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麻黃

(重定向自Casuarina equisetifolia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木麻黃
Mù Má Huánɡ
木麻黃
別名 木賊葉木麻黃、木賊麻黃
功效作用 宣肺止咳行氣止痛溫中止瀉利濕。主感冒發熱咳嗽疝氣腹痛泄瀉痢疾小便不利腳氣腫毒。
英文名  
始載於 新華本草綱要
毒性  
歸經 肺經小腸經大腸經
藥性
藥味

  

木麻黃.植物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

科:木麻黃科

屬:木麻黃屬

類別:常綠喬木

原產澳大利亞、太平洋諸島,中國引種約有80多年歷史。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及南海諸島均有栽培。材質堅重,供建築、傢具、造紙用材;樹皮可提制栲膠,也可製備染料;枝葉是家畜飼料,種子飼養家禽;樹冠塔形,姿態優雅,為庭園綠化樹種。

形態特徵:樹高達30米。樹榦通直。樹皮深褐色,不規則條裂。小枝綠色,代替葉的功能,叫葉狀枝。葉退化呈鱗片狀,每節著生鱗片狀葉6~8枚。花單性,同株或異株。聚合果橢圓形,外被短柔毛。小堅果具翅。喜光。喜炎熱氣候。喜鈣鎂,耐鹽鹼、貧瘠土壤。耐乾旱也耐潮濕。木麻黃根系根瘤菌,是在瘦瘠沙土上能速生的主要原因。木麻黃生長迅速,抗風力強,不怕沙埋,能耐鹽鹼,是中國南方濱海防風固林的優良樹種。強陽性,喜炎熱氣候,耐乾旱、貧瘠,抗鹽漬,也耐潮濕,不耐寒。生長快,廣東栽培15年生樹高達20m以上.壽命短,30~50年即衰老。通常種子繁殖,也可用半成熟枝扦插。本種是華南沿海地區造林最適樹種,凡沙地和海濱地區均可栽植,其防風固沙作用良好;在城市及郊區亦可做行道樹、防護林或綠籬。造林時,最好接種根瘤菌,有助於抗高溫、乾旱、貧瘠條件,從而可提高成活率和促進幼苗生長。容器苗比裸根苗成活率高,生長迅速,在生產上廣泛應用。主要病害有青枯病,近年又發現叢枝病。害蟲有木麻黃毒蛾、棉蝗、大麻黃枯葉蛾。木材紅褐色,堅實,經處理後耐腐,可供建築、電杆、枕木等用;樹皮含單寧8.8%~18%,可提制栲膠或染漁網。  

木麻黃.中藥材.版本一

【藥 名】:木麻黃

【來 源】:為胡桃科植物木麻黃的枝葉。

【功 效】:溫寒行氣止咳化痰

【主 治】:用於疝氣、寒濕泄瀉,慢性咳嗽

性味歸經】:微苦,溫。大腸、肺、小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

【別 名】:馬尾樹(《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短枝木麻黃、駁骨松(廣州)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廣東、浙江、福建、台灣、雲南有栽培。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木麻黃.中藥材.版本二

【出處】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拼音名】Mù Má Huánɡ

【別名】木賊葉木麻黃、木賊麻黃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麻黃科植物木麻黃的幼嫩枝葉或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採摘嫩枝,或剝取樹皮,均鮮用或晒乾。

【原形態】常綠喬木,高10-30m,胸徑約70m。幼樹的樹皮為赭紅色,較薄,皮孔密集;老樹的樹皮粗糙,深褐色,不規則縱裂內皮深紅色。枝紅褐色,有密集的節,下垂。葉鱗片狀,淡褐色,常7枚緊貼輪生。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雄花序穗狀,幾無總花梗 ;雄花花被片2,早落;有1枚雄蕊和4個苞片;雌花序為球形或頭狀,頂生於短的側枝上,較雄花序短而寬;雌花1枚苞片和2枚小苞片腋生,無花被;雌蕊由2枚心皮組成。子房上位,初為2室,因後位退化而成為單室,花柱短,有2條通常為紅色的線形柱頭,球果,直徑1-1.2cm,有短梗,木質的宿存小苞片背面有微柔毛,內有一薄翅小堅果;種子單生,種皮膜質。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原產澳大利亞東北部、北部及太平洋島嶼近海沙灘和沙丘上。

