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米面中毒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酵米面中毒(fermented corn flour poisoning),一種微生物食物中毒,因食用酵米面所致。酵米面是中國北方農村一種傳統民間食品,是粗糧細做的製品。製法是將玉米、粘玉米、高梁米或小米分別放在缸里或混合放在缸里,加水浸泡,發酵10~20天左右,然後用清水沖洗、磨漿、經紗布過濾,待沉澱後,晾晒成粉。根據不完全統計,從1959~1975年僅東北三省就發生226起,1842人發病,死亡703人,平均病死率達38.1%,個別幾起的病死率高達100%,是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中的病死率最高的。

1974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與東北三省衛生防疫站等單位,組成酵米面中毒病因協作組,在1979年確定病因,暫定名為酵米面黃桿菌(Flavobacterium f-'arinofermentans)。1987年孟昭赫等用此菌的代表菌株CO14與英國保存菌株NCIB9450椰毒假單胞菌進行對比研究,發現除生態環境等不同外,其他都一致,故建議將此病原體命名為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Pseu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farinofermentans,Meng & Wanget al.),屬假單胞菌科。

本菌是革蘭氏陰性桿菌,多形態,大小為(0.3~0.5)×(1.0~3.0)μm,單個排列,短桿狀或稍彎曲,兩端鈍圓,菌體內含有脂肪顆粒,有些菌體中有輪紋狀和管狀結構。無芽胞、有動力,有極生和側生鞭毛,易在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生長。卵磷脂酶陽性。 O/F試驗為氧化型。

本菌可在玉米、小米、高梁米、大米、大豆粉、豆腐粉、奶粉和銀耳粉中產毒。在肉粉、雞蛋白粉、乳兒粉中不產毒。

本菌產生兩種毒素:米酵菌酸、毒黃素。前者毒性強,是引起中毒的主要毒素,後者毒性較低。米酵菌酸的分子式為C28H38O7,受日光照射可逐漸變成米酵菌的異構體──異米酵菌酸,對熱穩定,一般烹調不易破壞。米酵菌酸可抑制大鼠心肌粒線體酮酸、α 酮戊二酸蘋果酸的氧化。對氧化磷酸化的抑制部位,不是在呼吸鏈而是阻斷ADP向內池轉運。

酵米面中毒的潛伏期,短者一小時,長者可超過48小時,一般在1~10小時,食用量多者發病率及病死率都高。

進食後,開始感到上腹部不適,全身無力。少數患者出現腹瀉,但症状輕微,吐物多為咖啡色,嚴重者出現黃疸昏迷譫語四肢抽搐少尿血尿尿閉尿血尿瀦留。發病急者,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一般體溫不高,少數重症患者有中等度發熱肝腫大肝功能有明顯改變,血轉氨酶有明顯增高,鞏膜皮膚黃染。心律較快,有時出現心律不齊。後期肺部可出現濕性囉音。有皮下出血,重症患者血壓下降,切恩-斯托克斯二氏呼吸,呼吸麻痹而死亡,紅細胞血紅蛋白一般在正常範圍,少數病例白細胞增加。

最根本的預防方法是製作酵米面時,在水中加0.5~1%的亞硫酸氫鈉浸泡24~48小時,這一方面可殺死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另一方面可以膨化澱粉,其後用自來水反覆沖洗,除去亞硫酸氫鈉後,再磨粉;所用的用具必需用 1%亞硫酸氫鈉浸泡過。制粉後必需噴霧成粉,否則含水量高的酵米面仍易受環境細菌的二次污染。

對酵米面中毒的病人,應早期催吐,洗腸,將腹內食物排光,並用保肝、保腎、降低顱壓藥物治療。

關於「酵米面中毒」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