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戶生瘡
A+醫學百科 >> 陰戶生瘡 |
陰戶生瘡:陰戶是女性外生殖器。女性外生殖器指女性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稱外陰,陰門。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陰道前庭、前庭大腺、前庭球、尿道口,陰道口和處女膜。其上界為陰阜、下界是會陰,兩側居兩股內側。陰戶生瘡是指女性外生殖器生瘡。
目錄 |
陰戶生瘡的原因
一、濕熱
下焦感受濕熱之邪,或郁怒傷肝,肝鬱化熱,肝氣犯脾,脾虛濕盛,濕熱下注,蘊結成毒,腐肉為膿,而成陰戶生瘡。
二、寒濕
久居陰濕之地,或經期、產後冒雨涉水,寒濕凝滯,瘀血內停,氣機不利,或痰濁內停,痰瘀交阻,肌膚失養,日久潰腐,而成陰戶生瘡。
陰戶生瘡的診斷
[診斷依據]
1.外陰部生瘡,紅腫、疼痛,邊緣不清,甚至局部化膿潰爛,流黃臭水或血水淋漓不斷。
2.或陰戶側出現腫塊如蠶繭狀,纏綿不消,甚至潰爛維愈,形體漸瘦,多伴午後低熱,夜間盜汗。
陰戶生瘡的鑒別診斷
外陰鱗狀上皮疣狀增生常見於尖銳濕疣。尖銳濕疣又稱之為尖圭濕疣、生殖器疣、尖銳疣、性病疣。是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而引起的一種表皮瘤樣增生。
外陰潰瘍是婦女外陰部皮膚粘膜在細菌、病毒的刺激下,或者是因梅毒、性病淋巴肉芽腫及癌症而引起皮膚破潰。
[診斷依據]
1.外陰部生瘡,紅腫、疼痛,邊緣不清,甚至局部化膿潰爛,流黃臭水或血水淋漓不斷。
2.或陰戶側出現腫塊如蠶繭狀,纏綿不消,甚至潰爛維愈,形體漸瘦,多伴午後低熱,夜間盜汗。
陰戶生瘡的治療和預防方法
注意衛生,勤換內褲,有外陰瘙癢,疼痛,潰爛者要及時就醫,不可拖延導致病情惡化。
中醫治療方法
[辨證論治]
首先辨別陰陽。紅腫熱痛,發熱急驟,膿稠臭穢,或伴全身發熱者,為濕熱證屬陽;腫塊堅硬,皮色不變,日久不消,或潰後膿稀淋漓,形體虛羸者,為寒濕屬陰。其次要辨善惡。潰瘍症輕,毒淺,體健者,多屬善候;瘡瘍潰腐,久不收斂,膿水淋漓,惡臭難聞者,多屬熱毒蘊瘀而氣血衰敗之惡候。治療原則,應按熱者清之、寒者溫之、濕者化之、堅者削之、虛者補之、下陷者托之的原則處理,常採用內外合治的方法。
一、濕熱型
主要證候:陰部生瘡,紅腫熱痛,甚則潰爛流膿,粘稠臭穢,頭暈目眩,口苦咽干,身熱心煩,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滑數。
證候分析:下焦濕熱,氣血凝滯,蘊結成毒,腐肉成膿,故陰部生瘡,紅腫熱痛,潰腐流膿,粘稠臭穢;濕熱熏蒸,故頭暈目眩,口苦咽干;熱毒內蘊,則心煩身熱,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脈滑數,為濕熱邪毒之徵。
若熱毒壅盛者,症見發熱不退,渴喜冷飲,潰膿臭穢,治宜清熱解毒,化瘀除濕,方用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
白芷、貝母、防風、赤芍、當歸尾、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沒藥、金銀花、陳皮、甘草節
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白芷、防風散風祛濕;赤芍、歸尾、乳香、沒藥活血化瘀消腫;穿山甲、皂角刺活血軟堅散結;陳皮、貝母理氣化痰;天花粉養陰清熱;甘草解毒和中。若瘡久不愈,正氣不足,邪毒內陷者,宜扶正托毒,方用補中益氣湯。
著日久傷陰者,治宜養陰清熱解毒,方用百合地黃湯(《金匱要略》方:百合、生地黃)。
二、寒濕型
主要證候:陰瘡堅硬,皮色不變,或有疼痛,潰後膿水淋漓,神疲倦怠,食少納呆,舌淡,苔白膩,脈細弱。
證候分析:寒濕凝滯,痰瘀交阻,肌膚失養,故陰瘡堅硬,皮色不變,或有疼痛,潰後膿水淋漓;寒濕凝滯,脾陽不振,故神疲倦怠,食少納呆。舌淡,苔白膩,脈細弱,為寒濕凝滯之徵。
方藥舉例:陽和湯(《外科全生集》)加蒼朮、茯苓、莪術、皂角刺。
方中熟地、鹿角膠補精血而助陽;姜炭、肉桂溫經通脈;麻黃、白芥子通陽散滯消瘡;莪術、皂角刺行氣活血散結;蒼朮、茯苓燥濕利水以化濁;甘草解毒而調和諸藥。
若正虛邪盛者,症見瘡久不斂,心悸氣短,治宜托里消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女科正宗》),
人蔘、白朮、黃芪、甘草、茯苓、當歸、白芍、川芎、銀花、白芷、皂角刺、桔梗
方中參、術、芪、草補氣助陽;當歸、白芍、川芎養血和血;銀花、白芷、皂角刺解毒消腫以排膿;黃芪、桔梗外提托毒。
參看
關於「陰戶生瘡」的留言: | 訂閱討論RSS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