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參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石參
Shí Shēn
石參
別名 石豇豆、岩參
功效作用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濕熱瀉痢;肺熱咳喘跌打腫痛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腦炎
英文名  
始載於  
毒性  
歸經  
藥性
藥味

一。

俗名: 黃瓜參、白石參。

產地及產期: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西沙群島、海南島海域。

介紹:

一般體長25~30厘米,略呈橢圓形。口偏於腹面,有觸手20個。肛門偏於背面,周圍有5個石灰質小齒。背面隆起光滑,有稀疏的管足。腹面平坦,管足排列成3縱帶,中間一帶較稀,排得較寬。體色變化較大,一般背面為黃褐色或紫褐色,並有許多灰白色不規則的橫斑,肛門周圍灰白色,腹面顏色較淺。

干品體長扁圓形。背部開膛。背部淺黑色,兩側下沿及腹部均為白色間帶黃色。無肉刺,背部有疣狀突起,腹部有粉狀石灰質層。一般按單只重量分為三種規格。大的每500克15隻,中的25隻,小的50隻以上。以體條完整、肉質較厚、腹部石灰層薄、不破肚、無爛孔的為上品。

二。

(一)、石參的形態特徵。

石參又俗稱石參莖,其學名為貓尾草,又稱貓尾射、布狗尾,為蝶形花科植物。直立亞灌木。莖和枝有短柔毛。單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3-7片,有時9片;小葉片長圓形、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5-10cm,寬2-4cm,上面無毛或中脈略拔毛,下面有短柔毛;小葉柄長約2mm;葉柄長5-10cm,小托葉針狀;托葉長三角形。花紫色,總狀花序頂生,有緊密聚集的花,成長時長10-20cm,寬達2.5cm;花柄每2個在一起,彎曲如弓形,有毛,長的毛白色,短的毛頂端鉤狀;花萼裂片近相等;花冠蝶形,長約6mm;雄蕊10mm,單體。莢果2-4節,扭曲重疊,有短柔毛,花柱長而彎曲。主根肥大,粗且長。常野生於山坡灌木叢邊,現多為栽培。

Bkf10.jpg

(二)、石參的價值。

(1)藥用價值。「北有人蔘,南有石參」,可見石參之價值。石參全草含有黃酮甘、糖類和酵素及維生素。根具有助脾運化的功效,全草能涼血止血清熱化痰,並有驅蟲作用。全草主治小兒疳積、小兒發育不良、脾結不開、咯血吐血尿血便血感冒咳嗽胸部壓悶、瘧疾忽寒忽熱、血絲蟲病等。

(2)生態價值。石參耐貧瘠、乾旱,根系發達,適合不宜林地種植,能保持水土。石參根系有根瘤,具有固氮作用。建議在沙地、旱坡地上種植。在油茶幼林期間種石參,既能起保持水土的作用,又有經濟收益。

(三)、石參的藥用。 

(1)石參的主要化學成分含黃胴甙,有清熱解毒止血、消痛之功效。對治咳嗽、肺痛、吐血、咯血、尿血、脫肛子宮下垂、腫毒、胃炎十二指腸潰瘍均有一定療效。《本草綱目》記載石參根:溫補腎陽、滋陰清肝去濕,對失眠多夢有一定療效。

(2)用石參根作湯料,風味獨特,甘醇清香,令人食後回味無窮,常飲可治勞累過度、腰腿酸痛等。

烹調方法:先將肉類飛水,然後加入湯料,大火煲開後用文火煲1.5-3小時,落鹽調味即,適合3-5人享用。

石參煲雞湯

關於「石參」的留言: Feed-icon.png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個人工具
名字空間
動作
導航
功能菜單
工具箱