒甚加制附子乾薑溫陽散寒。

2.陽氣虛衰

證候:全身冰冷,僵臥少動,反應極差,氣息微弱,哭聲低怯,吸吮困難,面色蒼白,肌膚板硬而腫,範圍波及全身,皮膚暗紅,尿少或無。唇舌色淡,指紋淡紅不顯。

分析:本證多屬重症,陽氣衰弱則全身冰冷,僵臣吵動;陽氣虛衰,經脈不利則面色蒼白,肌膚板硬而腫。

治法:益氣溫陽,調和氣血。

方藥:參附湯加味。常用藥:人蔘、黃芪補氣,制附子、巴戟天溫腎陽,桂枝、丹參、當歸溫經活血

腎陽衰加鹿茸0.3g補腎壯陽;口吐白沫,呼吸不勻加僵蠶石菖蒲膽南星化痰開竅;血瘀明顯者加桃仁、紅花、赤芍活血化瘀;小便不利四苓散利尿。

[其他療法

一、中藥成藥

1.復方丹參注射液每次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靜滴。每日1次,7-15天為1個療程。用於各種證型。

2.鹽酸川芎嗪注射液每日-lOmL/kg,最大不超過20mL,加入lOOk葡萄糖注射液肋-lOOmL,靜脈滴注。每日1次,10天為1個療程。用於各種證型。

二、外治療法

1.生蔥、生薑淡豆豉各30g。搗碎混勻,酒炒,熱敷於局部。用於寒凝血澀證。

2.當歸、紅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g,丁香9g,川烏草烏乳香、沒藥各

7.5g,肉桂6g。研末,加羊毛脂lOOg,凡士林900g,拌勻成膏。油膏均勻塗於紗布上,加溫後,敷於患處。1日1次。用於陽氣虛衰證。

三、復溫療法

復溫是治療本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多種。輕者可放在26度-28度室溫中,置熱水袋,使其逐漸復溫。重者先置26度—28度室溫中,1小時後置28度暖箱中,每1小時提高箱溫1度,至30度-32度,使皮膚溫度達36度左右。也可因地制宜,採用其他各種保暖和復溫方法,在12-24小時內使體溫恢復正常。

四、針灸療法

1.針刺關元氣海足三里。針後加灸。

2.溫灸局部用艾條溫灸。

[預防護理]

一、預防

做好孕婦保健,盡量避免早產、產傷、窒息。寒冷季節做好新生兒保暖,調節產房內溫;度為20度左右,尤其注意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保暖工作。

二、護理

注意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患兒衣被、尿布應清潔柔軟乾燥,睡臥姿勢須勤變換,嚴防發生併發症。對吸吮能力差的新生兒,可用滴管滴奶,必要時鼻飼,或靜脈點滴葡萄糖注射液、血漿

[文獻摘要]

醫宗金鑒.卷五十五.雜證門》:「五硬者,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疼痛,連胸膈間,手心、足心冰涼而硬,皆由陽氣不營於四末,最為難治。」

《幼幼集成.卷四》:「五硬者,手硬、腳硬、腰硬、肉硬、頸硬也。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疼痛,連於胸膈,手心腳心,冰冷而硬,此陽氣不榮四末也,為獨陰無陽,難治。若肚筋青急,乃木乘土位,俱宜六君子湯加姜、桂、升麻柴胡,以補脾子肝。若面青而小腹硬滿者,不治。」

[現代研究]

曹振祥.中藥治療新生兒硬腫症56例.中醫雜誌1994;35(4):214

人蔘、熟附子各6g,枳實2g。上藥分別搗碎,加水250mL,文火煎附子,90分鐘後加人人蔘、枳實,再煎20分鐘至藥液50mL。重度患兒24小時內用滴管頻頻服盡,輕度患兒48小時服盡,未愈者照前法再服,病癒即止。有效率達80%。新生兒硬腫症病機為陽氣不足,陰寒內盛,人蔘、附子具回陽消陰翳作用。,

龍筱梅.韭菜水浴防治新生兒硬腫症50例.中醫雜誌1996;37(4):229

將新鮮韭菜200-250g和清水2500-3000mL,煮沸至韭菜熟而發黃,並散發其特有的芳香氣味,即熄火放置,待其降溫至42度-40度備用。

在26度-28度室溫中將患兒包被解開及衣服脫光,立即放人備好的40吧-42度韭菜水中沐浴,除患兒頭面部外,身體其他部位均浸在韭菜水中,並用煮熟變軟的韭菜給患兒輕輕揉摩皮膚,尤其是硬腫部位,著重按摩,約洗浴5-10分鐘,水溫下降至37度-38度時即抱起患兒,擦乾身體用包被包好取暖,每日-2次。

治療50例患兒,顯效40例,好轉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

韭菜辛溫無毒,溫中行氣散血,用溫暖的韭菜水洗浴,具活血化瘀消腫功效。

參看

32 胎黃 | 臍部疾患 32
關於「中醫兒科/硬腫症」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