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外科/鼻骨骨折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醫學電子書 >> 《耳鼻咽喉外科學》 >> 耳鼻咽喉一般創傷 >> 鼻骨骨折
耳鼻咽喉外科學

耳鼻咽喉外科學目錄

外鼻突出於面部,易遭受撞擊、跌撞、槍彈及爆炸彈片的損傷。外鼻創傷占鼻部創傷的50%,其中以裂傷鼻骨骨折(fracture of nasal bone )多見。骨折類型與暴力的方向和大小有關。

外鼻外傷常伴鼻中隔外傷,出現軟骨脫位、彎曲、骨折、粘膜撕裂及鼻中隔穿孔等。

臨床表現

最常見症状鼻出血和局部疼痛,嚴重者可出現休克

(一)單純挫傷顯示外鼻腫脹及皮下瘀血

(二)鼻骨骨折而有移位者,表現鼻樑塌陷或偏斜。暴力來自一側時,同側鼻樑下陷,對側隆起。正面暴力常使兩側鼻骨骨折,形成鞍鼻。2~4h後,鼻部軟組織腫脹、瘀血,掩蓋畸形。捫診局部有觸痛,可感到兩側鼻骨不對稱及骨摩擦音。如鼻腔粘膜撕裂,擤鼻後,可出現皮下氣腫,觸之有捻發音。診斷不明確時,鼻部側位X線攝片可見骨折線及骨質下陷即可確診。

(三)鼻中隔如發生骨折、脫位,可出現鼻塞鼻中隔軟骨偏離中線,近鼻前庭處突向一側鼻腔,粘膜撕裂,軟骨或骨質外露(圖13-2)。如鼻中隔粘膜下出現血腫,則在中隔一側或二側顯示膨隆。

鼻骨骨折及鼻中隔脫位


圖13-2 鼻骨骨折及鼻中隔脫位

鼻根部塌陷明顯者,應作X線攝片(鼻頦位,頭顱側位等)以排除篩竇額竇上頜竇骨折,還應注意有無顱底骨折可出現腦脊液鼻漏,表現流淡紅鼻血,將鼻血作糖檢驗,糖陽性者即為腦脊液鼻漏。

開放性骨折常為粉碎性骨折,除伴有鼻及頜面軟組織傷,常有異物存留。

【治療】

單純鼻骨骨折無移位者,鼻腔給予止血可不作其他處理。有時鼻畸形者應在腫脹發生前或消腫後進行鼻骨複位。但應在受傷後一周內進行,超過兩周者,因骨痂形成使複位困難。由於未及時整復後遺畸形者,需行成形術矯正。

(一)閉合性鼻骨骨折的複位方法:

用浸有1%的卡因加少許1:1000腎上腺素棉花片置入鼻粘膜表面,麻醉5~10min取出,即可進行手術。複位用鼻骨複位鉗、小剝離器或槍狀鑷等纏以凡士林紗布或棉花(圖13-3),先於鼻外側試測骨折的部位距離後,將剝離器插入鼻內,置於移位的鼻骨後面,用力向前上方將骨折抬起,此時常可聽到骨折複位聲。如為雙側鼻骨骨折,可將複位器置於下陷之鼻骨下,在上移的同時,另一手拇指,或拇食二指於鼻外挾持,將對側移位突起的鼻骨向內推壓,兩手相互的配合複位(圖13-4)。亦可將鼻骨複位鉗夾住骨折處,向前上抬起複位(圖13-5)。

閉合性鼻骨骨折的複位器械


圖13-3 器械

剝離器複位法


圖13-4 剝離器複位法

鼻骨複位鉗複位法


圖13-5 鼻骨複位鉗複位法

操作中應注意複位器伸入鼻腔深度不宜超過兩側內眥連線,以免損傷篩板引起顱內感染。複位後,鼻腔內填壓凡士林紗條,利於固定及止血,紗條於24~48h內取出。二周內不可用力擦壓鼻部,並囑病人勿用力擤鼻。

鼻中隔骨折或脫位時,宜用鼻骨複位紺整復,整復後鼻腔應填壓凡士林紗條24~48h。如鼻隔粘膜撕裂,骨折斷端外露時,剪去外露的斷端,縫合創傷粘膜。有鼻中隔血腫時應切開清除血塊,放入引流條,凡士林紗條填壓,以防血腫複發,並全身應用抗生素類藥物,防止感染形成膿腫

(二)開放性鼻骨骨折的處理:

局部麻醉全身麻醉下,首先止血,然後清創。因面部血供豐富,抗感染力較強,要儘可能保留軟組織及骨組織,完全游離的碎骨片及異物皆予以清除。可能時用腸線縫合鼻腔粘膜,鼻內填壓凡士林紗條或碘仿紗條後,將骨折對位,縫合皮膚。皮膚缺損不夠縫合時,可游離周圍皮膚,作減張縫合。如鼻翼缺損,採用耳廓複合組織移植修補術,或鼻唇溝翻轉帶蒂皮瓣或「z」字成形術。

如合併鼻竇骨折,則按鼻竇骨折處理原則處理,如有顱底骨折,應請神經外科協同處理。有腦脊液鼻漏時,一般不宜填壓紗條,僅在前鼻孔放一無菌棉球,同時全身給予大量抗生素,以防發生顱內感染。

參看

32 耳鼻咽喉一般創傷 | 鼻竇創傷 32
關於「耳鼻咽喉外科/鼻骨骨折」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