資源分布:我國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沿海地區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高溫多溫氣候。年積溫在7000℃以上,絕對最低溫度0℃以上均能生長。幼苗期不耐旱,耐鹽鹼,抗沙埋。以向陽,疏鬆肥沃的中性或微鹼性的新沖積砂土栽培為宜,能與根瘤菌共生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選擇10-12年生的短枝型中的細枝類型,要干形直,樹冠呈塔形,枝椏細密,抗風力強,變異必小,生長迅速的優良植株採種。待果實呈黃褐色或灰褐色,鱗片微裂時採種,暴晒2-3d,待種子自行脫落後,收集貯藏。播種時期以5-6月或10-11月為宜,亦可2-3月播種,播前將種子用溫水(45-50℃)浸泡,後用濕沙貯藏2-3d,待種子萌動後,取出稍晾,接種根瘤菌。可以根瘤菌先搗碎,並與細土拌勻,再與種子混合後播種育苗。成苗後,於春、秋兩季按行株距2.7m×2.7m開穴,穴內施足基肥,適當撒一些石灰,然後栽種。填土壓實,澆足水。生長期間要經常注意有無側根露出,若有應橢即培土,並增施追肥。病害有青枯病,蟲害有星天牛等。

【性狀】性狀鑒別 枝條較長,主枝圓柱形,灰綠色或褐紅色,小枝輪生,灰綠色,約有縱棱7條,纖細,直徑0.4-0.6mm。節密生,節間長3-6mm,鱗葉7枚輪生,下部在白色 ,先端紅棕色。枝條頂端有時有穗狀雄花序和頭狀雌花序。節易脫落,枝條易折斷,斷面黃綠色。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葉和果實含羽扇豆醇(lupeol),蒲公英賽醇(taraxerol),計曼尼醇(germanicol),粘霉烯醇(glutinol),羽扇烯酮(lupenone),β-香樹脂醇(β-amyrin),蒲公英賽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β-香樹酯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等三萜成分;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膽甾醇(cholesterol),24-甲基-5-膽甾烯-3β-醇(24-methyl cholest-5-en-3β-ol),24-乙基-5-膽 甾 烯-3β-醇(24-ethylcholest-5-en-3β-ol),24-乙基-5,22-膽甾二烯-3β-醇(24-ethylcholest-5,22-dien-3β-ol)等甾醇成分;胡桃甙(juglanin),阿福豆甙(afzelin),三葉豆甙(trifolin),異槲皮素(isoquercetin)等黃酮類成分;色氨酸(tryptophan),亮氨酸(leucine),纈氨酸(ca-line),甘氨酸(glycine)等胺基酸成分。莖、果及心材還含酚性及鞣質成分:右旋兒茶精(catechin),右旋沒食子兒茶精(gallo-catechin),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左旋表沒食子兒茶精(epigallocatechin),沒食子酸(gall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沒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左旋表兒茶精-3-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左旋表沒食子兒茶精-3-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氫醌(hydroquinone),以及莽草酸(shikmic acid),奎寧酸(quinic acid)。

【性味】微苦;辛;性溫

【歸經】肺;大腸;小腸經

【功能主治】宣肺止咳行氣止痛溫中止瀉,利濕。主感冒發熱;咳嗽;疝氣;腹痛;泄瀉;痢疾小便不利腳氣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爛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枝葉治疝氣、阿米巴痢疾慢性氣管炎

【摘錄】《中華本草》

關於「木麻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